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第一课时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第一课时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资源简介

第五课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公共生活秩序,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2.能力目标: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公共意识,培养秩序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难点:树立公共意识,培养秩序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小视频:《交通事故》
提问:通过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观看视频,积极发表看法,能发现视频中行为的错误。
2出示案例,找一位学生朗读给同学们听,然后学生思考:这个人被撞死这件事可不可以避免?他为什么会被撞死呢?他被撞死这个结局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从身边小事和事例入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二)比一比
通过展示第一组人群混乱和有秩序的图片,提问:从这两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更喜欢生活在哪一种环境中 再展示第二组交通混乱图片和交通有序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感悟秩序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从情感上认知到更喜欢生活在有序的生活中。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总结出: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学生齐读,通过朗读再次明确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为了构建更加有序的公共生活,让我们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吧!
展示课本图片:当我们过马路时:当我们参加社区活动时: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分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想到的最多,讨论的最积极。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发言,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们列举的秩序单,归纳出其共同点:遵守公共秩序。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假设公共生活没有秩序会怎么样?课件展示三个例子,通过事例让学生谈一谈感受
总结: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将会引发混乱、无序、障碍、矛盾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出: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四)秩序小实验
师:找五个一端系有长线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子中。瓶口宽度职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分组进行试验,看看哪个小组能又顺利又快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每组选取代表说一说是什么做的?
总结出:避免争抢,按先后顺序顺次取出的方法,引申到社会生活中发现:社会需要讲秩序,遵守秩序是人们正常高效地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仍然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贪图方便,结果给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播放视频《不占用应急车道,为生命让行》,学生们思考: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家长出现了这种行为你会怎么做?
(五)公共标识我来认
师: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引导学生填写课本表格,小组合作交流,选取代表汇报。播放课件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公共标志。明确公共标识的作用,引出问题:问:想一想,有了这些公共标志的提醒,是不是人们就都会自觉维护或遵守公共秩序了?不是。有了公共标志,更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需要人们相互之间的监督,共同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
过渡:生活中有些现象不仅让人感觉不舒服,而且破坏了文明和谐的公共生活。列举出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你自己有没有过这种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不足,并引导学生改正。
说一说: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不同的态度会带来哪些结果?想想怎样才能让公共生活中的不和谐少一些,微笑多一些。引导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我们生活在公共生活环境下,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每个人在行使自由的同时必须遵守公共秩序,每个人的行为都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同时又需要自我约束。这样才能让公共生活中的不和谐少一些,微笑多一些。
(六)我做文明中国人
师: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精神面貌也代表了国家的精神面貌,所以我们作为国家的主人,要有担当意识,做新时代小学生。所以我们要遵守规则,请同学们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说一说我们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家庭生活规则和社会生活规则。通过这个话题让学生对遵守秩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总结通过几道简单的试题对学生本节课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测试课堂效果。
(七)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秩序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遵守公共秩序的小学生,相信大家会做到,也一定能做到,做一个新时代小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