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6课 我参与我奉—友善相待一、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展演、案例分析,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彼此关爱、相互帮助。(重点)2.通过比较爱心方案,树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观念,能进行换位思考。(难点)3.通过阅读法律条文,懂得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各方合力,提高关爱他人及弱势群体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展演、案例分析,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彼此关爱、相互帮助。难点:通过比较爱心方案,树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观念,能进行换位思考。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1.谈话:相信每位同学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记在了心中,其中对公民(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什么?谁能说一说?2.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3.过渡: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聊聊“友善”这个话题。(二)学习任务一:友善之行我参与1真人真事悟友善.(1)怎样做才是友善相待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件。呈现环卫工人事例(2)提问: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同学们,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3)学生交流(4)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觉得,吃了这样的爱心早餐,真是暖身更暖心!2.互助关爱在身边小组展演情景卡片,畅谈能为他人做什么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1)出示两个场景的视频或图片:外地人问路、餐馆服务员上菜。(2)小组拿出情境卡片,小组合作,演一演,说一说: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场景 1:①外地人问路时,听不明白我们说的话②外地人问的路,我们也不熟悉......场景 2:①服务员上菜时,桌上已经放满了菜盘②服务员不小心上错了菜......(3)小组展演,生生互评说感受。在学生小组合作后进行展演、交流时,适时请其他学生来评价这样场景下的感受,也可以说说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时是怎么做的。3.拓展生活场景,交流分享在生活中为他人做过什么,那孩子们,你在生活中为他人做过什么呢?(1)出示生活中的多个生活场景(校园里、社区里、商场里......)(2)请学生交流分享在生活中为他人做过什么,或可以为他人做什么。(学生分享友善事例时,请其余有做过类似事情的同学举手,进行鼓励)小结: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我们温暖的手去帮助他。互相帮助就是一种友善。(三)学习任务二:友善接力互尊重1.对比方案悟友善(1)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社区,看看这个社区的居民是怎样互相帮助的。(2)出示两种“爱心衣物捐赠活动”方案。(3)提问: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4)学生交流(5)小结:换位思考、互相尊重,是一种友善。2.温暖传递聚大爱观看热点新闻,体会疫情下的互相帮助小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一种友善,更是人间的大爱!(四)学习任务三:关爱弱势法助力1.出示法律条文,思考颁布此类法律的意义师: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不仅需要我们个人努力,更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我国法律就有相关规定。(1)自读活动园的法律条文。(2)思考几则条文的共同之处,并适时追问:国家为什么要颁布有这些特点的法律?小结:国家通过法律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不受侵害,引导人们尊重、理解、关爱他们。有利于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板贴:关爱弱势群体】2.畅谈身边关爱弱势群体的实例,说说“我”能为弱势群体做什么(1)想一想,说一说,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呢?(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公交车上专设爱心座椅、有些场所的卫生间内专门设有母婴室......)(2)小组分享关爱弱势群体的事例,全班交流师:老师知道,班里还有不少同学也能做到关爱弱势群体呢,就请你们小组交流互相说说,别忘了倾听的时候给你的组员鼓鼓掌!小结:我们认识了参与公共生活的第一把金钥匙友善相待,怎样到友善相待呢?那就是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语:孩子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彼此关爱帮助,互相理解尊重,关爱弱势群体,践行核心价值观,与他人,友善相处!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播放《友善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