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和朋友在一起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和朋友在一起 教案

资源简介

和朋友在一起的教案
【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参加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学生走进感性的社会交往生活,在交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友善素养,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可以为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选用典型生动、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友谊观,通过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探讨复杂交友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处理友谊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目标】
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价值观。
2、【道德修养目标】
能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朋友圈的梳理;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扩展朋友圈;学会辨别朋友的影响力,做出客观都选择。
3、【法治观念目标】
知道人际交往范围和内容是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的;领会梳理朋友圈的重要性;理解朋友的影响力和友谊的力量。
4、【健全人格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友谊的美好情感。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友谊的美好,乐意为友谊的获得付出实践和努力。
5、【责任意识目标】
认识友谊的力量让我们成长。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调查,学生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主要以身边同学为主,重视交友的时间,但对自身的交友情况缺少较为理智、清晰的认识。学会反思人际关系,愿意与人交往;理解朋友的影响力和友谊的力量。
2、难点:初中学生心性尚未成熟,他们重视朋友和友谊,交朋友的影响优势互补最多,但是因为缺少理智地判断也容易受到消极影响。所以,把能够辩证看待朋友的影响做为本课教学都难点。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播放音乐:
《朋友》谈感受
目标定向
1.体验我们朋友圈的变化。
2.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的重要性。
3.学会处理在朋友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朋友对我们的影响。
互动探究
开展调查活动,提问:
当你遇到以下情况时,你最有可能找谁?父母,朋友,老师,还是其他人?
(1)当你遇到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时,你最想与谁分享?
(2)当你遇到一件令人非常烦恼的事情时,你首先会告诉谁?
(3)当你感到孤独时,你希望有谁的陪伴?
(4)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希望有谁来帮忙?
(5)当你心里有了小秘密,你愿意与谁分享?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结论一: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教师统计调查结果,并总结:有人说,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而朋友却是一辈子的财富。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朋友的重要作用。
【新课讲解】
(一)新课讲解
 知识模块一我的朋友圈
  探究一:教材P38运用你的经验及P39探究与分享
  (1)把你的选择涂在P38上面的星号☆里(可以多选)。
  (2)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P39图的相应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龄、性别、性格、地域、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什么特点?
  (4)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前3问据实回答,填写即可,(4)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与分享
  (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
  (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1)不是更难。因为虽然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但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也会扩大。
  (2)不会,因为我们渴望友谊,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知识模块二友谊的力量
  探究三:教材P40-41下面探究与分享
  (1)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自己的“朋友影响力”图。
  (2)完成了“朋友影响力”图,你有什么发现?
  答案提示:(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图。(2)发现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探究四:教材P42探究与分享
  这些是真正的友谊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场景一、四是真正的友谊,场景二、三不是真正的友谊;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探究五:教材P43阅读感悟及下面拓展空间
  (1)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有人说:“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谈谈感受。
  答案提示:(1)体会到了友谊的力量。正是伟大的革命友谊成就了两位伟人。
  (2)同意,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种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
小结升华 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会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升华主题,同时梳理本框知识脉络。
共享收获 教师引领学生完成《长江作业》本框知识点梳理,对板书进行归纳,课堂总结、教师寄语。引导学生完成《长江作业》本框单项选择题。 学生共同完成随堂练习。 落实本框知识点,形成共识,达成教学目标。
【布置作业】
(一)布置作业
1.从喜欢运动的朋友那里,我们爱上了运动;从乐观的朋友那里,我们学会了乐观。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 B )
A.朋友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B.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C.性格相同,爱好相同的人才能成为朋友
D.真正的朋友应该分享一切
2.培根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友情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
B.友情能够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C.拥有了友情我们就将拥有一切
D.友情有助于我们排解烦恼和忧愁
3.在一次“你有知心朋 友吗?”的调查中,72%的同学非常肯定地回答自己有知心朋友。这表明( D )
A.中学生缺乏友情
B.中学生交友不讲原则
C.中学生出现滥交朋友现象
D.友情是我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4.学校心理辅导站来了下面三位同学,他们的共同苦 恼都是没有朋友,不受同学的欢迎。
张超:十分健谈,他一进入交往圈,就打开话匣子,只要别人一开头,他便一直说下去。而对方说话时他要么时常插嘴,要么干脆不听。
刘力:从来不说别人的好话,只要听到有人夸别人,他就插进去说自己,而且一说就没完没了,眉飞色舞,直到大家各自散去,才无趣地走开。
小明:思维敏捷,在课堂上喜欢抢答问题,但他不会尊重别人,往往是别人还没有答完问题,他就急于发表看法,而且言辞激烈,这使班上许多同学都很反感他。
(1) 请你分析这三位同学不受欢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请分别给他们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朋友。
(3)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
答案提示:(1)①在交往过程中,不 懂得尊重他人;②贬低别人,抬高自己;③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等等。
(2)张超应学会倾听,少说,即使要说也要等别人说完 ;刘力要学会赞美别人,这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对方好感的人际交往形式;小明不应急于抢答,发表看法,要等适当的机会,语气要随和;等等。
(3)①尊重朋友,维护朋友的自尊心,平等相待;②坦诚、积极的相互交流;③ 关爱朋友,尽自己所能帮助朋友;④真诚的赞扬朋友,给予对方激励;⑤对朋友的不同意见持宽容态度,容纳朋友的长处和短处,相互取长补短;等等。
【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1.本节课优点
精选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享与探究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精心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
在分析案例、填写完整句式、自我反省、夸夸自己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
2.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
本节课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
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结合主题进行分析,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课堂生成资源加以重视,并合理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