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6 测试塔台模型(寒假预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1.6 测试塔台模型(寒假预习)

资源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寒假预习重难点知识点
1.6 测试塔台模型
同学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我们迎来了寒假生活,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中能够胸有成竹,借助这寒假的时间,让我们共同预习一下新的知识吧!每个人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历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十分重要。加油!
1.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
2.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归因问题所在。
3.能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重点:
理解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难点:
通过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能归因问题所在,明确改进方向。
知识点一:
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测试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明确测试标准,以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为依据从“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美观”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
例1:我们对制作好的塔台进行测试,测试塔台承重能力,可以用( )做重物;测试抗风能力,需要使用( );测试抗震能力,需要使用( )进行地震模拟。
答案: 科学课本 电风扇 专业地震模拟仪器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测试“抗风能力”是使用电风扇三挡风力吹动塔台;将相同重物如科学课本等均匀放在塔台上来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使用专业地震模拟仪器,测试三挡强度的抗震情况测试塔台的抗震能力。
例2:在测试塔台模型顶端承重能力,用课本做重物时,后期一次放( )合适。
A.5本 B.1本 C.10本
答案:B
详解:在测试塔台模型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测试塔台模型的承重能力时,我们应该每次放一本来进行检测,这样的准确性更高。
例3:我们在测试塔台模型时,一般需要测试的项目有( )。
A.抗风能力 B.抗震能力 C.顶端承重 D.以上都是
答案:D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在测试塔台模型时,一般需要测试的项目有塔台的高度、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美观等,不同项目的测试方法不同。故D选项正确。:
知识点二:
展示与测试
(1)测试高度,需要使用直尺等材料。
(2)测试顶端承重,需要使用书本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做重物。
(3)测试抗风能力,需要使用电风扇。
(4)测试抗震能力,需要使用专业仪器进行地震模拟。
(5)完成一项测试任务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例1:“塔台模型”测评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都拿上了展示台。以下是其中四个组的作品侧面图:请你分析,从这四个组的作品侧面图看,如果进行承重测试,最容易变形的应该是(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A.第一组 B.第二组 C.第三组 D.第四组
答案:A
详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利用三角形增强各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根据题干可知,如果进行承重测试,最容易变形的应该是第一组,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例2:该学校正在进行生态瓶维持时间挑战赛。为了能够展示参赛学生的生态瓶,学校要制作一批生态瓶展示架。请你根据要求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展示架,画出设计图并写出设计意图。
要求:①一个展示架要承重50个以上的生态瓶,尽量让每个生态瓶照射到阳光。(每个生态瓶占地面积0.1平方米)②稳定,具有一定的抗风、抗震能力。
设计图 设计意图
答案:
分析: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
详解:一个展示架要承重50个以上的生态瓶,尽量让每个生态瓶照射到阳光,尽量做成开放式的展示架,双面都可以照射到阳光;具有一定的抗风、抗震能力,可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昼夜稳定性强。
例3:我们在建造塔台的过程中经历了这几个阶段:①设计塔台模型;②明确塔台建设的要求和问题;③评估改进塔台模型;④制作塔台模型;⑤测试塔台模型。用以上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塔台模型的步骤是 。
(2)在制作塔台模型的过程中 耗时最长、贯穿工程任务始终的。
(3)图中展示的是工程中的 阶段。
(4)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反复循环的步骤是 。
答案:(1)②①④⑤③(2)设计(3)⑤(4)⑤
分析: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详解:(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模型建设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建造实物。所以制作塔台模型的步骤是②①④⑤③。
(2)模型建设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建造实物。在制作塔台模型的过程中设计耗时最长、贯穿工程任务始终的。
(3)模型建设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建造实物。图中展示的是工程中的测试阶段。
(4)模型建设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建造实物。图中展示的是工程中的测试阶段,同时也是需要反复循环的步骤。
一、填空题
1.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我们在测试塔台模型时,用电风扇对着塔台吹风,主要是测试塔台的 能力。
2.设计塔台时,我们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明确各因素权衡的比重。下列因素中属于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的是 ,属于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的是 。
A.成本 B.塔高 C.美观 D.安全 E.承重
3.我们可以用食指分别从不同形状的物体上部中点往下压,感受它们的 ,观察它们 的改变。
4.测试项目: 、 、 、 。
5.制作的塔台模型出现倾斜角,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二、判断题
6.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时,不同小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评价。( )
7.我们测试塔高时,用米尺紧贴塔台侧柱测量。( )
8.在检测塔台模型时,塔台的外观以及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也要进行评分。( )
9.塔台模型测试完成后代表整个活动结束 ( )
10.测试塔台模型就是从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测试。( )
11.测试抗风能力时,各个小组的塔台要放在同一位置,距离风扇的距离要相等。( )
三、选择题
12.果果小组在制作塔台模型的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小组同学应该( )。
A.根据设计方案继续制作 B.讨论后对设计进行修改
C.根据自己的想法继续制作
13.在评估塔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其他小组塔台模型做的好,直接进行复制
B.对于其他小组提出的改进建议都不采纳
C.吸取其他小组的设计优点,对自己组的塔台模型进行改进优化
14.在比较两个塔台模型抗风能力的强弱时,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
A.用手分别推动塔台模型 B.用电风扇的同档风力分别吹动塔台模型
C.用嘴分别吹动塔台模型 D.把塔台模型放在同一平板上,慢慢倾斜平板
15.在测试“莲花碗”模型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风扇的不同档位模拟风力的大小测试抗风能力 B.用米尺测量 “莲花碗”高度
C.用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书本测试顶端承重 D.用地震模拟仪器测试抗震能力
16.下图①②是小科同学对制作的塔台模型进行抗风测试,图②测试时比图①多装了一张卡纸,模型的抗风性强的是( )。
A.图① B.图② C.一样强 D.无法确定
17.测试塔台模型时,采用的评估方式应该是( )。
A.小组自评 B.小组间互评
C.不仅自评,小组间还要互评 D.教师评价
18.在测试塔台模型高度时,应测量( )。
A.紧贴侧柱的高度 B.顶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C.立柱的高度
19.关于测试塔台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A.测试项目包括设计图和文字说明、塔高、顶端承重、抗风、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
B.测试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C.通过测试,分析并推理问题,梳理本组塔台的问题清单
D.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出名次
四、实验题
塔台模型的研究。
小唐所在的第三实验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要求至少60厘米高的塔台模型,经测试后结果如下表。
测试内容 设计方案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程度
第三组 3分 76 1分 3分 3分 11元 3分 3分
20.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塔台的( )能力比较弱,但( )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尝试着通过( )来克服这个缺点。
21.测试塔台模型的高度时,( )读出数值。
A.仰视 B.俯视 C.平视
22.测试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时,书本要( )。
A.每次放1本 B.每次放2本 C.每次放3本
23.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若发现在3级风力(大风量)下,塔台模型开始摇晃,那此项测试的评价结果应计为( )。
A.1分 B.2分 C.3分
24.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震能力时,若发现抗震能力不是很好,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改进这个塔台模型呢?
五、综合题
25.建立了塔台模型后,对模型进行测试,下表是某活动小组的测试结果:
设计方案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第3小组 5分 70cm 7本书 小风 5分 10.5元 5分 4分
(1)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塔台的 比较弱,但是塔高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通过 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
(2)如果塔台模型有点倾斜,则测量塔台模型的高度时是指从桌面到塔台模型顶面( )的高度。
A.最低点 B.最高点 C.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中间位置
(3)测试塔台模型顶端承重力时,书本要( )。
A.每次放1本 B.每次放2本 C.每次放3本
26.玲玲所在的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要求至少60厘米高的塔台模型,经测试后结果如下表。(注:测试内容单项满分为3分)
测试内容 设计方案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程度
第三组 3分 76 1分 3分 3分 11元 3分 3分
(1)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塔台的( )能力比较弱。
A.美观程度 B.抗震能力 C.抗风能力 D.承重能力
(2)在测试高度时,玲玲选取了自己的标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立柱的长度为准
B.顶面最高点到底座所在的平面间的距离
C.侧面梯形的高度
D.内部斜杠的长度为准
(3)测试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时,书本要( )。
A.每次放1本 B.每次放2本
C.每次放3本 D.随意放置
(4)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若发现在3级风力(大风量)下,塔台模型开始摇晃,那此项测试的评价结果应计为( )。
A.0分 B.1分 C.2分 D.3分
(5)通过测试,发现玲玲所在的小组搭建的塔台模型高度比较高,超过了我们规定的要求很多,则可能导致的结果会是( )。
A.降低了承重能力,不应该提倡
B.提升了整体的美观程度,应该大力提倡
C.安全性会提高,应该鼓励
D.与抗风能力关系不大,可以提倡
参考答案
1.防风
详解:塔台的高度、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美观等都有对应的测试标准,不同项目的测试方法不同。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我们在测试塔台模型时,用电风扇对着塔台吹风,主要是测试塔台的防风能力。
2. BCE AD
详解:设计塔台时,我们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明确各因素权衡的比重。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制作塔台要求进行图形和文字的设计,使用所给的材料,塔台必须保证站立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还要尽量节省材料。
3. 承受力 形状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我们可以用食指分别从不同形状的物体上部中点往下压,感受它们的承受力,观察它们形状的改变。
4. 塔台高度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
5.塔台结构不合理,容易变形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制作的塔台模型出现倾斜角,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塔台结构不合理,容易变形。
6.×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在测试塔台模型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
7.×
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塔台模型的高度是指从桌面到塔台模型平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中间位置的高度,我们用卷尺来测试塔高检测塔台模型高度是否达标。
8.√
详解:在制造塔台模型时,我们经历的过程是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在检测塔台模型时,塔台的外观以及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也是重要的评分项。
9.×
详解:建造一座塔台,应该经历的步骤包括:明确建造塔台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定条件下设计塔台模型,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实施建设塔台模型,测试塔台模型,评估并改进。即:要建立一个高塔模型,通常要经历明确任务、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的过程,让模型趋于完美。所以塔台模型测试完成后并不代表整个活动结束。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0.×
详解:明确测试标准,以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为依据从“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美观”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1.√
详解: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测试抗风能力时,各个小组的塔台要放在同一位置,距离风扇的距离要相等。
12.B
详解:建造一座塔台,应该经历的步骤包括:明确建造塔台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定条件下设计塔台模型,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实施建设塔台模型,测试塔台模型,评估并改进。即:要建立一个高塔模型,通常要经历明确任务、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的过程,让模型趋于完美。制作模型时发现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此时应该讨论修改设计后再建造。
13.C
详解:A、在评估塔台过程中,看到其他小组塔台模型做的好,直接进行复制不是正确的做法,不利于开发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故A错误;
B、对于其他小组提出的改进建议都不采纳,也是不正确的做法,善于学习,集思广益,对自己是有很大好处的,故B错误;
C、吸取其他小组的设计优点,对自己组的塔台模型进行改进优化,不仅能够建造更科学坚固的塔台,也利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故C正确。
14.B
详解:塔台模型测试主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等。可以准确地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的是用电风扇的同档风力分别吹动塔台模型;用手分别推动塔台模型、用嘴分别吹动塔台模型,把塔台模型放在同一平板上,慢慢倾斜平板都不能准确地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所以B符合题意。
15.C
详解:A.用风扇的不同档位模拟风力的大小测试抗风能力,正确;
B.用米尺测量 “莲花碗”高度,正确;
C.用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书本测试顶端承重,错误;测试塔台模型的承重能力时,测试的标准应该是完全一样的,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塔台,标准不统一,无法比较塔台的承重能力谁大谁小。
D.用地震模拟仪器测试抗震能力,正确。
16.A
详解: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由于这些特点,所以框架结构的抗风和抗震能力都很好。制作塔台模型时,底端重量要大而重,这样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塔台不容易倒。所以A的抗风性要好。
17.C
详解:测试塔台模型时,针对各组的模型开展交流评估活动,评估活动不仅自评本组设计,小组间还要进行互评,在互评中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帮助、资源共享等,故C正确。
18.B
详解:在测试塔台模型高度时,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时应测量顶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平视读出数值。
19.D
详解:建造一座塔台,要测试塔台模型,评估并改进。
A、测试项目包括设计图和文字说明、塔高、顶端承重、抗风、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说法正确;
B、测试塔台模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说法正确;
C、通过测试,分析并推理问题,梳理本组塔台的问题清单,说法正确;
D、测试塔台模型时需要测试的是: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目的不是为了评出名次,故D错误。
20. (顶端)承重 塔高 降低塔高 21.C 22.A 23.B 24.增加塔台底部的重量;加固吸管的连接处;减小塔台的高度。
分析:在设计塔台时,会考虑的因素有:材料的实用性,安全性,成本,人员分工,设计对环境的影响,抗风抗震能力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
20.分析图表可知,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比较弱,但是塔高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尝试着通过降低塔高来克服这个缺点。
21.根据题干可知,测试塔台模型的高度时,平视读出数值;仰视或俯视都会读错塔台的高度;
22.根据题干可知,测试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时,书本要每次放1本,这样测试出来的实验数据才精准;
23.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若发现在3级风力(大风量)下,塔台模型开始摇晃,那此项测试的评价结果应计为2分。
24.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震能力时,若发现抗震能力不是很好,可以增加塔台底部的重量;加固吸管的连接处;减小塔台的高度等。
25.(1) 抗风能力 适当降低塔高
(2)C
(3)A
分析:塔台模型建造要求有:①塔台高度60厘米;②底部能够移动;③坚固并有承重能力;④具有抗风抗震能力;⑤节省材料;⑥美观,设计作品的关键是达到坚固、美观、价廉的平衡。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这个塔台的抗风能力较弱,只能抵抗小风;但是塔高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塔高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
(2)塔台模型的高度是指从桌面到塔台模型平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中间位置的高度,我们用卷尺来测试塔高检测塔台模型高度是否达标;
(3)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将相同重物均匀放在塔台上来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测试塔台模型顶端承重力时,书本要每次放一本,这样结果才科学。
26.(1)D
(2)B
(3)A
(4)C
(5)A
分析:在设计塔台时,会考虑的因素有:材料的实用性,安全性,成本,人员分工,设计对环境的影响,抗风抗震能力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
详解:(1)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得分很低,说明其承重能力比较弱;但是塔高76㎝,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尝试着通过降低塔高来克服这个缺点。
(2)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塔台模型的高度是指从桌面到塔台模型平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中间位置的高度,我们用卷尺来测试塔高检测塔台模型高度是否达标。
(3)将相同重物均匀放在塔台上来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测试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时,书本要每次放1本,测量结果才会更准确。
(4)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若发现在3级风力(大风量)下,塔台模型开始摇晃,那此项测试的评价结果应计为2分。
(5)通过测试,发现玲玲所在的小组搭建的塔台模型高度比较高,超过了我们规定的要求很多,则可能导致的结果是降低了承重能力,不应该提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