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寒假预习重难点知识点1.7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同学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我们迎来了寒假生活,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中能够胸有成竹,借助这寒假的时间,让我们共同预习一下新的知识吧!每个人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历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十分重要。加油!1.能依据评估标准,针对每一组模型开展小组自我评估与组际间评估。2.能根据评估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3.根据已梳理的问题,依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再次改进设计。重点:针对本组与其他组的塔台模型进行系统评估,根据本组的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本组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工程的要求。难点:对设计方案的评估、相应的改进完善需要不断反复进行,直到达到工程的要求。知识点一:1.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2.评估与改进:小组交流评估→明确问题→改进设计例1:某小组在评估自己的塔台模型时发现抗风能力较弱,下列能增强抗风能力的是( )。A.将塔台底部减轻 B.将塔台底部增大、增重C.在塔台上部增加护栏答案:B详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稳定性好,所以我们增强塔台模型抗风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塔台底部重量,使底部更稳重,减少多余的吸管,让胶带缠裹减少,提高连接的有效牢固度,减小塔台模型高度,角度上重新调整,并将各个吸管连接处重新加固,B符合题意。例2:在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对原设计进行合理修改,再按新的设计建造B.测试抗风能力时,可以调整电风扇的档位进行测试C.用米尺紧贴塔台的一根立柱来测量塔台的高度答案:C详解:A、设计制作就是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改进,发现问题可以对原设计进行合理修改,再按新的设计建造,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测试抗风能力时,可以调整电风扇的档位进行测试,风力逐渐加强,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高塔结构是下大上小,框架结构,高塔的立柱都不是竖直的,是倾斜的。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塔台的高度,平视读出数值。用米尺紧贴塔台的一根立柱来测量塔台的高度是不准确的,该做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例3:评估改进塔台模型过程中,评估是为了 ,改进是为了 。正确答案是( )。A.修改设计;发现问题B.发现问题;修改设计C.发现问题;降低成本答案:B详解: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制作塔台模型的一般流程是明确要求、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改进。评估改进塔台模型过程中,评估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是为了修改设计。:知识点二:塔台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1)重新调整斜杆结构,减少多余的吸管与胶带,降低塔台模型的成本,让外形更加美观。(2)重新调整框架结构,让底部更大更重,使塔台模型在抗风抗震中稳固。(3)制作过程随时进行准确测量,减小误差。(4)组员分工协作的同时要加强沟通,保证整体搭建顺利完成。(5)制作过程中,要合理裁剪吸管,避免浪费。(6)在连接吸管时,要避免破坏吸管的整体结构,导致承重能力下降。例1:当我们测试、评估完模型后,如果需要改进,则需要返回至( )。A.第①步 B.第②步 C.第③步答案:B详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①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③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⑤实施建设。根据流程图判断,当我们测试、评估完模型后,如果需要改进,则需要返回至第②步。例2:塔台模型测试完成后还需评估改进。( )答案:√详解: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所以塔台模型测试完成后还需评估改进。例3:小华觉得他设计的塔台已经非常完美,没必要评估与改进。( )答案:×详解:一个产品的制作一般会经历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交流评估与改进等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制作效率,又能让产品更加完美。所以小华设计的塔台需要评估与改进。:知识点三:1.根据塔台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进行改进设计,并画出设计图。2.将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按照改进后的设计重新加工,使它更符合建造要求。例1:下列设计不属于为了稳固塔台模型的是( )。A.使用五颜六色的吸管 B.增加塔台底部的重量C.多使用三角形结构答案:A详解: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我们需要考虑塔台的稳定性,可以增加底座重量,多使用三角形结构等。使用五颜六色的吸管不能稳固塔台模型。例2:科学小组在建设塔台时发现塔台有点倾斜,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A.重新搭建一座新的塔台B.仔细寻找倾斜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C.把底座剪掉一部分D.在底座下垫点纸片答案:B详解: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我们需要考虑塔台的稳定性,可以增加底座重量,还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如果在建设塔台时,发现塔台有点倾斜,应该仔细寻找倾斜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故B符合题意。例3:在测量塔台承重时,塔台只放了一本本子的重量就变形塌了。请你根据塔的设计图,分析原因并在设计图中进行改进。设计图 分析问题并在图上修改答案:四边形容易变形,可以通过增加斜杆构成三角形增强稳定性。详解:分析塔台的设计图,发现整个塔台没有使用稳定性强的三角形结构,四边形结构容易变形,所以整个塔台的承重能力弱。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斜杆构成三角形框架来提高稳定性。一、填空题1.学校操场搭建的供足球教练员站在上面指挥队员训练的塔台,需要满足的评价要求有: 、 、 。2.评价设计图及文字说明时,要求合理地设计了文字和图画说明,对设计结构的表述 ,对每部分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加工和 的详细介绍。3.给塔台底部加重,可以使塔台模型在抗风抗震中更加 ;减少材料的损失,可以降低塔台模型的 。4.在进行改进设计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很方便就找到的 。二、判断题5.科学小组对自己搭建的塔台进行检测时只检测承重能力就可以了。( )6.小华觉得他设计的塔台已经非常完美,没必要评估与改进。( )7.塔台模型测试完成后还需评估改进。( )8.塔台模型成品展示时,要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组塔台的优点和缺点。( )9.工程评估改进一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这样费时费材费力。( )10.建造的塔台要按照改进后的设计重新加工,使它更符合建造要求。 ( )11.塔台模型不稳固,可以通过加重底部、重新调整结构、增加底部面积的方法来改善。( )三、选择题12.如图是操场上的篮球架,它虽然很高,但不容易倒,这主要是因为( )。A.质量大的物体一定不容易倒B.将物体的下面做得重一些,物体不容易倒C.将物体的上面做得重一些,物体不容易倒13.某小组在评估自己的塔台模型时发现抗风能力较弱,下列能增强抗风能力的是( )。A.将塔台底部减轻 B.将塔台底部增大、增重C.在塔台上部增加护栏14.为举办亚运会,杭州市富阳区修建了水上亚运场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场馆在建设之前必须要先进行竞标,选择最优方案B.场馆采用框架结构只是为了美观,吸引观众C.场馆建设使用钢结构材料。使它更坚固D.场馆竣工后还要进行严格的评估验收15.在评估改进塔台模型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对原设计进行合理修改,再按新的设计建造B.测试抗风能力时,可以调整电风扇的档位进行测试C.用米尺紧贴塔台的一根立柱来测量塔台的高度16.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小明发现设计有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小明马上对模型进行修改B.小明与小组成员研讨后直接对模型进行修改C.小明与小组成员研讨后,先改图纸再修改模型17.科学小组在建设塔台时发现塔台有点倾斜,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A.重新搭建一座新的塔台B.仔细寻找倾斜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C.把底座剪掉一部分D.在底座下垫点纸片18.当我们测试、评估完模型后,如果需要改进,则需要返回至( )。A.第①步 B.第②步 C.第③步19.下列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 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③实施建设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A.⑤②①③④ B.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四、实验题经过对塔台建造过程的学习,小明决定和同伴共同建造一座“桥”。要求能跨越20cm的峡谷,桥面宽度大于10cm,至少能承重200克。20.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桥梁,有五个环节:①明确任务;②共同设计方案;③改进设计方案;④交流初步想法;⑤制作桥梁”。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⑤④③ B.①⑤②④③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⑤③②21.小科发现当初在设计时,桥面的宽度刚好设计为10cm,而其实宽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小科提出了他的问题为( ),并进行了对比实验。A.桥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跨度有关?B.桥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桥面宽度有关?C.桥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桥面长度有关?D.桥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桥面材料有关?22.上述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为 ,不变的条件为 、 等。23.下图为小科组第一次设计的“桥”结构图,将质量为200克的小车放置桥面上,这个过程叫作 。结果发现,该桥并不能承载200克的小车,因此小组需要进行 ,直到达到要求。24.经过第一次改进,桥面宽度加宽后,能够承载200克的小车,因此得出结论: 。五、综合题第三小组同学们设计并制作的塔台模型要求高为60厘米,测试结果如下:测试小组 设计方案 塔高(cm)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程度第三组 3分 72 1分 ? 3分 9元 3分 3分25.从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塔台的 能力比较弱,并且 不符合设计要求。26.在3级风力(大风量)下,塔台模型可以抵御,没有摇晃。根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第三小组塔台抗风能力测试评价结果应计为 分。27.第三小组在测试塔台模型顶端承重能力时,操作合理的是( )。A.用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当重物。B.将小组内科学书一本一本轻轻放在塔顶检测顶端承重能力。C.如果放上五本书时,塔就垮了,承重能力应该记录为5本。28.在做抗震能力测试时,如果塔台出现明显摇晃和倾斜,底座也出现变形,说明塔台的抗震能力 。29.在帮助第三小组改进塔台模型过程中,我的建议是(1) (2) 。(至少两条建议)我会评估和改进。六(1)班同学对第一组和第二组制作的塔台进行了评估,记录如下。第一组:设计方案缺少文字和图画;塔高58cm;顶端承重中等;能抵御中等风量吹;能抵御较强震动;结构欠佳,制作粗糙;成本最高;小组分工不明确。第二组:设计方案合理,文字和图画表达清晰;塔高64cm;顶端承重强;能抵御中等风量吹;能抵御强震动;结构合理,外形美观;成本最低;小组分工明确。30.对照上述评估记录,回忆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对第一、二两组制作的塔台进行评估打分(用数字表示)。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分值为1、2、3分三个等级)项目 分值 组别 设计 方案 塔高 顶端 承重 抗风 能力 抗震 能力 美观 材料 成本 分工 合作 总分第一组第二组31.根据评估,第一组制作的塔台安全性较差。下面方法中,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增加三角形结构 B.加大底部面积 C.减少材料参考答案1. 承重能力 高度 安全性详解:设计塔台时,我们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明确各因素权衡的比重。塔台要能够让教练员站在上面指挥训练,说明承重能力、高度和安全性是项目的重要要求。2. 条理清晰 用量详解:针对各组的模型开展交流评估活动,评估活动不仅自评本组设计,小组间还要进行互评,在互评中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帮助、资源共享等。评价设计图及文字说明时,要求合理地设计了文字和图画说明,对设计结构的表述条理清晰,对每部分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加工和用量的详细介绍。3. 稳固 成本详解: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我们需要考虑塔台的稳定性,给塔台底部加重,可以使塔台模型在抗风抗震中更加稳固;减少材料的损失,可以降低塔台模型的成本。4.材料详解:在进行改进设计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很方便就找到的材料;改进和完善身边物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是发明创造。5.×详解:模型建设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模型,建造实物。明确测试标准,从“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美观”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6.×详解:一个产品的制作一般会经历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交流评估与改进等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制作效率,又能让产品更加完美。所以小华设计的塔台需要评估与改进。7.√详解: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所以塔台模型测试完成后还需评估改进。8.√详解:各组展示不同样式结构的塔台模型成品,进行本组塔台模型优点与不足的交流。小组间相互质疑、相互借鉴,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新想法。塔台模型成品展示时,要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组塔台的优点和缺点,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新想法。9.×详解:工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流程,并且需要反复评估和不断完善,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要求。10.√详解:制作塔台模型时,要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模型。生产过程中如有新的想法和发现,应先在设计图纸中进行标注和修改,经小组交流论证后再实施。建造的塔台要按照改进后的设计重新加工,使它更符合建造要求。11.√详解: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如果塔台模型不稳固,则可以通过加重底部、重新调整结构、增加底部面积的方法来改善。12.B详解:稳定性好的物体的特点是具有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操场上的篮球架,它虽然很高,但不容易倒,这主要是因为将物体的下面做得重一些,物体不容易倒。13.B详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稳定性好,所以我们增强塔台模型抗风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塔台底部重量,使底部更稳重,减少多余的吸管,让胶带缠裹减少,提高连接的有效牢固度,减小塔台模型高度,角度上重新调整,并将各个吸管连接处重新加固,B符合题意。14.B详解:场馆在建设之前需要进行竞标,选择最优方案,A正确;事实上,场馆的结构设计通常不仅仅考虑美观和吸引观众,更重要的是保证场馆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承重能力,可以有效地支撑场馆的重量和荷载。因此,采用框架结构是为了保证场馆的结构稳定和安全,B错误。场馆建设使用钢结构材料以增强其坚固性,C正确;场馆竣工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验收,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D正确。15.C详解:A、设计制作就是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改进,发现问题可以对原设计进行合理修改,再按新的设计建造,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测试抗风能力时,可以调整电风扇的档位进行测试,风力逐渐加强,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高塔结构是下大上小,框架结构,高塔的立柱都不是竖直的,是倾斜的。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塔台的高度,平视读出数值。用米尺紧贴塔台的一根立柱来测量塔台的高度是不准确的,该做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16.C详解: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如果发现设计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充分与小组成员研讨确定修改方案后,先改图纸再检查图纸是否正确,确定好图纸后,再进一步修改模型。17.B详解: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我们需要考虑塔台的稳定性,可以增加底座重量,还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如果在建设塔台时,发现塔台有点倾斜,应该仔细寻找倾斜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故B符合题意。18.B详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①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③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⑤实施建设。根据流程图判断,当我们测试、评估完模型后,如果需要改进,则需要返回至第②步。19.C详解: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1.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2.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3.制作一个模型;4.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5.实施建设;所以C符合题意。20.C 21.B 22.桥面宽度 桥面厚度 桥面跨度23.测试 改进24.桥的承重能力与桥面宽度有关,宽度越宽,承重能力越好解析:20.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桥梁”时,经历了五个环节:1、明确任务;2、交流初步想法;3、共同设计方案;4、制作桥梁;5、改进设计方案,再次制作,所以C符合题意。2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小科发现当初在设计时,桥面的宽度刚好设计为10cm,而其实宽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小科提出的问题应是“桥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桥面宽度有关?”2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针对上升问题应该改变桥面的宽度,其他条件(桥面厚度,桥面跨度等)不变,来做对比实验。23.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小科组第一次设计的“桥”结构图,将质量为200克的小车放置桥面上,这个过程叫作测试。结果发现,该桥并不能承载200克的小车,因此小组需要进行改进,直到达到要求。24.经过第一次改进,桥面宽度加宽后,能够承载200克的小车,因此得出结论:桥的承重能力与桥面宽度有关,宽度越宽,承重能力越好。25.承重 塔高 26.3分 27.B 28.很弱 29. 可以增加塔台底部的重量;加固吸管的连接处;减小塔台的高度; 调整塔台的主体结构,增加塔台的底面积;增加塔台底部的钩码;多使用三角形结构;塔台底部加弹簧或滚珠等。分析:在设计塔台时,会考虑的因素有:材料的实用性,安全性,成本,人员分工,计对环境的影响,抗风抗震能力等,这些因素都要考虑。25.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得分很低,说明其承重能力比较弱;但是塔高72cm,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尝试着通过降低塔高来克服这个缺点。26.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若发现在3级风力(大风量)下,塔台模型开始摇晃,那此项测试的评价结果应计为3分。27.将相同重物均匀放在塔台上来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测试塔台模型顶端的承重能力时,将小组内科学书一本一本轻轻放在塔顶检测顶端承重能力,测量结果才会更准确。28.在做抗震能力测试时,如果塔台出现明显摇晃和倾斜,底座也出现变形,说明塔台的抗震能力很弱。29.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我们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对第三小组改进塔台模型过程中,我的建议是:1、可以增加塔台底部的重量;加固吸管的连接处;减小塔台的高度;2、调整塔台的主体结构,增加塔台的底面积;增加塔台底部的钩码;多使用三角形结构;塔台底部加弹簧或滚珠等。30.甲组:1、2、2、2、2、1、1、1、12 乙组:3、3、3、2、3、3、3、3、23 31.C解析:30. 根据上面塔套模型制作评价表,对照上述评估记录,我们可以依次进行评估打分。甲组:1、2、2、2、2、1、1、1、12。乙组:3、3、3、2、3、3、3、3、23。31.根据评估,第一组制作的塔台安全性较差。结构欠佳,我们增加三角形结构,这样可以提高稳固性。加大底部面积可以耐震和增加稳固性和安全性。减少材料并不能解决安全性较差,所以C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