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目 录前言........................................... (1)一、单元信息................................... (2)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2)三、本单元学习目标............................. (5)四、本单元的作业目标........................... (6)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8)六、课时作业及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10)课时作业:《金属材料》课时作业 1 (0)1课时作业 2 (5)1《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 3 (9)1课时作业 4 (5)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作业 5 (0)3课时作业 6 (5)3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40)作业设计前 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 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简称“双减”政策)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 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 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 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 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作业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于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体察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己的学,纠正错误,改 进方法。于教师而言,作业是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借助布 置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作业的布置是教学过程链锁式结构的重要环节,但直到近代以来,仍然只有少数人从心理 机制的角度展开研究,更不用说依此为据开展作业设计与改进的工作了。然而,掌握正确的作 业设计与反馈,对如今学校的教学改革却十分有用。作业问题改革的研究不仅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乃至整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如果说课程改革推行数十载,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改观的 话,作业改革依然进展缓慢。纵观目前作业研究与实践的基本现状,作业问题虽然日益得到重 视,但依然是教育研究领域亟须开垦的荒原。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精心研究的一项课题,是一种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考 验着每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功底。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作业,以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不但需要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还要积极向名师和同行学习。如 此一来,我们方能为自己的教师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能够为学生的自主表现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 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学习与借鉴经典作业,提升作业的设计能力,让教学 绽放美丽的智慧之花。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作业自身的价值,同时更要将作业融入整个课程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 作业更好地产生系统效应。本作业设计呈现了我们化学团队多年来在作业方面的研究结果,以 及对作业未来发展的思考。限于本团队成员的水平,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 意见。1作业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 元 组 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内容 对应教材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8.1 金属材料2 合金及用途 8.1 金属材料3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4 金属活动顺序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5 铁矿石的冶炼、含杂质的 计算 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6 金属的锈蚀、金属资源的 保护 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一) 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 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③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的置换 反应及其规律等知识。(二) 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其中本单 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课题:2作业设计课题 1《金属材料》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 多的金属材料。教科书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图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 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 的数据,对这些金属的导电性、密度、熔点和硬度等进行比较,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 供了重要依据。教科书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教科书用炒菜时厨师常会加入多种调料以改善菜肴色、香、味的 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 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教科书接着以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方式, 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加深对合金及其性能的理解,了解合金比纯金属具 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教科书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 途。教科书还介绍了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技术●社会]中介绍 的高新科技的内容一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21 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 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课题 1 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 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空气(或 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科书采用归纳实验事实的编写方法,重点 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 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第二部分为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采用“实验一讨论” 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找出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 反应,哪些金属不能反应,从而归纳得出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另外,学生自己 归纳置换反应的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第三部分为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于该部分内容,教科书也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同样采用 “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教科书 指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并给出了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依据所作出的一些判 断,教学时,要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 的化学问题。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反应中杂质 问题的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教育内容。本课题由常见金属矿石的图片以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表格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 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人类对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冶炼金属,而其中冶炼量最 大的是铁。因此,教科书很自然地转入到对铁的冶炼的讨论。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3作业设计第一部分为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科书除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外, 主要介绍了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以例题的方式 介绍了化学反应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这样,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第二部分为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关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的探究,以及“防止铁制 品锈蚀”的讨论。[探究]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实施、讨论、得出结论等多个步骤,对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价值。[讨论]主要是对在[探究]中获得的 结论进行应用。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教科书中首先以图示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 年限,形象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教科书中简要地介 绍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等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最后,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 关于“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讨论,进一步拓宽学生对金属资源保护的认识。根据课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理解,我们对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 金属材料》教材分析如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 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 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性和防 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 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 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全面性;在本单元的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 获得新知识;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 如形状 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的学习价值。本单元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 学反应中杂质问题的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本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反 应中杂质问题的计算。(三) 学情分析1、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 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和金项链等。学生对“合金”一词也不陌生, 比如用作眼镜架的形状记忆合金等。可见,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 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够通过 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总结和评价。同时本单元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 性,结合生产、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难度不大,便于部分学生自学。2、对铁、镁与氧气的反应,锌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前面几个单元已经学习过,另外通过实验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 烈程度等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 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金属有一些物理通性,表明金属在组成和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4作业设计方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认识金属的化学通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3、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学生对于铁制品容易生锈的事实较为熟悉,对防止金属生锈的 措施也有所认识,还知道金属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学生在地理课中对金属资源状况也 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经过前面的学习,对收集、整理资料、设计方案、控制实验条件等过程和 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这都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 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 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 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 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教材内容包括金属的物 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 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 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教材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 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 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 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 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 自的特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 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生活化;2.学习方式重探究;3.知识拓 延重发散;4.知识应用重归纳。本单元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 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 要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 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4、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5、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 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 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7、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8、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5作业设计9、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10、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课题 1 《金属材料》课时学习目标:1、了整常见的金属及有关金属的冶炼历史及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使用;认识金 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认识一些新的金属材料,知道常见铁、铝、铜等 为主要成分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2、通过调查市场及日常生活中金属的使用情况,初步学会运用调查、比较、分类、归纳等方 法来获得信息;通过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用途;学 会运用调查研究等多种手段查找资料,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加工有关信息。3、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化学科学对金属材料发展的重大意 义,学会用“量变与质变”的唯物主义观看待某些合金的不同性能;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的金属材料等事例,进一步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 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 问题。2、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 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 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3、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 建构的重要意义。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会根据 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 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和金属资源保护的重 要性。2、通过了解金属资源的存在及在地壳中的含量,认识标本、图片、图表的直观作用;通过科 学探究铁的冶炼原理,进一步明确探究的作用;通过对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学习运用单因素 对比实验方法,并能对其他金属锈蚀的原因进行实验探究。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 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通过铁的 冶炼原理和根据化学方程式有关杂质计算的学习,懂得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是紧密结合 的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四、本单元的作业目标为了完成本单元的作业目标,我学习了以下理论、总结一些经验、分析一些实际情况,分 别如下:6作业设计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四)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 比例的指导: 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不利 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时要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重视习题的创 新。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以发挥习题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功能,如巩固记忆、深化理解、整 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等。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 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习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 学生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知识与应用的双重作用。初学化学的学生已具有生 物、物理和地理、数学等学科的初步知识,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所选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要处理好知识的相互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 素养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 知道化学变化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能多 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 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 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素养 5 科学精 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 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3、“双减”下作业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简称“双减”政策) 在“双减”政策背景 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 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应该增 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 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 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4、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阅卷分析:本单元内容我省近几年主要考查了金属材料的 判断,金属的性质与用途,金属除锈以及其防护等内容,在涉及金属材料时都是以图片的形式 出现,主要以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的方式考查,分值占 4-8 分。预计 2022 年及以后的中考中 将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金属材料制品或者紧密联系安徽省情为命题背景考查金属的性质和用 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在前几年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金属的性质 (比较方法、与酸的反应等) 、对现象的描述、 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设计方案;阅卷中发现①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化学式书写错误等②化学方 程式未配平③不看清题目要求或组织语言混乱等,总体看来本题的得分率都不高;阅卷教师针 对此类题的教学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双基教学,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述、规范书写 等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实验现象的描述和 分析等。5、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一定的了解, 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和金项链等。学生对“合 金”一词也不陌生,比如用作眼镜架的形状记忆合金等。可见,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 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 探究能力,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总结和评价。对铁、镁与氧气的反应,锌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通7(明确目标) (精选试题)作业设计过实验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尚 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学生对于铁制品容易生锈的事实较为熟悉,对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 也有所认识,还知道金属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学生在地理课中对金属资源状况也有不 同程度的了解。经过前面的学习,对收集、整理资料、设计方案、控制实验条件等过程和方法 的了解和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这都有利于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根据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双减”下作业的要求、安徽省中考化学导向及我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特设定了以下作业目标:课题 1 《金属材料》课时作业目标 (2 个)1、以常见的金属铁、铝、铜 (冶炼历史、物理性质、用途等) 为载体的课时作业目标。2、以常见铁、铝、铜等为主要成分的合金以及合金的用途为载体的课时作业目标。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目标 (2 个)1、以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盐酸、硫酸发生的反应为载体的课时作业 目标。2、以金属活动性顺序 (包括置换反应、应用等) 探究为载体的课时作业目标。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作业目标 (2 个)1、以铁、铝、铜等的矿物 (包括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金属的锈蚀、金属的资 源的保护等) 为载体的课时作业目标。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有关计算及金属的锈蚀、金属的回收与利用为载体 的实践性课时作业目标。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1个)以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为载体的课时作业目标。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根据国家的“双减”政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安徽中考命题导向、 中考阅卷情况、学生答题情况、我团队化学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提出了本单 元的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如下:(借助安徽省近 10 年的中考题及近几年其他省市的中考题,从所给资料中精选出本单元作业,组织教师精选含金量高的试题。) (根据国家政策、课标、核心素养、中考、中考阅卷分析、学生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按照单元教学及课时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分配任务。)8(改编(原创)试题) (教师做题) (品析试题) (检测试题) (发放作业)对资料中识记性低阶性思维训练习题改编为评 价应用创造为主的高阶思维训练的习题,对一些 重复、偏难怪、超标、不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试题 进行删除或改编。要求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依据 自己做题时间,乘上一个系数,得出学生做题时 间,特别是要注重教师逆向做题训练。针对一些 重点题型,让教师做翻转迁移作业。品题、析题、说题是要求教师过知识、经验关。 做出来,析清楚、说明白,要让教师出作业时读 教参、说课标。列出单元目标要求清单、编制作 业题,并为什么选这些题,理论依据是什么,即 课标对该知识点学习目标总要求。每次完成上面步骤后,汇总。然后会随机抽取某 个或某些班级学生来测试,测试完之后会根据他 们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题目设置的难易程度,是 否理解新时代教学要求,是否落实核心素养的重 要体现,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等, 及时调整。将已经成熟的作业布置学生,教师布置下去, 让学生当堂教学完成,面对面的批改,教师做 好作业批改记录、错题分析、作业题分析,写 出心得体会及调整作业的建议,及时更改补救。各位科任教师、学科教研组建立学生作业问题 诊疗库,分析原因、积累经验,以便为下一届 教师教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作业及问题分 析。(信息反馈建作业库)作业设计9(作业设计) (六、课时作业及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10) (课时作业1—《金属材料》课时1作业)课时作业 1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下学期作业 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金属材料》课时 1 作业 (几种常见的金属)教科书 书 名:九年级下册 化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6 月出版)学生自我评价姓名 错题或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 今后学习的目标错题号 错因或存在的问题课时作业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 预习作业: 1.【我会阅读】阅读教材 P2,感知金属发展史 人类利用金属铁、铝、铜,由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是 ( ) A.铜、铁、铝B.铁、铝、铜C.铝、铜、铁D.铁、铜、铝2.【我会观察】 寻找并观察身边的金属制品,感受金属材料和生活密切相关。总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我有问题】 铁的导热性真的比铜、铝好吗? 问题拓展: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导热性?比较金属的导热性 (铁、铜、铝) 为什么在多数家庭中都是使用铁锅呢? (结合数据分析)(11) (作业设计)(即学即练基础性作业:1.以下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B.)(.) (C) (.) (D)(2.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下图所示。下列物质的用途除了根据物质性质之外,还要考虑资源和物质的价格的是 ( ))(性质) (回收) (便利) (美观) (环境用途) 价格资源(A.保险丝不能用铁丝来代替B.炊具用铁制品而不用铝制品C.用铜做导线而不用银做导线D.锤子用铁制成不用铅制成发展性作业:3.某校太阳能科技活动小组用口径为一米的铁锅,内壁贴上表面光亮的铝箔制成太阳灶把太阳灶正对着太阳,太阳灶能将照射到它表面的光和热集中到灶前某处,在该处放一把铝壶,就可给壶中的水加热。根据上述短文,归纳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提升性作业:4.科学家发现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下表所示,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熔点密度强度导电性导热性抗腐蚀性)(25000C) (3g/cm3) (与钢相似) (良好) (良好) (优异) (参考答案:预习作业:1.A2.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铜的导热性较好 ( 一般说来,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问题拓展:设计实验①选取粗细长度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②取 3根火柴分别用融化后的液体石蜡固定在金属丝一端③将铜丝、铝丝、铁丝另一端放在酒精灯或者蜡烛上加热,根据金属丝另一端石蜡融化时间及火柴掉落时间判断导热性。使用铁锅:优点①使用寿命长 ②耐高温,导热均匀 ③铁锅做菜会有微量的铁,对人体有益···即学即练:1.D2.C3.延展性、导热性 4.导电材料,制作炊具,做飞机、轮船外壳材料,做灯泡内的灯丝。 5.【化学日记】略。) (综合实践:5.【化学日记】钢铁是磁性材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磁性门扣等;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手表的表针一旦被磁化就无法工作、钢铁制得轮船很容易成为安装磁性传感器的水雷攻击目标等。 请你查找相关资料,就金属的两面性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紧跟课堂教学,紧扣课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作业设计12作业设计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作业分析 此次的作业设计: 1、做到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分层教学,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避免产生厌学情绪,又要确保学生能完成课标要求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满足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符合国家的“双减”政策,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 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 业设计; 3、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 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 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紧扣课标,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 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 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设计 三个层次均为金属材料应用的理解,纸笔型作业,评价方式为纸笔测验,评 价主要针对学生对题意、应用、答题情况分析。 评价形式以三个等级评价.基础性作业 1 和 2,若错选,则对金属的物理性 质和用途不清楚及审题不清造成的;发展性作业 3 和提升性作业 4 更好地培养学 生的阅读文字和表格并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 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化学日记】是开放性的作业,答案不是唯一的, 让学生思维更开放与发散,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 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更好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以和学生面对面沟通批改,也可以根据错误类型分小组分析错误原因,这 样可以增加作业的实效性。同时针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 (1)学生是否可以继续 实施原定的教学计划。 (2)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可以接受新的课 程内容。 (3)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有救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具体困难。 (4)哪些学生需要接受个别帮助以克服学习障碍,必须依据诊断和评价所提供的 信息来确定下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时间要求 三个层次作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间均在 5 分钟左右,完成作业时间估计 最长不超过 8 分钟。预期效果 1、了解反馈学生对本课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以便针对 性地补缺补差;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制定适合不同学 生的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了解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分析与应用能力,为下一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做好准 备。13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 应 核 心 素 养 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预习 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 预习深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 6-15 分钟1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6-10 分钟2 选择题 2 √ 易 精选3 阅读简 答题 1 和 2 √ 中等 精选4 阅读简 答题 1 和 2 √ 中等 教材 改编5 化学 日记 2 √ √ 中等 改编趣味 阅读 趣味选读资料,满足热爱化学的学生,激发浓浓 兴趣 2 分钟14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2 --《金属材料》课时 2 作业课时作业 2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下学期作业 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金属材料》课时 2 作业---合金教科 书 书 名:九年级下册 化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6 月出版)学生自我评价信息姓名 错题或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 今后学习目标错题号 错因或存在的问题课时作业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2.知道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在性能上的优越性 3.了解钛和钛合金的性能与用途 预习作业: 【综合实践】 用 IPAD 录制“我家厨房” ,寻找金属与合金的足迹,并运用感官、结合生活 经验区别金属与合金,根据其用途推测其物理性质的不同 【我有问题】课本 P4 阅读讨论 1.为什么不锈钢不容易生锈呢? 2.合金中只能含有金属吗? 3.按照物质分类,合金应属于哪一类 ? 4.把铁粉和铜粉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是合金吗? 即学即练 基础性作业: 1.下列所涉及的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建造射电望远镜“FAST”的新型钢材 B.用来制作及其轴承的青铜 C.用作钻头的金刚石 D.制造焊接结构件的碳素钢15(2. 冬奥会“水立方”变“冰立方” ,作为支撑冰面的支架共分 8 层 (如下图) 。而可转换的钢结构是冰壶赛道最基础的一层,它由 2600 根 3 米长的钢搭建而成。另外,制冰排管也由不锈钢制成。下列有关钢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B.不锈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C.生铁的熔点比纯铁高D.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发展性作业:3.2021 年 10 月 16 日 00 时 23 分,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奔向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其中用镍钛合金制成的飞船子站天线,在低温下被折叠,进入太空后,在阳光照射下可重新展开,恢复成原状。关于此天线制作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形状记忆功能B.具有很低的熔点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提升性作业:4.探究合金的性质:小红同学做了如下实验。I.用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用锡和焊锡相互刻画比较;) (II.将绿豆粒大小的金属焊锡、锡和铅放置在铁片上 (呈三角形摆放) ,加热的中心部分 (是三种金属材料温度同步上升) ,观察比较。(1) 实验目的:比较______和______ 的性质。(2) 实验现象:①铜、锡上留下明显的划痕;②焊锡稍加热即熔化,继续加热锡熔化,铅)作业设计16(最后熔化。(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请同学们课后去一家废旧金属回收公司辨别废金属生铁和废钢,运用我们所学的生铁和钢的性能、用途等有关知识进行辨别。试问: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鉴别生铁和钢呢?) (化学趣味资料:) (参考答案:预习作业【我有问题】1.不锈钢是合金,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组成它们的金属2.不一定,还可以有非金属3.混合物4.不是即学即练:1.C2.B3.B4. (1)合金 组成它的纯金属 (3) 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综合实践:(1)看部件的用途 (即曾用作什么) (2) 用铁锤敲击,看看其韧性、脆性等 (生铁硬而脆,钢有弹性和韧性;生铁声音清脆,钢声音沉实) (3) 看看断面的颜色等) (设计意图)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有的物质或某些化学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业设计素材来源于时政热点与生活实际,阅读材料、骄傲于科技的进步,燃起爱国情感,同时真正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作业分析) (本课题的作业共 4 题,主要以合金的性质为主,体现了以下思想理念:1、符合国家的“双减”政策,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2、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3、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作业设计17作业设计评价设计 三个层次均为金属材料 (合金) 的应用,纸笔型作业,评价方式为纸笔测验, 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取用鲜活的情景,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 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对题意、应用、答题情况,评价形式以三个等级评价。 基础性作业 1 和 2:若错选,则是因为对合金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或者对合金的 性质不了解而导致的。发展性作业 3:同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 (1) 学生 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可以接受新的课程内容? (2)用什么教学方法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时间要求 三个层次作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间均在 4 分钟左右,完成作业时间估计 最长不超过 6 分钟。预期效果 1、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地补缺补差;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信息,适当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制定适合不同学 生的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 3、了解学生对合金的分析与应用能力,为下一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做好准备。课时作业 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 应 核 心 素 养 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预习 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高 效学习。预习深度不一样,所需时间不一样 6-15 分钟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4-6 分钟2 选择题 2 √ 中等 原创3 选择题 3 √ 中等 原创4 实验题 1 和 2 √ 中等 教材改编综合 实践 1 和 2 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并应用,感 受学习化学的乐趣 改编 自选趣味 视频 1 、2 和 3 感知科技的力量,自豪于国家 的进步与强大,培养爱国精神 与责任感 改编18(课时作业3)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下学期) (作业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 1 作业) (教科书) (书名:九年级下册 化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6 月出版)) (学生自我评价) (姓名) (错题或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 (今后学习目标) (错题 号) (错因或存在的问题) (课时作业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初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预习作业【回顾总结】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它们和氧气反应需要什么条件?) (金 属) (与氧气反应现象)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Mg) (Al) (Fe) (Cu) (【我会自学】阅读P9)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3--《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 1 作业19作业设计1.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铝的抗腐蚀性较好 2.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什么? 3.“沙里淘金”“真金不怕火炼”是指什么意思? 4.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试猜想Mg、Al、Fe、Cu 的活泼性强弱? 即学即练 基础性作业: 1.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仍保持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生锈的主要原因 (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在空气中生成铝 C.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D.铝不易在空气中氧化 2.已知 X、Y、Z 三种金属,X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腐蚀,Y 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金属光泽, Z 在空气中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 ( ) A.Z>X>Y B.Y>Z>X C.Z>Y>X D.X>Y>Z 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A.CuCl2 B.MgCl2 C.ZnSO4 D.FeSO4 E.FeCl3 发展性作业: 4.小明选择“铝丝和盐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下表是他分别用相 同质量的铝丝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盐酸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铝丝消失的时间/s①320500②620300③63080(1) 写出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②和③标明该反应快慢与_________ 有关。 (3) 能标明盐酸质量分数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和______。 (4) 如果把实验①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改为4%,请你推测铝丝消失的时间 (用 t 表示) 的取 值范围 . (5) 该实验除了用铝丝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你还能提出新的方法来衡量该反 应的快慢吗? 提升性作业:20(阅读资料:(1)材料说明:有精选的高纯度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物质,其发热原理就是利用铁生锈来放热,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氢氧化铁,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检验原料中含有铁粉。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______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料中含有铁粉。(3)检验原料中含有活性炭。“暖贴”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利用它能 ______ 大量潮湿空气,为铁粉氧化提供条件。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实验,将“暖贴”的原料样品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原料中含有活性炭。此方案 ______ (填“可行”或“不可行”) 。若可行,写出其理论依据;若不可行,请写出合适的方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探究“暖贴”中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表:) (。) (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及用量反应 时 间/min温度上升值/0C铁 粉/g活性炭/g氯化钠/g水/g对照组20.40.281060实验组1100.40.281002220.40810303320.40.20106.5442ab8103.7) (物质FeFe3O4颜色黑色黑色是否被磁铁吸引能能) (【综合实践】5.下面是冬天常见“暖贴”加温袋,请同学们对“暖贴”的成分及发热原理进行了探究。)作业设计21(①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第 _______组的数据,能证明氯化钠能加快铁粉的锈蚀速率。②实验组第 4 组数据:a= ____________。(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暖贴”在使用前要密封保存B.“暖贴”使用后剩余物可以回收利用C.利用铁生锈的原理,铁粉还可用于食品保鲜)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两种情况)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我来尝试】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知识拓展与积累:(自选)观视频,找思路,勇尝试) (参考答案:预习作业:略知识回顾:)作业设计22(金 属) (与氧气反应现象)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Mg) ((略)) (常温) (Al) ((略)) (常温) (Fe) ((略)) (点燃) (Cu) ((略)) (加热) ((2)反应温度(3) ①②(4) 300s<t<500s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所需时间的多少来衡量 (或通过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的量、温度变化来衡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5. (1)4Fe+3H2O+3O2=Fe2O3+2Fe(OH)3(2)溶液变为浅绿色(3) 吸附;不可行;样品放入试管内,通入氧气加热,然后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说明含有活性炭。(4) ①2 ② 0;0.2(5)ABC【我来尝试】D) (【我会自学】1.见教材 P92.不宜用较硬的铁纱等物品清洗3.金的化学性质较稳定4.略即学即用1.C2.A3.AE4. (1)) (设计意图) (围绕金属的化学性质精选有关的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意义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作业设计23(作业设计) (24)(作业分析) (背景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2、新课标下的《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本课题的作业共 6 题,其中第 6 题是实践活动题,体现了以下理念:1、“双减”(评价设计) (前两个层次均为纸笔型作业,最后一个层次是纸笔型、活动型相结合,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其探究能力,评价形式以ABC三个等级评价;第 1、2 与 3 题属于基础性作业,若选错则是因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没灵活掌握,需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第 4 题与 5题是发展性及提升性作业,属中等偏上的难度,若错,则因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与知识的灵活应用没能形成自我能力,需要加强科学素养的内化与探究思路的发散。对于最后一个层次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方面来体现。知识拓展与积累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观视频,找思路,勇于尝试,举一反三,尝试总结,培养学习的成就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时间要求) (三个层次作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基础性作用应该 2 分钟、发展性作业应该 2分钟、提升性作业应该 4 分钟,完成作业时间估计最长不超过 10 分钟。)(预期效果) (1、了解反馈学生对本课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以便针对性地补缺补差;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3、了解学生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为下一步设计并开展实践活动做好准备。)(课时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 核 心素养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预习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预习深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 (6-15 分钟)(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8- 10分钟)(2) (选择题) (1、3) (√) (易) (改编)(3) (选择题) (2) (√) (√) (中等) (教材改编)(4) (实验题) (2、3) (√) (中等) (精选)(5) (实验题) (1、2、3) (√) (√) (难) (改编)(拓展积累) (趣味选读资料,满足热爱化学的学生,激发浓浓兴趣) (5分钟)(作业设计课时作业4--《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2作业) (25)课时作业 4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下学期作业 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 2 作业教科 书 书 名:九年级下册 化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6 月出版)学生自我评价姓名 错题或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 今后学习目标错题号 错因或存在的问题课时作业核心素养目标: 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 活动性的方法,巩固置换反应 2.能用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预习作业: 【回顾总结】 1.金属与氧气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金 属 与氧气反应条件 金属活动性强弱MgAlFeCu2.常见金属镁、锌、铁、铜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金 属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 度 金属活动性强弱MgAlFeCu(26) (作业设计)(即学即练基础性作业:1.下列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A. C. B. D.(2.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明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①②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AgC.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X可以为Al,Y为CuSO4溶液D.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 Cu>Ag,X 可以为 Cu,Y 为 AgNO3溶液发展性作业:3.小军欲探究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做了如下实验:①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 表面无现象②把 Y 放入 Z 的硝酸盐溶液中,Y 表面有 Z 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X>Y>ZB.Z>Y>XC.Y>X>ZD.X>Z>Y提升性作业:4.金属钯是稀有的贵重金属之一,金属钯制成的首饰不仅有迷人的光彩,而且经得住岁月的磨砺。现有银 (Ag) 铂 (Pt) 钯 (Pd) 三种金属制成的戒指,某实验小组利用它们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把钯戒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戒指完好无损,可推测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之 ___(填“前”或“后”) 。如果将钯粉置于盐酸溶液中,边通入氧气边搅拌,钯粉溶解得到二氯化钯 (Pd) 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图所示,将银、铂戒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一段时间 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推测甲烧杯中还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 ____________。)(作业设计) (27)(银戒指PdCl2溶液铂戒指) (综合实践:(自选))(5.扫码观看金属镍动画微视频,了解金属镍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探究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 (金属镍旅行记)(趣味答疑:扫码观看)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为何有氢)(参考答案:预习作业:答案略即学即练:1.C2.B3.A4. (1)后) (2)作业设计(3)溶液变浑浊 银>钯>铂 综合实践: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技能 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实验习惯和科学态 度等。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 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作业分析本课题的作业共 5 题,第 1 题和第 2 题是基础性作业,若错选则因为没掌握置换 反应的概念,建立微观模型尚欠缺。第 2 题若错选则是因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的应用没掌握,需巩固基础知识、理解新概念。第 3 题也是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 的判断,从实物金属过渡到字母符号更好地建构化学模型,若错选则因为模型建 构有欠缺。第 4 题是金属活动性的实验探究的应用,学以致用,用建构的模型去 应用于实际生活,最终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重 要性,同时感悟学习的成就感。其中第 5 题是实践活动题,体现了以下理念:1、 “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 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2、新课标下的《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 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 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趣味答疑,扫 码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浓浓的学习兴趣! 评价设计前两个层次均为纸笔型作业,最后一个层次是纸笔型、活动型相结合,学生能运 用所学的知识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其探究能力,评价 形式以 ABC 三个等级评价;对于最后一个层次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 意识、表现情况、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方面来体现。 时间要求基础性作业 3 分钟,发展性作业 2 分钟,提升性作业 3 分钟,完成作业时间估计 最长不超过 10 分钟 预期效果1. 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操作,课后梯级作业的巩固应用,能够让理论与实验相 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 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3.不同层次的学生呈现不同的结果,为二次备课做准备。28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 应 课 时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预习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 预习深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 2-10 分钟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8-10 分钟2 选择题 2 √ 中等 精选3 选择题 2 √ 中等 改编4 实验题 1、2 √ 中等 精选5 综合实践 自制动画微视频,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原创 自选趣味答疑 观看趣味视频,满足热爱化学的学生,激 发浓浓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原创29(课时作业5)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下学期) (作业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 1 作业---- 金属资源的利用) (教科书) (书名:九年级下册 化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6 月出版)) (学生自我评价) (姓名) (错题或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 (今后学习目标) (错题号) (错因或存在的问题) (Flash-CO还原氧化铁) (课时作业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原理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预习作业:【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并收集金属矿石,阅读教材P14-P161.课外收集金属矿石,了解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2.阅读教材,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扫码观看实验室炼铁模拟实验) (即学即练基础性作业:1.含有硫元素的铁矿石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从环保的角度分析,下列铁矿石中不宜用于炼铁的是 ()A.赤铁矿 (主要成分Fe2O3)B.磁铁矿 (主要成分Fe3O4))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5--《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 1 作业30(C.黄铁矿 (主要成分FeS2)D.菱铁矿 (主要成分FeCO3)2.某钢铁厂购进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 1 000t,可以炼取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发展性作业:3.我国古代将炉甘石 (ZnCO3) 、赤铜 (Cu2O) 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 8000C,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铜合金,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ZnCO3加热可分解为ZnO)4.“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比纯铜耐腐蚀,街头这么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黄铜样品 (铜锌合金) 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下实验数据试计算:) (⑴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_______g。⑵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提升性作业:5.在钢铁工业推进碳减排、碳捕集的过程中,化学发挥了重要作用。(1)“焦炭炼钢”是先将铁精矿(Fe2O3)和焦炭同时加入高炉,鼓入热空气,充分反应后得生铁,再将生铁转移至炼钢炉中炼制得钢。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_______夺取了Fe2O3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②某钢铁厂每年需要向高炉中加入 120 万吨的焦炭,若加入的焦炭全部转化为CO2,则该钢铁厂每年排放CO2的质量为_______万吨。(2)为了实现CO2的捕集利用,我国研制出一种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含NaFe3O4),能将CO2转化为汽油,转化步骤如下:CO2H2COH2(CH2)n—汽油①步骤 Ⅰ 除生成CO外,还生成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填字母)。a. 所得汽油中含有C、H两种元素b.NaFe3O4中 O 为-2 价,Fe 为+3 价C. 上述转化不仅有利于CO2减排,还可以减轻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3)一种以“氢能炼钢”替代“焦炭炼钢”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作业设计31(①高温下,用H2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②跟“焦炭炼钢”工艺相比,“氢能炼钢”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③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说明向炼钢炉中加入废钢的目的:_______。综合实践:(选作)课外收集资料,探究铁的由来,并自拍制作视屏查阅资料:炼铁与炼钢的区别知识拓展:扫码观视频,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高炉炼铁)作业设计32(33) (作业设计)(2 2 32) (4. (1)0.2(2)74% 5.CO440H2Ob3H+FeO高温2Fe+3HO) (参考答案:即学即练1.C2.583t) (不排放CO2、无污染 调节钢中的含碳量) 3.(设计意图)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分析) (本课题的作业共 5 题,其中第 6 题及综合实践都是实践题,体现了以下理念:1、“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2、新课标下的《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及适当增加了简单的化学计算;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素养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第1 题和第 2 题都是基础性作业,若错了则是因为对炼铁的原理及材料选取没掌握,或者是计算错误。第 3 和 4 题是提升性作业,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举一反三,提高计算能力与炼铁原理的深化掌握。第 5 题是综合性题目,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应用到国家建设实际中,让所学知识产生经济效益,油然而生社会责任感。若错写,那就需要再读书本,多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并深化升华到实际应用。)(评价设计) (前两个层次均为纸笔型作业,最后一个层次是纸笔型、活动型相结合,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其探究能力,评价形式以ABC三个等级评价;对于最后一个层次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情况、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方面来体现。)(时间要求) (基础性作业 3 分钟,发展性作业 4 分钟,提升性作业 6 分钟,完成作业时间估计最长不超过 15 分钟)作业设计预期效果 1 体验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感受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 生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课时作业 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 应 课 时 作 业 素 养 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预习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 预习深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 原创 6-10 分钟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13-15 分钟2 计算题 2 √ 中等 改编3 简答题 1 √ 中等 教材 习题4 计算题 2 √ 中等 精选5 实验题 1、2 √ 难 精选综合实践 亲身体验收集资料,尝试获取信息的方法,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原创 自选知识拓展 观看趣味视频,满足热爱化学的学生,激 发浓浓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改编34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6--《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 2 作业课时作业 6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下学期作业 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 2 作业------ 金属资源的保护教科 书 书 名:九年级下册 化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6 月出版)学生自我评价姓名 错题或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 今后学习目标(题) 错 号 错因或存在问题课时作业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预习作业: 【学习准备】 1、阅读教材并查阅资料,收集金属锈蚀的图片或视频 2、阅读教材第 19 页图 8-25,你有何感想? 3、结合身边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旧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 计划、合理第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4、讨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有什么意义? 即学即练 基础性作业: 1.下列关于废旧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可以节约冶炼金属所消耗的能源 C.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回收废旧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2.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 L 端与 R 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 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 管中铁钉不会锈蚀35(。) (____________) (A. 甲和乙B. 甲和丁C.乙和丁 D.丙和丁) (提升性作业:4.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 ,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B.L 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发展性作业:3.金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角”硬币的材料是铝合金。合金属于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制造合金硬币不需要考虑的性质是_______。 ( ) (填字母序号) 。A.光泽好B.耐腐蚀C.能导电(2) 我们在超市进行购物时,手推车是常用的工具。①如图所示,车篮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车篮却很少出现锈蚀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手推车的生铁支架在潮湿 的空气 中会生锈 , 写 出用稀盐酸 除铁锈 的化学方程式)作业设计36((1) 从以上调查中,可知铁制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_____直接接触.(2) 请写一篇化学日记。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提出保护铁资源的建议,针对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化学美:) (5.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下图为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内容掉漆的自行车裸露在混凝土外的钢筋涂油的无锈铁钉镀铬的铁质剪刀铁制品锈蚀 的现象剪 刀 较 长 时 间不生锈) ((1)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___ 接触而生锈。(2)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3)废旧自行车回收利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请同学们根据下表对铁制品生锈情况进行调查:)作业设计37作业设计参考答案: 即学即练: 1.D 2.B 3. (1) 混 合 物 C (2).① 铝 合 金 的 抗 腐 蚀 能 力 强 于 纯 铝 ②Fe2O3+6HCl=2FeCl3+H2O 4.B 5. (1)氧气、水 (2) 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涂油,隔绝氧气和水; (3) 废旧自行车含金属材料,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设计意图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 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 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 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 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作业分析 本课题的作业共 6 题,其中第 6 题是综合实践题,体现了以下理念:1、“双减” 背景下作业的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2、符合课 程标准提出的《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3、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 科学精神与社 会责任 ,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评价设计 前两个层次均为纸笔型作业,最后一个层次是纸笔型、活动型相结合,学生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培养其探究能 力,评价形式以 ABC 三个等级评价;对于最后一个层次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通过 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等方面来体现。 第 1 题与第 2 题是基础性作业,若错选则因审题不清或概念不清楚,第 3 题是 发展性作业,属于化学理论应用与生活,把生活与化学紧密相连的应用。第 4 题与第 5 题是提升性作业,若错则因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时间要求 三个层次作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基础性作用应该 3 分钟、发展性作业应该 2 分钟、提升性作业应该 3 分钟,完成作业时间估计最长不超过 10 分钟。预期效果 1、让学生掌握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 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 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 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适合不同学生 的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38作业设计课时作业 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应课时 作业素养 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预习 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 预习深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 原创 5-10 分钟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8-10 分钟2 选择题 2 √ 中等 精选3 填空题 1 √ 中等 改编4 选择题 2 √ 中等 改编5 填空题 1、2 √ 中等综合 实践 调查总结,感知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激 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原创 自选感受化 学美 扫码听歌,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 活 改编 剪辑39(单元检测作业)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下学期) (作业内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检测作业) (教 科书) (书名:九年级下册 化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6 月出版)) (学生自我评价) (姓名) (错题或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 (今后学习目标) (错题号) (错因或存在的问题) (单元核心素养作业目标: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生活现象。3.知道单质金属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杂质的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行计算。4.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进一步认识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会总结】1、6 个小组分工如下图,梳理本单元知识点,讨论总结,并画出所分配课题的思维导图。)作业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40作业设计2、请同学们以铁为例,建构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以铁为例,说明金属与酸、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微观实质是什 么? 第八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基础性检测: 1.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记载文明的书写材料。下列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竹简 B.青铜 C.丝帛 D.宣纸 2.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 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在选择铸造勋章的材料时,不需 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金属的硬度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金属的导电性 3.下列金属单质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 A.Cu B.Fe C.Ag D.Au 4. 2021 年 5 月 15 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工作状 态良好。新型镁锂合金材料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要高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D.铁的合金有很多,如生铁、氧化铁、不锈钢 5. 下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废弃易拉罐应放入标有_____ (填序号) 图标的垃圾桶内。 A. B. C. D. 6.高炉炼铁的主反应为 Fe2O3+3CO2Fe+3CO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B.CO 由焦炭和焦炭燃烧所得的 CO2 反应产生 C.所得产物为生铁,含碳量比钢低 D.高炉尾气对环境无影响,可直接排放41(A.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表面生锈,同时红墨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B.铁丝生锈为化学变化,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生活中的铁制品容易生锈,应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的空气D.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9.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 1 所示;再把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 2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具有可替代性,金属资源不会枯竭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C.汽车尾气中通常含有CO2、CO、NO、NO2等气体它们都是大气污染物D.自然界中的水可通过吸附、沉淀、过滤的方法得到纯净水发展性检测:8.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与Z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X>ZB.M、X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 H 前C.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X>Y>M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Z>M>Y10.某同学在图 1 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暖宝宝原料 (主要成分为铁粉和碳粉) ,并滴加几滴水,分别用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三种数字传感器绘制出数据变化图像如图 2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作业设计42(已知:Sn+SnCl4═2SnCl2(1)SnCl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___ (填“强”或“弱”) ;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__。(3) 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_____ (回答一点) 。13.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A.曲线 Ⅰ为氧气变化曲线B.曲线Ⅱ为温度变化曲线C.曲线 Ⅰ 、 Ⅱ开始上升是因为铁缓慢氧化放热所致11.高速铁路可以加快出行步伐。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_____ (填序号) 。(2) 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 性。(3) 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_____。提升性检测:12.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 (Sn) 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设计如下工艺流程)作业设计43(所选药品有关化学方程式) ((3) 【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 3 成立。(4) 【反思与评价】①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通入CO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③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 ____________ 。(5) 【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请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条件(如下所列) ,通过填写下表,完成对实验方案的构想。【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实验药品】铁钉、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假设 1:红色粉末是铜粉;假设 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假设3:红色粉末是。(2)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加热至充分反应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假设 1 成立假设 2 成立假设 3 成立) (请你完成下表:) ((1) 【提出问题】)作业设计44作业设计我会计算: 14.工厂要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 铁 96%的生铁 63 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 10%铁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 20%的赤铁矿 石的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D B D B B B D D C((4))11. (1) ①; (2) 导电; (3) 隔绝水和空气 12. (1) +2 价。 (2) 弱; 铜。 (3) 2SnCl2 Sn+SnCl4 ; 分解反应。 (4)减轻了环境污染,回收了金属资源等。 13. (1) 铜粉和氧化铁粉的混合物 (2) 红色粉末不变色,石灰水不变浑浊红色粉末全部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红色粉末部分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①Fe2O3+3CO 2Fe+3CO2 ②赶尽空气,防止加热 CO 和空气混合气体时发生爆炸 ③在 b 处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塑料袋 (气球) 收集尾气 (合理均可) (5)方案 所选药品 有关化学方程式1 铁钉、铜片、稀硫酸 Fe+H2SO4=FeSO4+H2 ↑2 铁钉、硫酸铜溶液 Fe+CuSO4=FeSO4+Cu14.解:生铁中铁的质量为 63 t×96%=60.48 t 炼出的铁的质量为 60.48 t÷(1-10%)=67.2 t 设需要氧化铁的质量为x45(=) (解得 x=96 t铁矿石的质量为 96t÷(1-20%)=120t答:需要含杂质 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120t) (设计意图) (围绕本单元需要达成的目标精选有关的检测内容,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习化学的成就感,点燃学生向上的内驱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作业分析) (本单元检测练习共 16 题,采取梯级式检测。体现了以下理念:1、“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背记作业,强化操作类、探究性等体验类作业;2、新课标下的《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其中第 15 题是综合实践探究题,其恰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集中体现。) (评价设计) (第一个层次均为纸笔型检测,后两个层次是纸笔型、活动型相结合,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联系社会热点,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其探究能力,评价形式以ABC三个等级评价;对于最后一个层次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方面来体现。) (时间要求) (本单元测试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梯级式检测。基础性检测应该 5 分钟、发展性检测应该 5 分钟、提升性作业应该 5 分钟,完成作业时间估计最长不超过 20 分钟。) (预期效果) (1、了解反馈学生对本单元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以便针对性地补缺补差;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3、了解学生对信息的提炼、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为下一步设计并开展实践活动做好准备。)作业设计46作业设计单元质量 检测作业 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 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单 元 梳 理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 体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原创 6-10 分钟1-7 题 基 础 性 检测 1,2,3 √ √ √ 易 中等 改编题: (1、3、 5、6、7、 11、13) 原创题: 2、4 精选:8、 9、 10、 12、14 15-20 分 钟8-11 题 发展性 监测 1,2,3 √ √ 中等13-14 题 提升性 检测 1,2,3 √ √ 中等 13 题 难4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