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法制观念:明确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能够自觉将宪法作为自己的根本活动准则。责任意识:了解宪法的构成;懂得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知道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教学重点:根本的活动准则、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我们国家了解多少?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3月份全国各地都将召开两会,你知道两会的全称是什么吗?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这些内容在哪里规定的? 这些内容都能在宪法中找到答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诸多举措,为我国宪法实施提供了保障,是我国依宪治国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引出课题引入课题。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身的了解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身的了解回答问题 从召开的两会和十九大引出课题,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把知识与时政热点相联系,体现学科的特点。一、根本的活动准则第一步:讨论回答上述这些信息最核心的词语就是离不开宪法,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问题:宪法的构成是怎样的?教师归纳:宪法有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第二步:出示图片出示图片1:1982年,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代表投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出示图片2:1982年11月4日,宪法修改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修改草案,彭真主持会议。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教师归纳: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第三步:出示材料学生讨论回答:宪法的诞生过程,意味着它的地位,规定的内容上体现根本大法。制定后,保证宪法实施,是捍卫至高无上的权威。问题:理解如何捍卫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我们怎样去捍卫宪法尊严?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第四步:出示材料学生讨论回答: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从每一个关键词的背后让你想到了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选要坚持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二、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一步:学生讨论交流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材料,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体探究几部法之间的“对话”,写出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法律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第二步:填表讨论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受教育权利问题: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在其他法律中也有相关规定,从而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教师归纳: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一般性问题、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宪法的具体化。第三步:出示图片材料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包括相关人群流浪、乞讨、卖艺、杂耍等。为了妥善安排流动乞讨人员,避免出现流浪乞讨人员死亡现象的发生,我国政府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管理办法》实施五十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被依法废除。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请问: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一个立,一个废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第四步:出示图片从图例中,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这是为什么?教师归纳:一方面使得宪法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这一方面是说明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宪法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宪法要捍卫权威、敬畏宪法、崇尚法治。第五步追问:宪法是根本法,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全局性的、根本性、长期性的,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还很严格,那是不是只要遵守宪法就可以实现国家治理的目的呢?教师归纳: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规定是原则性的,只有宪法不足以实现国家治理的目的,宪法的落实需要通过各种法律制度来完成。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宪法确认,也需要通过其他法律来实现。坚持依法治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和坚持依宪治国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拓展空间:1.主题:宪法诵读2.主题目的:开展宪法诵读活动。坚持依宪治国,要从青少年抓起,通过活动,可以认知宪法、熟悉宪法、宣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权威,做宪法的宣传者、忠实拥护者,从而为成为一个崇尚法治的公民打下基础,播下法治信仰的种子。3.活动要求:利用晨读时间,选择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适当章节、条款,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利用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集体诵读;利用校园广播等形式,诵读宪法条文等。4.活动总结:班级进行诵读宪法感受交流,全校进行宪法诵读感受交流。板书设计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白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归纳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巩固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