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道德修养: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了解维护公民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法治观念: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
懂得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知道如何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
教学难点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雪糕刺客”吗?消费者用其来形容一些高价雪糕平时“藏”在冰柜里,待结账时才发现其价格高得超出预期,感觉被“宰了一刀”。在社交平台,还出现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这是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 说一说:假如你被雪糕“刺”了,你会如何做?本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当权利受到侵犯后如何依法维权?一起走进《依法行使权利》
讲授新课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探究一
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案例一:2023年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某宇事件调查情况。陈某贵为博眼球、引流量,假冒“光头”老师,拍摄威胁家属私了的视频上传网络,影响极其恶劣,目前检察机关已依法决定对其逮捕。
思考: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分析:造谣者为何受到处罚?
提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有言论自由权,但是制造谣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学生感悟: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力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案例二:“广场舞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重新界定噪声污染内涵,对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还静于民,守护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说一说:如何看待广场舞扰民事件?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生活在线:
请你评价以下行为,再举出几例类似行为#
现象1:遛狗不牵绳。
现象2:占用消防通道。
现象3:高空抛物。
现象4:高铁霸座。
现象5:散布网络谣言。
现象6:偷拍军事基地。
评价:这些行为都是没有依法行使权利的行为,都从某些方面侵害了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举例: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禁烟场所吸烟。等等。
总结归纳:
1、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网购冰墩墩被“家猫换熊猫”
▲ 材料:男子花万元网购冰墩墩结果收到HelloKitty# 2022年2月21日,江苏扬州,张先生在官网没抢到冰墩墩,便通过微信群找到网络卖家窦某,花了1万多元订购35只冰墩墩。在多次催促后,对方终于发货,但张先生收到的竟是一包裹玩偶。
说一说:
1.张先生受骗后,他会怎么做?
2.你认为张先生如何维权?
思考:
1.张先生的权益能得到维护吗?
2.帮帮他,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师点拨:张先生应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学生感悟:公民应依法维护自身权利。探究二:公民因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
情景一:王霖年满18周岁,打算参加镇人大代表选举,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他要怎样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出示身份证进行选民登记 参加投票选举
情景二:在选举期间王霖恰好需要外出,该怎么办?
选举法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
思考:这些规定说明了什么?
提示: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维权不当,反成侵权?
情景三:王霖在某小吃店就餐吃烤肠时吃出了“异物”,经与店员协商无果,气愤之余,便随手在抖音上发布了多条短视频,视频内容涉及到“店里就餐吃出类似蛔虫一样的虫,店员说这是肉筋” 等字眼,该抖音视频播放量达300多万次,转发量达12万条之多,跟帖中也出现了多条对该小吃店的负面评论。该小吃店以王霖的行为对其名誉造成负面影响和直接经济损失为由,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王霖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万元。
思考:该案例启示我们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提示: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案、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①和解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举例:消费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
②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进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举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③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举例:劳动仲裁、遗产仲裁。
仲裁特点:仲裁程序比法院诉讼程序灵活;仲裁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当事人受其约束,不能上诉;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仲裁裁决可以在《承认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缔约国和地区内得到承认和执行。
配套视频:《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④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平对于某些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举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2.公民如何依法维护权利?
①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②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学生感悟:只有认真知法、学法,才能更好地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