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树立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及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
基础知识
科学思维的含义
1.基本条件:
和 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含义:
泛指符合 、遵循 的思维,是能够达到 结果的思维。
①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不科学思维的特征: 的、 的、片面僵化的
②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 要求、运用 方法、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
①科学思维总是 ,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 的结果,注重 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 。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 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 的推断。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 。
①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 。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科学思维能够以 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一:
材料一:我国的探月计划虽然起步较晚,但不会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2004年立项,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目标。从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我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到嫦娥五号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六次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圆满收官后,探月四期已全面启动,中国航天事业正全面开启星际探测的新征程
材料二:印度曾主张“外太空资源为人类共同占有和使用”。印度媒体称:嫦娥五号在月面着陆之后,着陆舱的面积为4平方米,而印度人称他们的月表软着陆未成功的“月球2号”显然做的更好,理由是该探测器在降落到距离月面2.1公里时失联,直接撞到了月球上碎成了几百万块,散布在月球表面几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因此这几平方公里的月面是印度领土,几平方公里当然要比4平米大,所以印度胜出。
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从哲学和逻辑规律的角度指出印度媒体思维的错误之处和中国探月计划成功之处?
(2)试概括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和内涵?
自主探究二:
材料: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1-3期探月工程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为以后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和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人类在探测月球之前,预测月球拥有丰富独特的资源,经过对月壤的分析,发现月球上蕴藏的氦-3大约为100万吨到500万吨,可供人类使用一万年以上。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可为将来开发利用月球资源,进行技术上的准备,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实施月球探测工程,也将促进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圆满收官,再次印证了中国探月计划的科学性和我国航天技术的科学性。
思考:我国的探月计划作为科学思维,它有哪些特征?
课堂练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 )。
①其结果具有预见性,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②它们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指导作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它们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
④它们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同。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同,体现出科学思维( )。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结果具有预见性④结果具有普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认识永无止境。”这表明(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定量化
C.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三、课堂小结(自我总结)
四、课后练习
1.福岛第一核电站已蓄积了123万吨的核污水处理水,蓄水罐容量将在2022年达到极限。2021年4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处理水排入海洋,遭到各方反对。有环保组织警告称,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存放的核污水除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外,还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可能影响人类的DNA。材料说明科学思维( )。
①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③必须接受实践检验④结果具有预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月6日凌晨,天宇出现了“半影月食”现象,当时月亮的“脸色”经历了一场从亮变暗,再从暗变亮的过程。本次半影月食的食分(月球被食的程度)不到0.6,食始于北京时间6月6日1时43分,食终于6日5时7分,全部过程历经三个多小时。在我国全境都可以欣赏到其完整过程。这一事实表明( )。
A.科学思维特别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B.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符合人们的意志
C.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规律
D.科学思维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结果具有预见性
3.8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球约有165种疫苗处于试验阶段,26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全球6种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种来自中国,短期内取得如此成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接下来就是要确保疫苗安全有效,三期临床试验将开展大规模测试,世卫组织希望将有更多候选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和相信书本结论
③科学思维能对前景作出合理判断④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这表现在科学思维( )。
①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②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③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④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气象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
6.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举行的国家天文学会议上,来自英国普茨茅斯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一群科学家肯定了爱因斯坦在宇宙膨胀方面的理论。他们称,研究显示,爱因斯坦在宇宙膨胀问题上的观点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的理论如今对科学家们研究神秘莫测的宇宙膨胀问题仍有帮助。材料主要体现了科学思维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结果具有预见性③能指导人们的实践④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从理论上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在实践中成为指引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依据。这些规律的揭示,不仅是我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的钥匙,也是我们预见未来的科学指南。这表明( )
①科学思维有助于发扬科学精神,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具体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④科学思维具有永恒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一论断表明思维具有( )
①概括性,能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
②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对象,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间接性,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预见性,正确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如果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两个物体之和,比原来重的物体更重,其下落速度应该比原来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更快;由于轻的物体下落速度慢,这两个绑在一起的物体的下落速度,应该比那个重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更慢。既是更快又是更慢,不可能都成立,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的质疑充分表明( )
①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以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推断病情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助患者早日康复。这一事例主要体现的科学思维的特征是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结果具有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