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唐朝西域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很大,宫廷专有高昌乐。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产生了影响。天主教传教士来华的同时带来了科技和宗教。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互碰撞,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土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正确的态度是(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吸收外来文化不一定要保持民族特色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避免盲目照搬照套 ④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23年10月20日,中国与斯里兰卡发布联合声明,斯里兰卡将在中国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独具特色的佛殿,以展示斯里兰卡佛教文化的瑰宝。这一举措( )①彰显了中国开放包容的理念,大胆吸收外来文化②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③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④展示了共同的佛教传承,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钱穆先生曾说“梅本无心,漫天风雪得梅心;梅本无心,但以梅心作人心”。梅原本没有心,但漫天风雪中体现了梅的品质,我们要像梅一样,有一颗坚韧的心。此句简短,但表达出中华文化的幽深、细腻和美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梅的价值能否实现只取决于主体的需要 ②梅之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梅之心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文化可以教化育人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徐悲鸿的绘画巨作《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在美国展出期间,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这表明( )A.要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B.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可以取代世界文化C.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交流会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D.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5.甘肃省简牍博物馆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出发,解码甘肃独特的文化基因,激活甘肃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运用现代科技为悠久的简牍文化赋予时代气息,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真实反映②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③中华简牍文化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认同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创新性发展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2020年4月6日,英国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将杜甫介绍给西方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这部纪录片( )①有助于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隔阂②推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传播③折射出中华文化在西方得到广泛认同④说明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从新石器时期“7000多岁”的陶人面像、迄今中原地区所见蟠龙形象最早标本的彩绘龙纹陶盘,到商代象牙杯、西周铜牺尊,再到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白釉黑彩龙凤纹瓷罐……从文明起源到宅兹中国,溯源历史、寻脉中华,让“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加清晰。这表明( )①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③继承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 ④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丰富多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一档以魏晋、唐、宋的诗词文章为围读主题的特别节目《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它结合了单人的“读”、双人或三人的“演”以及众人的“评”,将传统诗词的“吟诵”与现代戏剧的“围读”相融合。这种古意与新潮的碰撞之妙在于( )①使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得以集中体现②彰显了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③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通过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来推动世界文明繁荣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大结局中,“小玉壶”带回了被非法运往英国的中国文物们的一封封“家书”,字字泣诉戳中诸多网友的泪点,“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让中国流失文物“回家”是基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必须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讲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热播剧《山海情》阿语版(图)近日在阿联酋、埃及、苏丹等多个阿拉伯国家播出,让国内观众追“上头”的情节打破了语言与文化的藩篱,同样牵动了海外观众的心。这凸显了( )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中华文化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普遍认同D.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11.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国风雅韵》篇章以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为结尾,在AR技术加持下,寄托着古今美好心愿的灯笼随着吟诵的诗句升腾而起,与“和为贵”理念共同融汇为点点星河。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诗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其凝结着普世价值B.“和为贵”理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C.该节目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其实现创造性转化D.该节目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12.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最早关于茶的记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叶的生产历史、起源、现状、生产技术及饮茶技艺等,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了中国民众“茗饮”的历史。由此可见( )①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了文化的内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多次引用古文经典。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最多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②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智慧③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④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瓷器技术传到世界各国,为世界人民所喜爱,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 )①独具特色的中国瓷器文化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认同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③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构成了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我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借来一江秋水、万派涛声,让世界为之澎湃”。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在钱塘江畔盛大开幕,会徽“潮涌”把钱塘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折扇,那“钱江潮头”是扇面的云纹,那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映照出“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境,波波江水化为充满竞技精神的赛道、又似互联网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会徽的设计说明( )①人类的意识总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要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有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茶是土耳其与中国两国人民共同的心爱之物,颇具历史渊源。茶叶及其承载的茶文化从中国走出,通过丝绸之路在全世界大放异彩;土耳其也正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茶叶,衍生出颇具特色的茶文化、茶风俗。“不可一日无茶”“礼待贵客要敬茶”更是两国不谋而合形成的茶文化与茶风俗。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价值因为对外传播才得以彰显②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具有推动作用③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④中华文化以巨大的包容性推动了自身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解答题17.寒露时节,荷桂生辉。以“最忆是杭州”为主题的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传达出了从期盼到相会再到告别的欢庆和惜别之情。伴随着现场童声演唱《江南好》,巨大的英文单词“Asia”从钱塘江边飘向奥体中心,与奔涌的钱塘潮水融在一起落在场内。当19朵巨大的桂花不断上升,将芬芳带向远方;当手持金色之花的少女翩翩起舞,将亚运会的精彩瞬间存入花瓣,见证运动员的收获与荣光;当主火炬缓缓熄灭,“数字火炬手”带着满满的亚运记忆、杭州记忆、中国记忆依依不舍离开奥体中心,化为漫天星辰,“中国式浪漫”的唯美演绎直抵心扉、令人动容。有人认为,演绎“中国式浪漫”,只需要坚守民族文化。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作为一种国际潮流,代表着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回顾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经济增长到科技进步,从人口规模到生活方式……西方式现代化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据此,西方认定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国家具有优越性,是人类现代化方向的指引者,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西方或欧洲的制度本身是现代化根本内容,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采纳西方和欧洲式的现代价值标准和尺度。”运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对材料中相关学者的观点加以批驳。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地在救治工作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积极发挥了中医药作用。截至4月1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病例达到92.58%。其中,武汉市隔离点服用中药比例为96%,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人数占比达到99.9%。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下专门设立了中医药专班,统筹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治重点科研攻关工作和中长期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建立。目前,我国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已翻译成英文,并且主动与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互相分享,已有中医专家前往意大利、柬埔寨等地支援当地抗疫。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疫情防控战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但在西方部分国家仍然禁止中成药。有些人认为,不同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冲突。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20.2023年9月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开幕。本届文博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中外嘉宾表示,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文化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要大力倡导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应倍加珍惜、深入研究、大力弘扬敦煌文化,挖掘敦煌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艺术传统;应保护传承及类文朗瑰宝、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应秉持对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贯通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建设富于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文明。有人说:“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举办就是为了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参考答案:1.B【详解】①③:唐朝西域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很大,宫廷专有高昌乐。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产生了影响。天主教传教士来华的同时带来了科技和宗教。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互碰撞,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土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于本国国情,避免盲目照搬照套,①③符合题意。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说法错误。④:外来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要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D【详解】①:我们吸收的是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切外来文化,①排除。②:斯里兰卡将在中国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独具特色的佛殿,以展示斯里兰卡佛教文化的瑰宝,没有体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排除。③④:中国与斯里兰卡发布联合声明,斯里兰卡将在中国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独具特色的佛殿,以展示斯里兰卡佛教文化的瑰宝,展示了共同的佛教传承,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D【详解】①:哲学上的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因此,梅的价值能否实现不能只是取决于主体的需要,①说法错误。②: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说法错误;③:漫天风雪中体现了梅的品质,说明了“梅之心”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应,③说法正确。④:“我们要像梅一样,有一颗坚韧的心”体现了文化可以教化育人,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4.D【详解】A:材料不涉及要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A不符合题意。B: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不可以取代世界文化,B错误。C.材料不涉及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交流会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C不符合题意。D:徐悲鸿的绘画巨作《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在美国展出期间,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这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徐悲鸿的绘画巨作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D正确。故本题选D。5.C【详解】①:文化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反映,①说法错误。②:甘肃省简牍博物馆通过简牍解码甘肃独特的文化基因,这表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②符合题意。③: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华简牍文化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同,并未得到世界各民族的认同,③说法错误。④:甘肃省简牍博物馆激活甘肃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运用现代科技为悠久的简牍文化赋予时代气息,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这表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创新性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C【详解】②④:英国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将杜甫介绍给西方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这部纪录片说明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将推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传播,②④符合题意。①:这部纪录片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不能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①错误。③:这部纪录片折射出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有利于中华文化在西方传播,但不能说中华文化在西方得到广泛认同,因为,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该选项的说法也不符合事实,③错误。故本题选C。7.A【详解】①②:陶人面像、彩绘龙纹陶盘、商代象牙杯、西周铜牺尊……这些文物(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让“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加清晰,表明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也说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①②符合题意。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只有继承,没有创新发展,文化就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③错误。④: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性对世界的影响,④排除。故本题选A。8.C【详解】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①错误。②③:这一节目将魏晋、唐、宋的诗词文章以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既彰显了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古意与新潮的碰撞,②③正确。④:材料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体现通过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来推动世界文明繁荣进步,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B【详解】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国流失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国流失文物“回家”事关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发展,①正确。②: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必须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指出了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不是让中国流失文物“回家”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强调了文化兴盛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盛的重要性,材料强调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③不符合题意。④: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流失文物承载着原籍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让中国流失文物“回家”有利于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④正确。故本题选B。10.B【详解】B:热播剧《山海情》阿语版(图)近日在阿联酋、埃及、苏丹等多个阿拉伯国家播出,让国内观众追“上头”的情节打破了语言与文化的藩篱,同样牵动了海外观众的心。这凸显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符合题意。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与题意无关,A不符合题意。C: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各民族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对待其他民族文化应持尊重态度,C说法错误。D:材料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播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欢迎,并没有体现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1.B【详解】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A错误。B:材料中,“和为贵”理念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AR技术加持下出现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B符合题意。C: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题中节目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C错误。D:该节目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未充分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D错误。故本题选B。12.B【详解】①: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最早关于茶的记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叶的生产历史、起源、现状、生产技术及饮茶技艺等,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了中国民众“茗饮”的历史,体现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涉及茶文化是世界的,②不符合题意。③: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说法错误。④:《神农本草经》、《茶经》、《日知录》等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了文化的内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A【详解】①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多次引用古文经典。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最多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智慧,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没有强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涉及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4.C【详解】①: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①说法错误。②:“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②符合题意。③:中国的瓷器技术传到世界各国,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构成了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未体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15.C【详解】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①说法错误。②: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设计理念,既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又彰显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以及时代脉搏,说明要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②符合题意。③:会徽“潮涌”把钱塘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折扇,其表达的意境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③符合题意。④: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更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其本身所固有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D【详解】①: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并不是因为对外传播才得以彰显,①错误。②④:茶叶及其承载的茶文化从中国走出,通过丝绸之路在全世界大放异彩;土耳其也正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茶叶,衍生出颇具特色的茶文化、茶风俗。“不可一日无茶”“礼待贵客要敬茶”更是两国不谋而合形成的茶文化与茶风俗。这印证了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中华文化以巨大的包容性推动了自身发展,②④正确。③: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演绎“中国式浪漫”需要坚守民族文化。②要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演绎“中国式浪漫”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让外国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演绎“中国式浪漫”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分析】背景素材:杭州亚运会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演绎‘中国式浪漫’,只需要坚守民族文化”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属于评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作答时可根据材料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演绎“中国式浪漫”,需要坚守民族文化→可联系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关键词②:演绎“中国式浪漫”要让外国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可联系要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词③:演绎“中国式浪漫”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可联系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交融。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对待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念,我们既要反对彻底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盲目照搬照套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一方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制度和价值观念中积极有益的成分;另一方面要立足国情,交流借鉴,把西方制度和价值观念中的有益成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该学者的观点是一种全盘西化论的错误观点。【分析】背景素材:西方式现代化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考点考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考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设问指向对材料中相关学者的观点加以批驳。解答时调动运用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有学者认为,“西方或欧洲的制度本身是现代化根本内容,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采纳西方和欧洲式的现代价值标准和尺度。”→可联系我们既要反对彻底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盲目照搬照套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关键词②: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经济增长到科技进步,从人口规模到生活方式……西方式现代化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可联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关键词③:西方认定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国家具有优越性,是人类现代化方向的指引者→可联系立足国情,交流借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9.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民族因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在交往中出现误解、产生矛盾冲突是正常现象,所以该观点有合理之处。但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所以说该观点说必然冲突有不合理之处。②对于文化差异,人们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是可以避免冲突的。如本次疫情,人类在疫情病理学及其防治上是有共性的,中方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对西方是有借鉴价值的,中方又译成英文,又外派人员主动分享,如果西方能敞开胸襟、摒弃成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相信是可以避免冲突的,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国外得到更广泛运用。【分析】背景素材:中医药抗疫。考点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中医药抗疫, 需要调用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的有关知识,分析“不同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冲突”。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各地在救治工作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积极发挥了中医药作用;但在西方部分国家仍然禁止中成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民族因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在交往中出现误解、产生矛盾冲突是正常现象。有效信息②:我国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已翻译成英文,并且主动与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互相分享,已有中医专家前往意大利、柬埔寨等地支援当地抗疫→可联系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民族因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在交往中出现误解、产生矛盾冲突是正常现象,所以该观点有合理之处。但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所以说该观点说必然冲突有不合理之处。得分点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在文化交流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对于文化差异,人们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是可以避免冲突的。如本次疫情,人类在疫情病理学及其防治上是有共性的,中方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对西方是有借鉴价值的,中方又译成英文,又外派人员主动分享,如果西方能敞开胸襟、摒弃成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相信是可以避免冲突的,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国外得到更广泛运用。【点睛】“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要确定评析运用知识角度,细化知识内容。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并写出来,按照材料+观点(核心)+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格式或者观点(核心)+材料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进行回答。20.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丝绸之路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优秀敦煌文化,发掘其内在价值,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继承和保护,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举办敦煌文化博览会也应进一步加深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③我们应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形式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关系,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共同打造富于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文明。(或: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分析】背景素材: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开幕考点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交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评析类,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交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应倍加珍惜、深入研究、大力弘扬敦煌文化,挖掘敦煌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艺术传统→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丝绸之路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优秀敦煌文化,发掘其内在价值,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关键词②:要大力倡导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可联系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举办敦煌文化博览会也应进一步加深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关键词③:应秉持对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贯通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建设富于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文明→可联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关系,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共同打造富于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文明。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