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资源简介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的辩证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
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美国民众反对居家隔离,要求自由的视频
【新授】
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畅“自由”
1.在观看美国民众反对居家隔离视频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中美疫情对比的图片,提出问题:通过对比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设计意图:不设限制,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由,通过对比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培养爱国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出问题:人们渴望自由的表现有哪些?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2.展示两张图片:疫情后解封的中国武汉和迅速发展的经济提出问题: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感受自由的意义是什么?(重要性)
活动二:限“自由”
播放视频“无力回天的风筝”思考: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说一说:你自由吗?(学校,家里,社会)生活中你受到哪些限制?假如没有这些限制会怎么样?
展示两幅图片,通过对比直观的让学生体会自由有限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分析两个案例
1.拒绝隔离的澳大利亚籍华人被民警警告、公司辞退
2.“辣笔小球”终变“蜡笔小囚”被刑事拘留。让学生认识到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利用网络销售违禁品如电子烟,毒品等都是违法的。
3.自由的含义:
①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吸引学生兴趣,增强直观感受,回归日常生活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两个真实的案例体会自由的限制,三个层次逐一剖析)
活动三:法治与自由
展示宪法的三十五条规定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宪法的这个规定?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提出问题:如何理解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学生回答总结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举例:“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过马路看红绿灯”,都是法律规定所有人必须遵守,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一方面限制了车辆和人的自由,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车辆和行人的合法权利,同学们要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各种规则,越自律越自由。
(设计意图:利用法律条文解析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通过举例学生熟悉的交通规则帮他们理解二者关系,做到难点突破,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
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四:看“平等”
让学生看材料,对比疫情下中美公民权利,分析问题:
美国疫情日益严重,检测资源不足。 记者问:“美国新冠肺炎检测权贵优先?” 总统:“这可能就是人生。” 你认为这侵犯了公民什么权利?
中国疫情期间,国家免费检测,免费治疗新冠病毒患者。2021年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这些做法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公民的平等权)(设计意图:与前面自由相呼应,通过疫情下中美公民权利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强大的祖国)
活动五:析“平等”
1.从法律意义上如何理解平等的含义?
引导学生看书找平等的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展示图片同工同酬,受教育权,民族平等,城乡平等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展示图片让学生体会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国家对特殊困难地区义务教育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做一个小调查:吃过学生营养餐的举手?(享受资助的同学自愿的前提下可以说说)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体会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通过学生的经历让他们了解平等的真实性,突出重点)
2.平等的意义?
展示武汉封城后对艾滋病人的特殊照顾及网友的评论,思考问题:对被隔离的艾滋病患者特殊帮助是否违反了平等?结合网友的评论谈谈平等的意义。(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体会平等,感受祖国的温暖)
活动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观看视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让学生看书思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分析讲解突出关键词,为学生答题做准备)
展示三段材料,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考题,要求书面作答)
材料一:《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材料三: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因贪腐等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合作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一说明了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材料二说明了公民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材料三说明了公民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设计意图:典型中考题,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用书中观点,政治术语,按格式作答,培养综合能力和答题技巧)
【课堂小结】
学生看书并整理笔记,总结本课收获。
【课堂练习】
1.“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④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表明( )
A.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幸福感
B.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C.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D.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2021年我国政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从平等的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C.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
4. 2021年“首虎”落马。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文喜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建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说明(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③我国公民的违法和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试身手
1.中学生小芳五一假期和同学们外出旅游。在景点,她大声喧哗并攀爬雕塑拍照。同学们批评她的不文明行为,她却说:“享受美景是我的自由,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请依据“无法治不自由”知识,设计一个问题并回答。
2.抗疫补助,岂能按“官职大小”发放?针对网络反映安康市中心医院一份补助公示中存在“医院领导抗疫补助远超一线员工”的问题,安康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核查组,依法依规展开核查。
请依据“法眼看平等”,设计一个问题并回答。
小结
因为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思政的责任田里,不断耕耘,遇见更好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