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材解析】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借助记录卡,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通过这次习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话题。建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和它交朋友,并做记录卡。教材以桃花为例呈现了一份记录卡。该记录卡采用图配文的方式,提示观察和记录的要点,意在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引导学生抓住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并记录。对于记录卡的“其他”一项,提示学生不一定是写亲自观察到的,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来补充记录。第二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写后交流的建议。提示学生借助记录卡写自己的植物朋友,重要的是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清楚。还提示了在写之前,最好再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一下这种植物,看是否有新的发现。写完后要学会分享,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高。【教学目标】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3.感受植物朋友的美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学重点】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教学难点】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选择一种植物朋友,细致观察,独立完成观察记录卡。【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习作主题(出示课件2)教师引入:春天到了,瞧,柳丝细长的垂柳,金黄娇艳的迎春花,娇羞可爱的含羞草,粉嫩的桃花……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些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最喜欢的植物朋友是什么?师生交流,教师过渡:大家喜欢的植物朋友真是多种多样!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植物朋友。教师板书课题:我的植物朋友,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创设春天情境,引出“植物朋友”的话题,进而激发学生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解读教材,明确习作内容1.阅读习作要素,明确要素重点。(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素,明确习作要素的重点: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即抓住植物的特点,写清植物的样子、颜色等,表达自己的情感。2.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出示课件5、6)(1)学生阅读本次习作内容,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习作要求。(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预设1:习作要求我们根据课本中的桃花观察记录卡,为自己的植物朋友做个记录卡。预设2:记录卡要写清楚植物朋友的样子、颜色、气味等,还可以给记录卡配图。预设3:习作还要求我们借助记录卡写一写自己的植物朋友。预设4:写之前要求我们再去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写的时候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交流的环境,为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例子。)3.(出示课件7)总结梳理,明确本次习作重点。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1)观察一种植物。(2)写清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3)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板书:样子 颜色 气味 写出感受 表达情感(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重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教师导入: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一位植物朋友,让别人也了解它。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朋友来介绍呢 (出示课件8-10)1. 讨论选择哪种植物朋友来写。预设1:这次习作我们要选择一种植物来写,可以写花草树木,如桃花、梅花、含羞草、杨柳等。预设2:除此之外,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如西瓜、白菜等,也属于植物。预设3: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也都属于植物。教师过渡:同学们齐心合力,发现了这么多可写的内容,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2.巧用导图,厘清思路。(出示课件11)教师过渡:我们根据前边的讨论,一起整理可以写的植物朋友。预设1:可以写花草树木类的有桃花、梅花、含羞草、猪笼草……,杨树、柳树、榕树、木棉树……预设2:可以写水果、蔬菜类的有水果——阳桃、草莓、西瓜……蔬菜——豆角、白菜、茄子……预设3:粮食作物我们可以写小麦、玉米、水稻……4.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植物朋友。(出示课件12、1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要写哪种植物?你为什么要写这种植物呢?请你用“我要写……因为……”的句式来说一说吧!(1)学习伙伴的写作对象。学习小伙伴1:我要写桂花,因为桂花特别香,非常好闻。学习小伙伴2:我要写含羞草,因为一碰它,它就会把叶子合拢,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学习小伙伴3:我要写水稻,因为水稻是我家乡的主要农作物,我对它很熟悉。(2)你的写作对象。我也会说:我要写 ,因为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清楚自己的写作对象,并说明选其作为写作对象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要写哪种植物,为什么要写这种植物。)四、研读课文、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过渡:同学们想介绍的植物朋友可真不少,介绍植物朋友的原因也都十分充分。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和课外片段学一学写作方法吧。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1)写清特点。(出示课件14)教师引入:介绍你的植物朋友,当然要介绍清楚它的特点,那么如何写清楚它的特点呢?一起来学习吧!①多感官、多角度观察,写清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植物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对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并把这些观察所得做成记录卡。教师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桃花》的记录卡,这张卡片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桃花的特点?(出示课件15)预设:从这个记录卡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从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及其他方面来观察植物的,运用了视觉、嗅觉等感官描写,内容全面。教师总结:记录卡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借助记录卡,回忆自己观察植物时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等,来写清楚植物各方面的特点。②有序描写,条厘清晰。(出示课件16-19)教师点拨:写植物时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序来写:①时间顺序,按照“早—中—晚”或“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②植物生长的顺序,按照植物先长什么,后长什么的生长顺序来写;③观察顺序,按照观察植物时的顺序来写,如,按照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数量到颜色、样子、气味等的观察顺序来写。教师出示《石榴》片段(出示课件20),提问:这两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石榴的生长过程的?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预设:这两段话按照“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的时间顺序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很有条理。教师过渡:写我们的植物朋友,除了要写清植物朋友的特点,也要写清我们的感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写清自己的感受吗?(2)写清感受。(出示课件2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出自己在观察植物时的感受,让读者体会到我们对植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更容易让读者与我们产生共鸣。那么该如何写清自己的感受呢?我们来看一看《荷花》一文中的一段话,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自己的感受的?(出示课件2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荷花》)预设:“很美”“活的画”“了不起”等词语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范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明白要有序描写,写清感受,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2.借助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过渡:学习完这么多写作方法后,我们一起去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吧,边读边分析学习小伙伴们的习作有哪些优缺点值得我们借鉴。(出示课件23、24)可爱的多肉植物我家的阳台有个植物角,那里养了许多花草,有绿萝、水仙、吊兰……一年四季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在这些花草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盆多肉植物。这盆多肉的叶子是绿中带红的,叶片是又肥又厚的,看上去是水润饱满的。叶柄的部分挨挨挤挤,叶子一层一层围成一个圈,像是很多人围在一起开大会,特别有趣。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预设1:小作者只从视觉方面描写了多肉,没有运用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多肉的其他方面,描写不全面,句式比较单一。预设2:小作者用上了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挨挨挤挤”,很合适。预设3:小作者在描写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植物会更生动。教师提问:如何把自己的植物朋友写得更生动形象呢?小组合作评改,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预设1: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会让我们笔下的植物更生动。预设2:用上多种感官描写。除了看,我们还可以摸一摸多肉的叶片,从触觉方面描写。比如,“它的叶片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很厚实。”预设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植物写得更形象。比如,“叶片胖嘟嘟的,十分可爱,就像一只只小手在跟你打招呼。”这样,读者可以通过“一只只小手”的比喻,具体地想象出叶片的外观。预设4:另外,我们在行文时,句式要多变。片段中描写多肉的样子时句式比较单调,可以这样修改:“这盆多肉的叶子颜色很漂亮,一部分叶片的中间是淡绿色,尖端红红的,乍一看去,像一个个诱人的桃子;边缘一圈的叶片,整个外缘都是红色的,像小姑娘羞红的脸。小叶片又肥又厚,非常水润饱满。”教师过渡:用上这些方法,我们的植物朋友马上跃然纸上了。我们一起来总结把植物写生动的小窍门吧:好词句多积累,感官多描写,修辞多运用,句式多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通过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五、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1.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方法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例文《我喜欢菊花》。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结构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出示课件25)教师总结:一个好的提纲是写作成功的基础,优美的用词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我们在写作前也要列好提纲,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让优美词汇为自己的习作增色。2.阅读赏析习作,学习习作技巧。(出示课件26—30)教师引导:小作者的记录卡都记录了什么?小作者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我喜欢菊花李墨涵我喜欢菊花,菊花是我的好朋友。星期天,妈妈带我到公园里欣赏菊花。菊花开得真多呀!一丛丛,一簇簇,让人目不暇接。菊花的颜色真多呀!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粉的……红的像一团火,黄的像一堆金,白的像一捧雪,粉的像一片霞。远远望去,公园里就像铺了五颜六色的地毯。菊花真是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向四周展开,像千手观音;有的花瓣都向中间卷,像一个小绒球;有的花像一股喷泉,从花心中喷出许多金丝银线;有的花像少女满头卷曲的金发……一阵风吹过,菊花随风舞动起来,犹如一群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美丽。一阵阵花香飘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这时,妈妈问我:“你最喜欢菊花的什么呢?”我深思后说道:“我喜欢它的美丽,更喜欢它凌寒傲霜的品格。”“说得真好!”妈妈笑着说,“菊花最令人敬佩的是它的品质。你看它从不挑剔,盆栽也好,地栽也罢,它都开得很旺盛。更可贵的是,它有战风霜、斗严寒的高尚品格,它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喜欢菊花,不仅喜欢它的美丽,更喜欢它的精神。预设1: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开头交代“我”的植物朋友是菊花,引出下文。预设2:第4自然段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的不同颜色,很有画面感。预设3:第5自然段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的不同姿态。预设4:“一阵阵花香飘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运用嗅觉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菊花的气味。预设5:倒数第2自然段通过描写妈妈的语言,介绍了菊花的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预设6:结尾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小结(出示课件31):这篇习作,有三方面突出优点。第一,描写有序。小作者按照数量、颜色、姿态等的顺序,把菊花写得条厘清晰,层次分明。第二,内容生动。小作者在写菊花时,不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还运用了视觉、嗅觉等感官描写,将菊花的美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十分生动。第三,感受真实。小作者眼中的菊花不仅美丽、清香,还有高尚的品格,全文表达了小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习作例文,示范引领,在对比交流中总结写法,降低写作难度,厘清写作思路及写作方法。)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教师提问:你打算用什么题目来介绍你的小伙伴呢?(出示课件32、33)预设1:可以直接以植物的名字拟题。例如:《桃花》《白杨树》……预设2:可以用“我的植物朋友 + 名字”的形式拟题。例如:《我的植物朋友多肉》……预设3:可以用“植物特点 + 名字”的形式拟题。例如:《美丽的荷花》《优雅的牡丹》……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1)引导学生选择一到两点来介绍我的植物朋友,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2)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提纲范例。(出示课件34-37)组织学生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出示提纲范例:①多感官描写,具体形象②详细介绍,表达情感③按照顺序,内容清晰④多种修辞,描写生动(3)(出示课件38)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下笔前编写写作提纲,让整个习作过程更清晰。)七、积累素材,动笔练写(1)积累精彩词句。教师过渡:列完提纲后,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些关于植物的精彩词句吧!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句,看看哪些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去。(出示课件39-42)学生阅读并积累。(2)积累精彩开头结尾。教师过渡:积累了好词好句后,一起再来看看下面这些各具特色的开头和结尾吧!(出示课件43-51)学生阅读并积累。(3)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一、明确标准,学习修改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针对《我的植物朋友》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赏评同学的习作,在赏评过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随时修改自己的习作。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其他学生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提出什么建议。教师相机指导。2.修改习作。3.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评价标准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自评文章内容 能够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能将自己的感受写清楚。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语言表达 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确。恰当使用想象、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要点: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在自评栏里打√。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设计意图:依据评价标准修改,针对性更强,小组内相互修改。)二、例文评析,借鉴优点1.例文一 :高大的榕树(出示课件3--8)师生共读,读后交流:小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榕树的?这篇文章哪儿写得好 你最喜欢哪里?交流、讨论:预设:(1)开头交代写作对象是榕树,引出下文。(2)第2自然段比喻修辞,把榕树比作“绿色大伞”,形象地写出了榕树的高大。(3)第3自然段从形状、姿态、生长态势等方面,具体地写出了榕树叶子茂密、生机勃勃的特点。(4)第4自然段“气根呈棕褐色,像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又像用树根编织的门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榕树气根的多和美。(5)第5自然段,以榕树在不同季节的固有风貌来表现它生命力旺盛的特点。(6)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榕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小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先写榕树的整体形状像绿色的大伞,再从形态、长势等方面写榕树的叶子,最后从多和美两方面写榕树的气根,这样,就把榕树的外在特点写具体了。接着,小作者写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既感受到了榕树的外在美,又感受到了它不屈不挠的内在品质美。2.例文二: 校园里的香樟树(出示课件10--14)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的重点语句,适时出示旁批,带领学生欣赏例文的写法。读后交流。预设:(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第二自然段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香樟树高、粗、壮的外形特点。第三自然段写出了香樟树枝干、叶子、花和果实的特点,句式整齐。(2)第四自然段“香樟树的作用可大啦!”,作为段落中心句总结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结尾表达了对香樟树的喜爱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小作者先写香樟树的整体特点,再写枝干、叶子、花和果实的特点,然后写香樟树的作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尾点明中心,将香樟树的美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3.例文三:美丽的大柳树(出示课件16--19)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小组内讨论交流。预设:(1)文章开门见山,点明写作对象是大柳树,引出下文。(2)第2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春天的柳树,很有条理。(3)第3自然段中运用比喻修辞把柳树比作“油画”“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美。(4)小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有序地描写了柳树的不同样子,内容全面。(5)结尾抒发感受,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0) 这篇习作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展现了柳树的美丽。小作者观察敏锐,文章动静结合,语言生动,大柳树的美丽姿态尽显眼前。4.例文四:我的植物朋友(出示课件21--26)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小组内讨论交流。预设:(1)开篇设置悬念,介绍洋葱的由来,通过“奇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第2自然段运用比喻修辞,把洋葱的根须比作老爷爷的白胡子,把洋葱的嫩叶比作绿宝石发卡,把洋葱的身子比作娃娃,形象地写出了洋葱的颜色和外形。(3)第3自然段中运用比喻修辞,把柳树比作“油画”“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美。(4)第4自然段,巧用排比修辞,三个“没有”,将洋葱和牡丹、君子兰、茉莉作比较,突出洋葱的特点,表达赞美之情。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7)小作者先在开头点明洋葱的由来,通过对“我”的语言描写,表现出“我”一开始对洋葱的态度——轻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洋葱生长的过程和外形特点。最后将洋葱普通的外形和其他植物作比较,表达了对洋葱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欣赏优秀例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写作的方法,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三、展示习作,合作评议修改 (出示课件28--31)1.出示例文,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做修改。2.小组内参照评价标准共同修改。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相互检查,给出意见。根据同伴的意见,小组内共同修改习作。4.作文新貌 (出示课件22-35)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四、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写作技巧窗前的树(节选)(出示课件36-43)教师诵读,学生欣赏。赏析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44)此文是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树为邻,用欣赏的眼光,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洋槐四季的姿态和美景。文章语言生动,情感丰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名篇佳作,充分感受名家的文章魅力,并从中积累优美词句,感悟方法。)五、再次完善修改习作学生开始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好后的作文誊写到作业本上,提醒书写要端正、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自己作文的问题所在,优化习作。)【教学反思】本次习作紧扣“观察大自然”的主题,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卡”,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植物的方法,最后将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写清楚。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借助记录卡,掌握观察方法。教学时,利用教材中的桃花的“记录卡”,指导学生在观察植物时要运用多种感官,从“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中,把植物的样子、味道等介绍清楚,为下面的写作奠定基础。二、利用写作提纲,厘清思路。利用写作提纲让学生明白作文需要开头、中间、结尾,分别阐述它们的方法和作用,开头引出描写对象,中间写清楚植物主要特点,结尾表达感情升华主题,写作手法的讲解,让学厘清思路并且对写作有更深的感悟。三、引导学生欣赏名篇佳作。学生在赏析经典美文中的灵动语句时,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借鉴,在日后写作中自觉运用修辞手法,增添文章的文采。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美文,梳理它们的行文思路,能够掌握一定的构思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不足之处:习作最终是要落实到孩子们的表达上的。然而回顾我的作文课,我过多地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发挥。我的植物朋友写出感受样子表达情感颜色气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