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化学单元作业设计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化学 九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单元 组织 方式 自然单元 团重组单元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 10.1 常见的酸和碱;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 常见的酸和碱 10.1 常见的酸和碱3 酸碱盐的相互作用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4 酸碱盐的应用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1.2 化学肥料(一) 课标要求(1) 内容要求了解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的主要性质 和用途;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1)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通过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 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了解观察、实验, 以及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解释等认识物质性质的基本方 法;认识物质性质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地利用物质 性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实例体会化学品的保存、选择和使用与物质性质的重要关系,认识合理使用 化学品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意识与社会责任。(2) 学业要求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酸、碱、盐;能通过实验说明常见的酸、碱和盐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的广泛应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依据金属活动性顺 序、中和反应等,初步预测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 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认识酸、碱、盐的性质及其相关反应的微观实质;能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依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初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综合问题;能基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积 极参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二) 教材分析第十单元重点介绍了常见酸碱指示剂以及酸和碱的性质、用途以及中和反应等相 关知识,是构建物质类别和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通过活动探究酸 和碱的化学性质,并从微观的视角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进一步强化从微观视角认识 宏观现象的思想方法,初步形成基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微粒观、变化观等 化学观念。为后续盐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提供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第十一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研究,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2)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盐类化合物,进而介绍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对酸、 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 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延伸,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酸、碱、盐之间相互关 系,并为高中离子反应等知识的学习奠基。酸、碱、盐部分内容因涉及的物质种类多、反应复杂、知识点间的联系紧密、综 合性强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重组教材内容构建基于大单元的作业设计,可 以使酸碱盐知识的学习体现进阶性、系统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学 生思维发展,也可以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首先,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的 酸碱性,从而建立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初步学会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思想方 法。其次,通过对常见酸和碱的探究学习,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并能从物质类别 和微观视角分析酸、碱化学性质相似的本质原因,为盐类物质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 学法帮助。然后,通过酸和碱反应引出盐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构建酸碱盐等物质之间 的知识网络,并构建基于微粒观的酸碱盐等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思维模型。最后, 通过应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农业、环境等方面相关的化学问题,体现化学 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认识了氧气、水、 碳及其氧化物、金属、溶液等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逐步学会了用化学符号 表示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的方法。且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酸、碱、盐参与的化学反 应,对于部分酸、碱、盐的性质和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系统学习酸、碱、盐的 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和用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从宏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 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思路和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 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并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概括得出探究结论,这为系统学 习酸、碱、盐以及顺利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学习障碍:虽然学生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单点知识解 决单一问题。却因缺乏融会贯通、迁移应用的能力,很难建立酸、碱、盐与其他相关 类别物质之间的知识网络,无法利用知识间的相互关联解决复杂问题。初中阶段的学(3)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生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难以从微观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在 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缺乏从微观视角探析宏观现象的能力和意识。(1) 能够利用紫甘蓝、牵牛花等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完成利用指示剂和 pH 试纸 从定性和定量视角检验食醋、苏打水、厨房清洁剂以及厕所清洁剂等生活物品的酸碱 性的实践活动;(2) 认识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利用所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 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观、微粒观、变化观等化 学观念;(3) 知道如何设计探究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并能基于证 据推理获取探究结论,树立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 的本质原因,发展思维能力;(4)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能通过合作探究、 自主调查等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实 践能力;(5) 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学习酸碱盐及其他类别物质之间的知识网 络,建构酸、碱、盐化学性质的思维模型,锻炼思维能力;(6) 在活动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节约、环保和安全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4)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图 1 :大单元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图 2 重组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5)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课时 溶液的酸碱性课时目标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初步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学业目标 能利用指示剂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用pH 试纸或 pH 计定量测定常见溶液的酸碱度;能够利用现有材料,查询资料,尝试寻找酸碱指示剂;能理解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核心素养 团化学观念 团科学思维 团科学探究与实践 团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业 1:新鲜果汁不仅能补水,还能为我们提供维生素和纤维素,增强抵抗力,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玉米汁 B.苹果汁 C.西瓜汁 D.柠檬汁(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B、C或D,对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不了解。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饮料为例,考查溶液酸碱性与pH之间关系,图文并茂,吸引学生兴趣。)作业 2: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 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尤其是当下新冠疫情再次反扑,提 高自身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1) 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 C 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2) 维生素溶液的pH 7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下列物质不能与维生素 C 发生反应的是 ( )A.鸡蛋壳 B.食盐水 C.石灰水 D.小苏打(4) 黄瓜中富含维生素 C,为防止维生素 C 流失,应该怎样吃更合适?(6)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1.参考答案:(1)酸性 (2) 小于 (3)B(4) 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高温不稳定,故应加醋凉拌。2.时间要求:2-3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个别酸显酸性知道 常 见 的酸显酸性初步判断酸类物质显酸性会举一反三,判断生活中一些物质的酸碱性(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个别酸的pH 小于 7了解部分酸、碱 溶 液 的 酸碱性初步判断物质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判断溶液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个别物质或其溶液的俗称知道 部 分 物质或 其 溶 液的俗称知道部分物质或其溶液的俗称及其性质能根据物质性质推测其应该有的反应。(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写出个别知识点能写 部 分 知识点能通过阅读筛选出相关知识点运用题目信息,组织出精炼的答案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维生素C为情境, 旨在告诉学生,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化学的兴趣。)作业 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大家还记得吗?在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开幕之际,远在 400km 外的空间站航天员们送来了祝贺,王亚平老师带来了一节化学课,通过化学实验“变”出奥运五环。如图 1 号,4 号,5 号环加的是无色碳酸钠溶液,2 号是碘化钾和碘酸钾,3 号加入的是乙酸 (醋酸) 溶液。首先王亚平老师在 1 号环中滴入橙色的溴百里酚蓝溶液,1 号环中液体变蓝。2 号环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再加几滴乙酸溶液,混合均匀后 2 号环中的液体变黑色。3 号和 4 号环中都加几滴甲基橙溶液,混合均匀后 3 号环变成了红色,4 号环变成了橙色。5 号环中先加几滴甲基橙溶液,再加几滴溴百里酚蓝,混合均匀后变成了绿色。阅读题目中的信息回答:(7)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 甲基橙能做酸碱指示剂吗? (填“能”或者“不能”) 。(2) 将溴百里酚蓝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会变 色。(3) 试结合物理及美术知识解释 5 号环中的液体最终变绿色的原因:。1.参考答案: (1) 能 (2) 蓝 (3) 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蓝和黄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绿色。 2.时间要求:2-4 分钟。 3.评价设计 本题 (1) 、 (2) 两小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 以及对酸碱指示剂 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跨学科融合的内容,有效培养学生利用综合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三原色中黄色和蓝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绿色的相 关知识,难度稍大,供学有余力的孩子完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天宫课堂及奥运五环为情境,考查指示剂定义及变色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祖 国的航天事业,热爱科学,培养民族自豪感。作业 4: (实践作业) 除了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以及上 面提到的几种酸碱指示剂,我们平时常吃的蔬菜和水果中也富含花青素,它们遇酸性 或者碱性溶液也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比如紫甘蓝,蓝莓等,如果我们能提取出来, 那么,我们能用它们做酸碱指示剂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不 妨大胆去尝试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探究目的实验用品操作方法结论(8)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实践作业评价表 学习目标学生评价 掌握程度 相关证明教师评价我知道至少两是 文字记录种酸碱指示剂不确定 图片记录的显色规律不是 其他我会提取植是文字记录物色素不确定 不是图片记录 其他我会检验色是文字记录素能否作为不确定图片记录指示剂不是其他我知道酸碱是文字记录指示剂在生不确定图片记录活中的应用不是其他遇到问题能 是 文字记录 独立查阅资 不确定 图片记录 料或与同学 不是 其他 讨论解决(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仅供感兴趣的学生选做,主要测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在实践中建立一种目标和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回溯自己的学习经历,反思学习的态度,了解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等。本实践作业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初步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创新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9)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课时目标 知道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以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的主 要性质和用途;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通过物质的共性和差异 性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业要求 能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酸和碱;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初步预测常 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 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通过实验说明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核心素养 团化学观念 团科学思维 团科学探究与实践 团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业 1:下列有关酸碱溶液配制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NaOH 固体 B.配制 NaOH 溶液 C.稀释浓 H2SO4 D.干燥 O2(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对常见的碱NaOH性质没有掌握;错选B,对量筒的使用没掌握;错选C,对酸碱稀释方法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酸碱溶液的配制及性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酸碱溶液的配制及性质的掌握程度。)作业 2: (跨学科作业) 如下图,我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 个趣味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小铃铛通过细线悬挂在盛满 CO2 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浓 NaOH 溶液迅速塞紧瓶塞,并轻轻振荡。(1)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2) 此实验设计验证了什么物理知识? 。(3) 此实验能否证明 CO2 与 NaOH 可以反应?说明理由 ; 试写出能证明两者反应了的实验方案: 。 自然界中植物的 (选“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不但有利于环境减少 CO2,而且还可以为人类制造有机物。(10)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1.参考答案:(1) 只看到小铃铛振动,但听不到铃声(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不能,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能是与水反应。 取适量反应后的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可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光合作用2.时间要求:3-4 分钟。3.评价设计(1) 错写成听到铃声或空白;(2) 空白;(3) 错写成能,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碳溶于水;碳酸盐的检验不会或描述错误;错选呼吸作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 意 义或 空白答案认识 CO2与NaOH的反应认识CO2与NaOH、水的反应认识 CO2的性质认识CO2的性质及和物理学知识的联系(2)无 意 义或 空白答案认识 CO2与NaOH的反应认识CO2与NaOH、水的反应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运用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3)无 意 义或 空白答案认识 CO2能溶解于水,Na2CO3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光合作用认识 CO2能溶于水,并能与NaOH反应,Na2CO3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光合作用认识 CO2能溶于水,并能与NaOH反应,碳酸盐的检验运用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CO2与NaOH、水的作用,以及Na2CO3与盐酸的反应,考查学生对CO2性质、碳酸盐检验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间联系和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 3: (项目式学习)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完成盐酸除锈实验时,发现生锈 的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同学们对此现象感到好奇:气体是怎么产生的呢?请你和兴 趣小组同学一起开展以下项目研究。【任务一】: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和除锈的方法铁的生锈是铁和 共同作用的原因,用盐酸能除锈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任务二】: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小组同学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 A 和 B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试管 A 中由气泡,(11)(点燃)应用广泛的酸碱盐B 中没有气泡,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1) 小组同学设计图甲所示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 它是目前公认最清洁能源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小明同学认为图甲实验 A 和 B 对照设置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气体 生成产生影响。于是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如图乙对照实验 C 和 D。但小红同学认为对照 实验 D 的设置没有必要,她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1.参考答案:)(任务一:H2O 和 O2; Fe2O3+6HCl=2FeCl3+3H2O)任务二: (1) Fe+2HCl=FeCl2+H2t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或水雾)(2H2+O2==== 2H2O;)((2) 稀盐酸中有水)(2.时间要求:2-3 分钟。)(3.评价设计)任务一:空白或漏写 O2 或 H2O,将 FeCl3 错写成 FeCl2 或者没有配平,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和对铁元素价态在反应中应用的掌握。)任务二: (1) 空白或方程式书写错误或没有配平,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2) 空白或错写两者不反应。)(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认识铁锈蚀条件,能书写化学方程式认识铁锈蚀的条件,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认识铁锈蚀的条件,能书写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认识铁锈蚀的条件,运用已学书写陌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掌握H2的检验,认识溶液的组成,能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 H2的 检验,认识溶液的组成,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掌握 H2的检验,认识溶液的组成,能书写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掌握H2的检验 ,认识溶液的组成,运用已学书写 陌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铁锈蚀条件的探究,铁锈、铁和盐酸的反应, 以及氢气的检验和溶液中水的存在及其作用,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铁及其性质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第三课时 酸碱盐的相互作用课时目标 知道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了解盐的概念;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业要求 能结合探究活动理解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的广泛应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核心素养 团化学观念 团科学思维 团科学探究与实践 团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业 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除夕之夜,舞蹈《只此青绿》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许多网友说感受到了文化自豪,江山如画,美人如诗,演员以曼妙舞姿诠释了《千里江山图》中的层峦叠嶂。《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 (时年 18 岁) 用宋徽宗赵佶教授的“青绿山水”技法,以矿石为主要原料,耗时半年完成《千里江山图》 全画以青绿色调为主,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水墨勾勒,青绿施彩,咫尺千里,锦绣江山,画师的诚心与宝石的夺目,共同造就这 一传世名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长约 12 米,与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 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并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蓝铜矿:Cu3 (CO3)2 (OH)2蓝铜矿是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在中国古称石青,与孔雀石紧密共生。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也用作蓝颜料,质优的还可制作成工艺品。孔雀石:Cu2 (OH)2CO3孔雀石也是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在中国古称石绿,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也用作绿颜料,也是铜锈的主要成分。在《千里江山图》中,石青和石绿主要用以渲染树叶以及山峦顶部,凸显青山叠翠之感,其色鲜艳厚重,适当夸张,艳而不俗。(1) 石青[Cu3 (CO3)2 (OH)2]由 种元素组成。(2) 石绿[Cu2 (OH)2CO3]中 Cu 元素的化合价是 。(13)应用广泛的酸碱盐(3) 铜制品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于空气中的氧气、 和 作用而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 Cu2 (OH)2CO3。(4) 盐酸可以用来除铜锈,二者反应生成盐和空气中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且这两 种氧化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试写出盐酸除铜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参考答案: (1) 4 (2) +2 (3)H2OCO2(4)Cu2(OH)2CO3+ 4HCl= 2CuCl2+3H20 +CO2↑2.时间要求:3-4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 元 素概念知道 常 见元 素 的 元素符号会初 步 判 断 简单化 合 物 中 所含元素种类熟练掌握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比的判断(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 铜 元素化合价了解 部 分元素 化 合价会判 断 简 单 物质元素化合价能熟练判断某元素化合价(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会写 某 些简单 物 质的化学式会写 部 分常见 物 质的化学式会根 据 质 量 守恒定 律 推 测 出相关 物 质 化 学式能从资料背景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物质的类别(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 出 化学方 程 式的一部分能 写 出 简单的 化 学方程式能熟 练 写 出 常见的 化 学 反 应方程式运用已学知识会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春晚《只此青绿》情境,测评学生对酸碱盐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作业 2: (项目式学习) 酸在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特别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盐酸和硫酸。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的相关性质展开了如下项目式探究:【任务一】:初识盐酸和硫酸(1) 某瓶酸溶液由于标签被腐蚀,无法看清药品名称和化学式。根据残留的部分信息可以判断出该酸为 (写出化学式) 。【任务二】:探究酸的共性实验①:小组同学用紫茄子皮自制了酸碱指示剂,滴加至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能 变桃红色。(14)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实验②:分别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铝、锌、铁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中, 观察实验现象,结果发现铝表面开始时并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向某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产生大量气泡。(2) 盐酸、硫酸都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写出离子符号) ;(3) 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铝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刚开始时没有气泡产生? 。(4) 小组同学根据实验③中的现象判断该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你认为他的说法 是否正确?理由是 。【任务三】:再探盐酸和硫酸盐酸和硫酸中酸根离子不同,与其它物质反应,也可体现酸的个性。【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用滴定管分别向 Ba (OH)2 溶液中匀速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并绘制出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查阅资料】:1 .电导率传感器可通过电脑软件记录溶液中导电情况;2.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5) 向 Ba(OH)2 溶液中匀速滴加稀盐酸,并绘制出曲线 1,其中曲线 1 点 M 处烧杯中溶液溶质有 (写化学式) 。曲线 2 表示的是向 Ba(OH)2 溶液中匀速 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情况,该反应的微观本质如右图,将右图补充完整。(6) 根据实验,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强B.N 点和 Q 点是中和反应的结束点C.随着酸的不断增加,电导率最终趋近于稳定值(15)应用广泛的酸碱盐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和硫酸溶液时现象相同1.参考答案: (1) HCl (2) H+ (3) Fe + H2SO4 = H2t + FeSO4 ;因为铝的表面 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无气体生成。(4) 否,因为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钙等与酸反应也会生成气体。(5) Ba(OH)2 和 BaCl2 ; 图中大圈里填 BaSO4 ,两个小圈里都写 H2O(6) AB2.时间要求:4-7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1)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 道 一 些 酸 的 化 学 式 能 从 气 味 这 一 物 理 性 质 鉴 别 两种酸 能从物理性质 并结合相对分 子质量判断物 质 了解物质 的相关性 质,会识图并能快速 找出有效信息(2)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 道 硫 酸 的化学式 知 道 硫 酸 在 水 中 的 存在形式 能写 出常见的 离子符号 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这一规律,知道性质 的相似性是由结构 的相同点决定的。(3)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知 道 活 泼 金 属 能 与 酸反应 了 解 活 泼 金 属在 空 气 中 易 被 氧化 了解酸能与活 泼金属及金属 氧化物反应 熟练掌握酸的相关 化学性质,能做到举 一反三。(4)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答 对 第 一 个 空 但 不 会说原因 了 解 酸 能 碳 酸 盐 反 应 产 生 二 氧化碳 知道酸的化学 性质 , 了解酸 能和某些盐发 生复分解反应 熟练掌握酸的化学 性质,能利基本反应 类型 的特点快速推 测出产物。(5) 无 意 义 或 空白答案 能 写 出 个 别化学式 能 看 懂 微 观 图 分 别 代 表 的 微 粒 能分析出反应 过程 中溶液中 溶质 的动态表 变化 会分析反应前后物 质成分的变化,能建 立宏观和微观 的联 系。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项目式学习,由初识到结构再到性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探究了酸 的有关知识。测评学生对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与某些盐反应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宏微结合,考查 了学生的微粒观,从微观角度渗透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 纳等学科思维。个别空难度较大,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作业 3: (实践作业) 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够完成下列哪些实验?试挑选出其中的一个进行实践活动,并告诉我们你的 实验方案及结论吧。(1) 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2) 区分食盐和纯碱;(3) 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16)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第四课时 酸碱盐的应用课时目标 认识物质性质在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知道利用物质性质可以消除或降低物质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认识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使用化学药品 的意识;树立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学业要求 能基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 应用,积极参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依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初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综 合问题;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核心素养 团化学观念 团科学思维 团科学探究与实践 团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业 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C.建筑上常用大理石来装饰D.因为化肥和农药能使农作物增产,大量使用它有益无害(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对熟石灰或者硫酸铜的用途不清楚;错选B,对熟石灰溶于水显碱性不了解;错选C,不知道大理石的用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涉及熟石灰以及大理石的用途,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设计本题旨在告诉学生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作业 2:某工厂排出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2+ ,对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回收利用角度考虑,较合理的治理方案是应加入适量 ( )A.生石灰和金属银 B.熟石灰和铁粉 C.烧碱和纯碱 D.硫酸和镁粉(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17)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错选 A,金属活动性顺序没记住,亦或是对金属置换金属不太理解;错选 C 不了解 烧碱具有强腐蚀性,以及烧碱和纯碱价格成本更高;错选 D,对酸的化学性质不熟悉, 以及使用金属镁比铁的成本更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测评学生对酸性废水及重金属盐离子的处理,从性质、成本、及环保等多角度, 综合考查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作业 3: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物栽培的新技术,它具有节水、 节肥、高产、清洁无污染,不受地区限制、能充分利用空间等优势。硝酸钙可用于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一种利用石灰石制备硝酸钙晶体的流程如下:已知:硝酸会挥发,受热会分解。(1)硝酸钙在农业上可 (填“氮” 、“磷”或“钾”)肥。(2)写出“中和”步骤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工业生产根据以下两项指标判断“中和”反应完全发生:容器内混合物基本变 澄清和 。(4)“制浆”时须控制好加入水的量。加入水量太少会导致制浆困难;加入水量太多会导致 。(1.参考答案: (1)氮 (2)Ca(OH)2+2HNO3=Ca(NO3)2+2H2O(3)溶液的pH等于 7(或溶液的pH略小于 7) (4)结晶步骤能耗过多,用时过长。2.时间要求:3-4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个别物质化学式知道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会写出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生成物的化学式(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方程式中的部分化学式会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会根据情景写出所需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所学,自主把方程式归类(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个别反应现象知道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测实验现象能设计实验验证反应进行的程度(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了解溶液的组成了解部分物质合适的结晶方式知道影响结晶速率的因素有哪些针对不同物质,会进行结晶操作)(18)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无土栽培技术为背景,考查了物质的制备及分离液体中难溶性固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的关系,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业 4: (实践作业) 请你利用纯碱或小苏打、面粉、白糖等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和家人一起尝试制作馒头吧!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不妨大胆去尝试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实践目的实践用品操作步骤成果展示(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项目式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化学原理,体验劳动创造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同时也增强亲子关系!)(19)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 1:元旦联欢会上,乐乐同学拿出一幅画 (如图所示) ,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 )A.食盐水 B.蒸馏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1. 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B、C,不了解紫色石蕊的变色原理,亦或不了解食盐水、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联欢会魔术表演为情境,综合考查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的变色原理等,图文并茂,揭秘化学的神秘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业 2: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 盐的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消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污水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做面点发酵剂C.苛性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D.盐酸、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对消石灰的用途不清楚,课本把握不熟;错选 B、对小苏打的用途不清楚,课本把握不熟;错选D、对盐酸和硫酸的用途不了解。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多角度考查酸碱盐的用途,体现化学的实用性,渗透化学观念及科学态度等学科素养。)作业 3 :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B.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20)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中只含有Na+ 、OH-两种微粒D.反应前两种溶液和反应后的溶液都能导电(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不了解指示剂酚酞溶液变色的原理,课本把握不熟;错选B、不理解反应原理也不会看微观图;错选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忽视了溶剂分子。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中等,结合微观图及离子符号考查了盐酸与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理解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和中和反应实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作业 4: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 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敞开浓盐酸试剂瓶口冒出白雾 B. 用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 1.4C. 火碱遇到醋酸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D. 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不变(1. 参考答案:A2. 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B、对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的精确度不清楚,错选C、不知道火碱是氢氧化钠,亦或是不知道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错选D、该选项考查的生物知识,错选可能是不知道马铃薯富含淀粉,亦或不了解碘能使淀粉变蓝色。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中等,综合考查了盐酸、氢氧化钠及pH测定的相关知识,还跨学科融合了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一生物知识,体现自然科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作业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实验操作A CO2 中混有少量HCl 气体 除杂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B 浓硫酸和浓盐酸 鉴别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称重C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 分离 溶解、加热、蒸发结晶D 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变质 检验 取样后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产生(1. 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不了解二氧化碳亦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对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熟;错选 C、不清楚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故不会分离;错选D、氢氧化钠和碳)(21)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前者反应无明显现象而后者有气体生成,但二者共存时,酸 碱中和反应优先,选错本题可能忽视了题目中盐酸是少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稍大,结合图表,综合考查了物质的鉴别、检验、分离和除杂等操作, 充分发挥综合测评、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和素养提升等功能。作业 6:谁也不曾想到“老坛酸菜”有一天会成为“网红” ,霸占了热搜榜。在 2022 年央视“3 ·15”晚会上,“老坛酸菜”被点名,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包的企 业被曝光。报道称,部分老坛酸菜包竟是“土坑腌制” ,生产环境让人作呕,卫生状 况堪忧。其实,泡菜是一种传统的乳酸发酵蔬菜制品,富含乳酸菌活菌和乳酸,对人们的健康有益,具有保健和医疗作用。腌制泡菜时不用塑料桶盛放,一般用陶土泡菜坛中密封存放。腌制泡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钠 (NaNO2),亚硝酸钠外观与氯化钠相似,氯化钠熔 点为 801℃,亚硝酸钠熔点为 271℃,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有毒、有咸味, 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导致身亡。因此研究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 酸钠的产生规律,对于泡菜的食品安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下图是某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物理方法是 , 化学方法是 。(2)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钠的变化规律是 , 从图中可知,泡菜腌制至少 天再食用相对更安全些。(3) 如果妈妈想在家腌制酸菜,结合本文内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她?。(1. 参考答案:)((1) 物理方法:取两种待测物分别加热,先熔化的是亚硝酸钠;)(化学方法:取待测物溶于水,分别向两种待测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或者测)(22)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PH) ,变红色 (或者pH大于 7) 的是亚硝酸钠的溶液;(2) 含量先升高到第四天左右达最大值,然后又逐渐降低;10;(3)建议妈妈用陶土泡菜坛中密封存放,5%的食盐溶液至少腌制 10 天或者 7%的食盐溶液至少腌制 12 天。2.时间要求:3-6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筛选出文中 有 效信息会找 出 两种物 质性质的差异知道利用不同物质性质的差异鉴别能独立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看懂图形的意义知道 这 类图形 要 表达的意义会判断纵横坐标之间的关系能熟练找出图中表达的规律并会总结(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会写 个 别建议会结 合 文中内 容 写部分建议会筛选有效信息,并归纳总结能利用文中信息快速整合,提出可行性方案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刚刚过去的“3.15”晚会这个热点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我们身边的化学;体现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切体会化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作业 7:学完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 应原理。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_。(2)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_ ,验满的操作方法为 。(1.参考答案: (1)集气瓶(2)CaCO3+ 2HCl=CaCl2+CO2t+H2O; 复分解反应,BD,将燃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集满。2.时间要求:2-4 分钟。3.评价设计)(23)(反应①) (粉碎后的废铁屑) (Fe(OH)3) (反应②)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2)无意 义或 空 白答案只填写对了反应类型能正确写出反 应方 程式,反应类型。能正确写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验满方法。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制取装置选取的依据,掌握反应类型的判断及验满方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在学习完酸和盐的相关知识及复分解反应后,重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学生能从酸和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新视角理解其反应原理,体会知识的进阶与升华;通过分析与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作业 8 :《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今年 5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垃圾分四类,资源不浪费” 。某工厂利用回收的表面附有大量铁锈的废铁来制备氢氧化铁,已知 Fe(OH)3 可用于制造医药、颜料等,其胶体还可用于净水。制备流程如下:固体残渣(H2O2溶液) (过量x) (NaOH溶液) (Fe2(SO4)3) (溶液) 废液 1废液 2资料 1.H2O2 溶液有强氧化性,能将滤液 1 中的 Fe2+氧化成 Fe3+。2.Fe(OH)3 难溶于水,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1) 粉碎废铁屑的目的是 。(2) 试剂 x 是 (填序号) 。(3) 反应②之后需进行的操作名称 ,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4) 写出反应②的反应方程式 。(5) 最后得到的 Fe(OH)3 经洗涤后只能放在阴凉处晾干,而不能用酒精灯烘干的原因是 。(1.参考答案: (1)使反应更充分 (2)H2SO4(3) 过滤 引流(4)Fe2(SO4)3+ 6NaOH= 2Fe(OH)3↓+ 3Na2SO4(5) 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2.时间要求:2-4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8无 意义或空 白答案只写出了个别答案能写出一部分答案,但前后关联性不强能回答出大部分答案,了解材料与题 目 设置的关联性读懂材料和流程,能利用所学顺利答题,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垃圾的分类与回收为情景,重点考查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及过滤这一重要)(24)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操作,通过理解科学、技术、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业 9:2021 年 12 月 9 日天宫课堂中,“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 了“水中泡腾片”实验,学习完这节课,我校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 为主题开展了以下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碳酸氢钠(1) 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B.碳酸氢钠是由 Na+和 HCO3—构成C.碳酸氢钠难溶于水D.碳酸氢钠属于盐【任务二】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1) 探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兴趣小组取适量碳酸氢钠粉末于甲试管中,加入 稀盐酸,如图 1 所示。观察到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乙中 , 说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写出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玻璃管,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碳酸氢钠 A 无水硫酸铜①发现玻璃管内无水硫酸铜变蓝,紫色石锐溶液变红,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且有 和二氧化碳生成。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猜想,充分反应后玻璃管 A 处的固体产物是 Na2CO3 而不是 NaOH,请设计实验证明 (写出具体步骤和现象) 。【任务三】:探究碳酸氢钠的用途(4) 碳酸氢钠还可以用来做发酵粉和泡腾片,且其反应原理类似,都是利用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已知泡腾片中含的是柠檬酸 ( H3C6H5O7 ) ,试补全下列反应方程式:3NaHCO3 + H3C6H5O7 = Na3C6H5O7 + 3 + 3H2O(5)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试写出其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根据反应产物分析,为什么患过(25)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的患者不适合服用此药物: 。1.参考答案: (1) ABD(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 (OH) 2 = CaCO3 ↓ + H2O(3) ① H2O ②取样后加入足量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碳酸钠而不是 氢氧化钠 (答案合理即可) 。(4) CO2(5)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 ;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会产生大 量 CO2 气体,引起胃部胀气,加重胃溃疡,还可能会引起胃穿孔。2.时间要求:4-7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选出一 个 能选 出两个 答案,了解其 分类、构成或 性质 知道其分类、 结构、和溶解 性。 体现相关化学观念 这一核 心素养 的培 养。(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 判 断 实 验现象 , 或 写 出 个 别化学式 会判 断实验 现象,或写出 化学方程式 的一部分 会判断实验现 象,能正确写 出 化 学 方 程 式。 理解反应原理及现 象,相关化学观念及 科学 思维等核 心素 养已养成。(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根据资 料提示推 测有水生 成 能写 出实验 设计,但不够 严谨。 能设计出合理 实验设计,但 语言不够精炼 简洁。 实验设计合理,思路 清晰,语言精炼,已 具备基本科学探 究 与实践、科学思维等 核心素养。(4)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化 学 式 写 错 , 看不 出思路 写成碳单质 化学式书写正 确 理解碳酸氢钠 的化 学性质之一,与酸反 应产生 CO2,会举一反 三。(5)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 写 出 个 别化学式 能正确写 出 化学方程式 能分析出相关 原因 答案正确完整,思路 清晰,语言简洁,依 然学会理论联系 实 际,基本化学素养已 养成。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天宫授课“水中泡腾片”这个有趣的实验情境,探究了碳酸氢钠的组成、性 质及用途,并体现新旧知识的承接,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题目设置凸显出层次 性和递进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检测、巩固酸碱盐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化 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我们身边的化学;学以致用,深切体会生活中 处处有化学。作业 10: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利用海水能提取很多盐类物质。海水制取的 纯碱往往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称取纯碱样品 25g,加入足量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假设 气体完全逸出,并得到NaCl 的不饱和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 (m)26义务教育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反应时间 (t) 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生成 CO2 的质量为________。(2) 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1.参考答案:(1) 8.8g(2) 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 2HCl= 2NaCl+CO2t+H2O106 4425g ·X106448.8g25g·X8.8g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4.8%。2.时间要求:2-4 分钟。3.评价设计题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2)无意 义或 空 白答案初步知道应建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但个别物质化学式未写对。初 步 知 道应建 立 反 应物与 生 成 物之间的关系,但方 程 式 未配平。会识图,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会识图,能利用化学方 程 式 进 行 计算,具备一定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利用海水制取碳酸钠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契合新课标。该计算题的设置体现化学概念与科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化学学科的实用性。X=84.8%=)(27)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1 选择题 (1) √ 容易 原创 18-34 分钟2 选择题 (2) √ 容易 原创3 选择题 (2) √ 中等 改编4 选择题 (3) (5) √ 容易 改编5 选择题 (5) √ 较难 原创6 科普阅读 (6) √ 容易 原创7 气体制备 (4) √ 容易 原创8 工艺流程 (4) (5) √ 中等 原创9 实验探究 (3) (4) (5) (6) √ 较难 原创10 计算题 (2) √ 容易 原创(2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