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谋求互利共赢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谋求互利共赢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内容是:“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通过认知教育,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各国共谋发展的良方,更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依托,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担当责任,具有公民意识,主动承担国家责任,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具有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能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具有人文素养,关注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发展成果,关切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具有科学精神,正确看待国内国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认识中,国与国之间对抗的胜与负、国家是否强大等意识比较明显,但缺少全球意识、合作共赢观念。对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不清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中国理念不太关注。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提升认识,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中国担当,思考自身责任。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对印度疫情不同立场的讨论,学生能认识到解决全球性问题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需要各国共同担当,谋求互利共赢。
责任意识:通过了解中国为世界抗疫作出的贡献,学生能体会到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感,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健全人格:学生能理解我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难点:关心共同命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最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有哪些?
生:美国总统大选、台海问题、日本排放核废水、印度新冠疫情加重、气候变化、巴以冲突……
2、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
生:这些问题是人类的共同挑战,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随着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九下2.2课,一起来了解一下人类都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
(二)自学指导:
1.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
2.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4.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意义
5.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归纳小结(一)
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影响: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提示:在书本P23上标注出知识点。
(四)合作探究(1)
材料一:印度新冠疫情
印度卫生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36万例,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近2400万例;新增死亡4120例,累计死亡超25万例。
为应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新德里处于“封城”中。医院人满为患,病人共用床位或者直接躺在地上;没有氧气,没有呼吸机,没有床位,人们只能靠自己;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去;火葬场超负荷,人们被迫露天火化。
专家认为,变异新冠病毒的出现和加速传播是印度疫情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18日在全球新冠疫情周报中指出,最早由印度报告的变异新冠病毒B.1.617已扩散至44个国家和地区。世卫组织日前已将该变异病毒列入“需要关注”的变异病毒。
思考:1.我们为何要关注印度新冠疫情状况?
2.印度疫情加重,急需氧气罐,印度政府向我国求助。
消息传回国内,引起大众的广泛讨论。曾有人在知乎上发帖:印度疫情加重,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据统计,超8000人回帖,回复不帮的人约7000人,占87.5%,回复愿意帮忙的人约1000人,占12.5%。
你如何看待以下两种立场?
立场和态度 后果
1 不愿帮忙
2 愿意帮忙
(五)归纳小结(二)
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3.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提示:在书本P22-P23上标注出知识点。
(六)视频分享
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考: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3.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七)归纳小结(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1)在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2)在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3)在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4)在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5)在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八)材料分享:
在这些场合,各方都赞成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图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思考:中国首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什么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九)归纳小结(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义:
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2.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3.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4.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提示:在书本P24上标注出知识点。
(十)合作探究(2)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行为辨别(图片对比)
得出结论:国家角度——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2)图片分享:印度疫情濒临失控,宛如人间地狱。
思考: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对他们很同情,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行为辨别(图片对比)
得出结论:公民角度——
①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③关注他人命运,增进包容与合作。
(4)行为鉴赏:
出示材料:在疫情期间,许多中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积极关注疫情发展情况;不信谣、不传谣;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向贫困地区、灾区捐款捐物,贡献微薄之力。
得出结论:青少年角度——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关注世界的发展,又心系祖国,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十一)归纳小结(五)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国家角度: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2.公民角度:
①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③关注他人命运,增进包容与合作。
3.青少年角度: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关注世界的发展,又心系祖国,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十二)拓展延伸
材料三:中国为世界抗疫作出的贡献
出示材料:
1.中国防线为全世界抗疫赢得时间。
2.中国政府多次向世界各国捐赠或提供口罩、医用防护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呼吸机、红外线体温计等防疫物资。
3.中国在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领域与世界各国深化交流合作,分享经验,提供支持。
4.多次派遣医疗防控专家组协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生:中国担当、中国智慧。
(十三)方法技能:关注人类命运的有效方法
1.学习本国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活动。
2.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立场的观点和主张。
3.学习好外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了解外国人的礼仪习惯、交往方式、思维特点,遵循相关行为规范。
5.对国际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形成积极的态度。
(十四)课堂练习
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这是因为( A )
①当今世界是紧密联系的世界,全球化趋势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②面对全球性共同问题,需要共同行动,共同承担责任
③联防联控是中国提出来的解决疫情的最佳方案
④中国在战胜疫情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一带一路” 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足以容得下各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把“一带一路”蛋糕做得更大,使全世界人民共同受益。这说明我们( B )
A.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B.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C.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D.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这段话表明( C )
①中国方案是解决一切国际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③人类应该关注共同的命运,关爱生命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有实际行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说明我国( A )
①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③已经成为领导世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④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等发达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十五)结束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培养全球意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为人类和谐共处做出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在路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