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Part 01 教材分析《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的生活哪里来”中的第一个主题《我们的衣食之源》的第一课时。农业不仅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农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粮食的意识与习惯。Part 02 学情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当前,绝大部分四年级的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学生大多都知道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也知道农民的劳作很辛苦。但是他们对于这些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于粮食生产出来具体要经历哪些过程,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具体要付出多少劳动,他们鲜有了解。Part 03 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及农民的辛勤付出。2. 感悟劳动的辛苦,懂得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与习惯。Part 04 教学过程一、猜猜礼物,了解大米1.趣拆“盲盒”,猜嘉宾。①摸一摸礼物。(米糕、年糕、冻米糖)②猜一猜名称。③说一说共同点。2.解密“盲盒”,引主题。①揭秘神秘嘉宾,出示米精灵形象。②播放录音,介绍水稻的相关知识。3.交流课前导学单:寻找大米的身影。4.小结:大米从田间的一粒种子到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其实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板贴)。设计意图:通过猜盲盒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米制品的共同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寻找大米的身影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其他的米制品,引发思考,从而引出课题。二、 探究学习,寻找大米的由来1.学习课本52、53页,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2. 排一排大米的种植步骤。3. 观看视频,了解大米的一生。4. 选择感兴趣的种植步骤进行小组探究,并完成任务单。5. 小组汇报展示,并交流感受。育秧①育秧小组汇报。②播放米精灵录音,补充软盘育秧法。展示实物:育秧盘。③小结: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可见培育优良品质的秧苗对于水稻的丰收非常重要。插秧①插秧小组汇报。②学生示范插秧动作。③播放米精灵录音,补充插秧小技巧。④全班进行一分钟模拟插秧。⑤交流插秧感受。⑥小结:我们刚才插秧才一分钟,而农民们从早忙到晚,风吹日晒,辛苦可想而知。田间管理①田间管理小组汇报。②补充采访农民的视频,学生交流感受。③小结:看似简单的田间管理步骤这么繁琐,农民要花的时间和心血是非常之多的。收割①收割小组汇报。②补充机器收割。③小结:即使是机器收割,收割后的各项工序还是需要农民们都要付出很多心血。碾米①碾米小组汇报。②交流学习五个步骤后的感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③小结:白白的大米被端上餐桌,要经历如此复杂的工序,农民们要花费的时间和心血是无法计算的,真是来之不易啊!6.资料补充。出示袁隆平资料,感悟农技科研人员的付出。7、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粒大米的诞生要经历繁琐的工序和漫长的过程,这背后还包含着农民伯伯和无数农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大米种植的步骤繁琐,过程漫长。插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的艰辛,感悟粮食的来之不易。三、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1.出示《朱子家训》,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并谈一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粮食。2.听一听,评一评:浪费一点儿食物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吗?3.出示粮食危机的相关资料,谈一谈感受。4.结合生活具体谈一谈我们该如何珍惜粮食。5.出示学校珍惜粮食的主题活动照,提高孩子们节约和珍惜粮食的意识。6.小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民心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粒大米,珍惜每一口粮食!设计意图:通过名言、图片、数据等资料的学习,增强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的意识,并且引导他们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四、总结延伸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除了大米还有许许多多的农作物。课后请同学们咨询父母或查阅书籍,再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并完成农作物调查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链接课堂内外,将学习延续到生活中,在增长农业知识的同时,去体悟劳动的艰辛和农作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粮食。Part 05 板书设计Part 06 教学反思“三单式”的探究学习贯穿了整个课堂。课前的导学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米制品,引发“大米从哪里来”的思考。课中的任务单结合了学生感兴趣的种植步骤,引导他们去探究学习每个步骤后的繁琐程序,从而感受大米种植过程的繁琐,时间的漫长。课后的延学单则把课堂延伸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插秧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和体会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结合袁隆平的故事,适时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感谢农民辛勤劳动”“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他们节约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