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家的意味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家的意味 教案

资源简介

家的意味的教案
【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责任感不强,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对于家国情怀没有明确的认知,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框涉及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兴趣应较为浓厚。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国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①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家”的内涵与功能,认识到“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②道德修养: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③法治观念: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健全人格: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⑤责任意识: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的意义、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难点: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孝亲敬长;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三毛流浪记》图片 提问:三毛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过渡: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没有家的人都渴望有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家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味,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大国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来感受“家的意味”。 观看大屏幕,回答问题。 让学生初步感知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
(一)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生命的居所
故事探究,品味家的味道
多媒体展示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
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⑴、通常有人把家说成某一座房子或某一个住址,这说明家是什么?
⑵、为什么故事中的富豪说他居住的房子不是他的家呢?
⑶、你怎么理解这个一贫如洗的中年男子“我又有家了”这句话?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因为家中有温馨的亲情,家中有关爱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家庭是我们永远都会眷念的地方。
知识点2 中国人的“家”
3、多媒体播放春运图片,师:刚刚我们探究的是外国人关于家的故事,其实在中国人心目中家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你们看,这每年都能看到的摩托大军,这火车站拥挤的人群,这因为回家而激动的心情,这些拥挤的人群、焦灼而期盼的眼神,流淌的都是浓浓的亲情。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
师:是啊,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我相信即使有天大的障碍也无法阻挡亲人的相聚!
(二)视频感悟,了解家的内涵
1、多媒体播放微课视频《家的内涵》
问:你从视频中学到了什么?(2~3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随堂测:
⑴有这么一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⑵“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三)分享交流,谈家风说孝经
1、四人一组,在白纸上画出或写出你认为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家风家训,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选派4名学生代表分享推荐的家风家训及推荐理由,教师点拨评价。
2、师: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论语》中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可见,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你是怎样孝亲敬长的?下面,六人一组交流。
教师巡查交流结果,要求学生将交流的“孝经”写在书本上。
【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
小结升华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是我们身心的港湾。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爱护自己的家,承担起我们对家的责任。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落实本框知识点,形成共识,达成教学目标。
【布置作业】
(一)布置作业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A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B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 D )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
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 C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百善孝为先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不学礼无以立
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略。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1.本节课优点
精选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享与探究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精心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
在分析案例、填写完整句式、自我反省、夸夸自己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
2.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
本节课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
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结合主题进行分析,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课堂生成资源加以重视,并合理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