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家更美好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与父母和亲人的相处既亲密又复杂。一方面,从主观愿望来看,他们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幸福,出现矛盾也想去解决;另一方面,从客观现实来看,学生往往与父母和亲人出现矛盾和冲突,不能体谅、理解父母和亲人的苦衷,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对于“孝”文化认同感低,在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与引导。面对成长中家庭关系,学生一般很少理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随着学生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培养其与父母、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初一学生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经验积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抽象思维能力,这也为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2、【道德修养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3、【法治观念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4、【健全人格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5、【责任意识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建立和谐家庭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努力为建设和谐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依据: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有许多传统美德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孝”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孝敬亲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要求。与父母正确交往,涉及学生社会化过程和终身发展,因此,必须在情感态度、能力方面,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2.教学难点知道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平等,了解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据:现代家庭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现代家庭生活具备我们书上提到的重要内容。【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课题导入 由影视剧《四世同堂》和《小欢喜》家庭合影的家庭结构形式,引出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 交流分享自己的家庭结构。 用贴合学生实际的家庭实景,促使学生了解家庭结构、观念等的变化。【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1.调查与交流(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等等。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活动步骤:(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其内容包括:◆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小组成员签名。(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总结:作为家庭中的小小一员,我们不仅要传承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等家庭美德,还要在行动中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2.小小调解员—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方法(1)展示三个图片情境:妈妈和奶奶吵架、爸爸和妈妈冷战、爷爷成了空巢老人)(2)当家庭成员发生这些矛盾或冲突时,你怎么办?教师讲述: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充当小小“黏合剂”。●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3)作为小小“黏合剂”,你完成最出色的一次任务是什么?给同学们分享一下。(4)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同学们相互学习。(教师及时点赞)教师总结: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让家更美好!【课堂小结】(一)课堂小结小结升华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布置作业】(一)布置作业1.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过去的家庭一般为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现在一般为( )A.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B.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C.三世同堂和主干家庭D.联合家庭和核心家庭2.下列关于现代家庭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交流方式多样 ②成员关系平等 ③学习型家庭 ④家庭规模不断趋向小型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在家庭生活中,当我们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应该( )A.主动与父母有效沟通B.尊重父母,绝对服从C.坚持以自己的意见为准D.回避问题,漠然置之5.针对家庭状况及父母的工作情况,和父母一起制订孝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计划。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智能手机风靡街头巷尾的今天,微信、微博等沟通方式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学习使用这些沟通软件,加入孩子的朋友圈,不想再错过孩子任何动态和消息。为此,不少同学吐槽自己被“监控”,大呼“没隐私”。有的孩子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将父母屏蔽了。材料二 大学生张明为了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学会微信,专门手绘了一本微信使用说明!手绘的岂止是一本说明书,它更体现出无数游子心中最深沉的牵挂,承载了晚辈对长辈的孝心、耐心和成全之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比较张明给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行为和部分孩子屏蔽家长的行为,谈谈在建设和谐美好家庭方面,你受到哪些启发。 1.A 2.D 3.D 4.A5.答案:(1)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制订计划。(2)侧重从孝心和孝行两方面思考和制订行动计划。(3)计划要有可操作性。6.答案:(1)材料一反映微信、微博等信息传媒也在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与交流方式,但一些子女反感父母过度关注,故意设置障碍,将父母屏蔽,影响了与父母的交流。(言之有理即可)(2)①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还需要有效交流和沟通。②孝亲敬长,要从小事做起,细微关怀,成全父母的愿望;满足父母的实际需要;要亲近父母,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等。(言之有理即可)【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1.本节课优点精选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享与探究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精心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在分析案例、填写完整句式、自我反省、夸夸自己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2.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本节课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结合主题进行分析,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课堂生成资源加以重视,并合理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