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二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二课。本课共有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共同建设有序生活”。第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明白有序生活可以展现人民的文明习惯、彰显社会的良好风气和国家的文明形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维护有序的公共生活。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越来越关注、关心公共生活。但他们对于公共秩序既熟悉又模糊。熟悉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就被大人们提示“在公共场所要守秩序”;模糊是因为他们并不清楚公共秩序和自己身处的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关系,也很少从理性层面思考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们虽然在参与公共生活中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对于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意识还停留在浅层。三、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回顾、合作交流、案例讨论等方式,理解常见公共规则的内涵,感悟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文明的体现。2.通过联系生活、思辨交流、情境讨论等方式,学习合理合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懂得构建有序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愿意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培养自觉遵守并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为。四、教学过程设计板块一、勾连生活,导入新课1. 观看校园短视频,交流感受。(1)谈谈对校园的印象。(2)结合组图,点出秩序。(3)回忆校园生活有序场景。2.小结,揭示课题。(板贴课题)设计意图:从熟悉的校园场景切入,唤醒学生秩序校园生活的美好经验,为理解公共秩序的意义奠定基础。板块二、探索实践,感知秩序活动一 探究公共秩序过渡:同学们,当我们身处不同的公共场所时,应该遵守怎么样的秩序呢?(一) 学习单交流展示。1. 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展示。预设:过马路、乘坐公交车、参加社区活动、其他公共场景需遵守的公共秩序。3.寻找秩序单的共同点。在公共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相应的秩序。4.出示组图,师生共同小结: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我们的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板书: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二)假想秩序缺失的生活1.提问:同学们,如果公共生活失去了秩序,又会出现怎么样的状态呢?2.学生交流汇报。3.应急车道案例再现。(1)学生交流,应急车道的知识。(2)语音播放,聆听交警的解说。(3)视频回放,感悟生命的通道。4.学习法律相关内容。5.小结:有了良好的公共秩序,我们的社会环境会更加的舒适宜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与幸福。设计意图: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回顾,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引导学生感知秩序的美好。同时假想秩序的缺失,真实案例的剖析,使学生深刻领悟秩序的重要性。活动二 认识公共标志过渡: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标志被设置在了各处。1. 播放视频,学生交流相关公共标志。2. 同桌合作完成公共标志学习单。3. 交流公共标志学习单内容。4. 拓展:加油站禁止打电话,不仅可以维护秩序,还是安全的保障。5. 小结: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根据标志的提醒,自觉遵守秩序,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自觉遵守)活动三 养成文明习惯过渡:同学们,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是不是就都会自觉遵守或维护公共秩序了呢?1. 观看短片,找一找不文明行为。2. 联系生活,说一说不文明行为。3. 结合经验,说一说自己的选择。4. 场景模拟,演一演“智慧”应对。场景1:假设公交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你会怎么做呢?场景2:火车上,有人大声打电话影响他人休息,你会怎么做呢?如果对方不听劝,而且态度恶劣,你会怎么办?5.小结: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板书:共同维护)设计意图:通过公共标志大闯关和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公共标志对于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同时,寻找不文明行为和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知道维护秩序仅靠法律及标志制约是不够的,还需要个人自觉遵守、共同维护。板块三、交流收获,总结升华1.谈一谈本课的收获。2.看视频,升华主题。3.小结: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让我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维护美好生活。设计意图:课堂以学生谈收获、观看“文明手牵手”视频为契机,让课堂所学内容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学生,旨在让其有公共意识,积极有序地参与公共生活。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深度思考,落实教学目标。1.以活动引领教学课堂伊始,通过学生熟悉的美丽校园切入,让学生对秩序有直观的感受。随后,借助课前设计的公共秩序单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发现公共生活中都需要秩序。又通过假想秩序缺失、剖析应急车道反面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秩序重要性。2.以情境促进感悟教学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交流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标志,让学生认识到公共标志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保护公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用更加文明合理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从而维护公共秩序,做到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