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媒体文书写作 课件(共72张PPT)- 《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教程》同步教学(天津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新媒体文书写作 课件(共72张PPT)- 《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教程》同步教学(天津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72张PPT)
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
教程
第七章 新媒体文书写作
第一节 新媒体文书概述
第四节 博客与微博
第三节 手机短信
第二节 电子邮件
第五节 BBS帖子
【知识目标】
1.重点掌握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的文体知识、写作特征和写作要求;电子邮件的文体知识、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
2.掌握新媒体文书的概念、写作特点、写作要求;BBS帖子的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要求。
【能力目标】
会正确写作博客、微博、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会发帖、回帖。
第一节 新媒体文书概述
【情景导入】
手机小说与赚钱博客
【知识要点】
一、新媒体文书概述
所谓新媒体,就是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
目前,我国现有的新媒体形态多达数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网络媒体(网站、电子邮件报刊、电子公告板……)、手机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网络电视(Web TV)、楼宇视屏、户外大屏幕、网上即时通讯、虚拟社区、博客、微博、播客、威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等。
二、新媒体文书的写作特点
技术性写作
1
交互性写作
2
及时性写作
3
超文本写作
4
多形态写作
5
三、新媒体文书的写作要求
创新
1
快速
2
简洁
3
【相关链接】
温总理一年三会网民 问政于民一网情深
【特别提示】
新媒体文书的出现,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结果。新媒体文书是最能体现时代前沿风潮的文体种类,学习新媒体文书的写作,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尚文化潮流。同时,还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发展,学习相应的新媒体写作技术,才可能更好地驾驭新媒体文书的写作。
第二节 电子邮件
【情景导入】
EMC“邮件门”事件
【知识要点】
一、电子邮件概述
电子邮件(E-mail)又称电子函件或电子信函,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沟通信息、联系业务、商洽事项等活动中借助于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形成的信息记录。
电子邮件是Internet使用最广范的一项业务。每一个申请Internet帐号的用户都会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可以通过Out Express系统软件收发电子邮件,此外,网易、雅虎、新浪、腾讯等网站也提供相当便捷的电子邮箱服务。
二、电子邮件的类型
(一)按电子邮件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商务电子邮件、公务电子邮件和私人之间的电子邮件。
(二)按电子邮件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普通文本邮件、电子贺卡、电子明信片、音频视频邮件等。
三、电子邮件的结构
信 头
附 件
邮件正文
(一)信头
电子邮件的信头包括:发件人、收件人、抄送和主题四部分。
1.发件人。发件人就是自己的电子邮箱名字,一般由电子信箱自动生成。
2.收件人。是对方的电子邮箱地址,其书写方式应包括三个部分:
(1)用户名;(2)连接符号“@”;(3)域名。
3.抄送。抄送指是邮件的发送范围,一般分为抄送、密送和分别发送三种形式。
4.主题。主题用于揭示邮件的主要内容。
(二)邮件正文
邮件正文一般分为称谓、开头、主体、结尾、署名、日期六个部分。
这部分要交代发件人的主要意图,深入阐释主题涉及的具体内容,是主题信息的深化。基本格式和传统信件大致相同。
四、电子邮件的写作技巧
表述清晰准确
1
注重电子邮件礼仪
2
注意回复邮件的技巧
3
确保邮件信息安全
4
【相关链接】
电子邮件与信息安全
【特别提示】
公务和商务电子邮件是电子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涉到社会组织的业务活动,具有鲜明的记录性与凭证性,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管理绩效。因此,电子邮件的写作必须力求严谨、郑重、准确、规范,以切实体现和保障电子邮件的文件价值。
第三节 手机短信
【情景导入】
习近平短信暖人心
【知识要点】
一、手机短信的概念
手机短信是指通过手机移动网络传递的简短信息,也称短消息或者短信息。
顾名思义,手机短信是一种类似于信件而形式上又较为简短的文体形式,作为一种新兴应用文体形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信件有很大的不同,具有自己独立的特征和写作要求。
二、手机短信的类型
三、手机短信的特征
限制性
1
灵活性
2
多样性
3
即时性
4
四、手机短信的写作要求
遵循语法,规范用语
1
内容扼要,言简意赅
2
语言真诚,礼貌得体
3
注重原创,大胆翻新
4
巧用修辞,生动有趣
5
巧用修辞
范文一:
“亲爱的朋友:送你一份100% 纯奶糖。成份=真心+思念+快乐,有效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感动,制造商:你真心的朋友×××。”
范文二:
“让平安坐上开往冬天的地铁!让快乐与你不见不散!让健康与吉祥一个都不能少!让温馨和幸福没完没了! ×××祝你新年快乐!”
范文三:
“太阳也许并不记得他照耀过的小草,但是小草会永远铭记太阳赐予的温暖。敬祝×××老师教师节快乐!学生: ×××敬上”
范文四:
“有一种日子叫漂泊;有一种生活叫流浪;有一个佳节叫中秋;有一种情愫叫思念。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人情冷暖,奋斗不易!我想家,我想您,亲爱的妈妈!”
范文五:
“亲爱的老师: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一定对自己说:坚决不逃课,跟着老师好好学习。如果要在这上面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辈子。您不争气的学生×××”
范文六:
“老鼠没女朋友特别郁闷,终于一只蝙蝠答应嫁给他,老鼠十分高兴。别人笑话没眼光,老鼠:你们懂什么,她好歹是个空姐嘛!”
【相关链接】
成龙与谭晶的短信故事
【特别提示】
随着短信的广泛应用,滥发短信、不回短信、不分时间与场合发短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收发短信时,应遵循相应的短信礼仪。如果实在太忙而无暇回短信时,至少应告知对方你在“忙”;迟回短信时,应加以解释。
第四节 博客与微博
【情景导入】
神秘微博红人“作业本”
【知识要点】
一、博客
(一)博客 的来历
“博客”一词来自英文Blog,是彼得·莫霍尔兹在1999年创造的。Blog指在网络上的流水记录形式,也可以简称“网络日志”,这些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它最初是网民们记录和存放自己在畅游网络时的一些下载资料、个人体会及感想看法的地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网民们展示个性、发表个人言论的场所,成为记载个人生活点滴的网络日志。
各种博客网站
(二)博客的类型
时政与新闻类博客
1
时尚与生活类博客
2
公关与营销类博客
3
学术与科技类博客
4
文学创作类博客
5
综艺类博客
6
最早爆出“克林顿性绯闻”的德拉吉博客
(三)博客的写作特征
开放性
1
个人性
2
互动性
3
超文本性
4
(四)博客的写作技巧
标题的拟定技巧
1
语言的锤炼技巧
2
段落的安排技巧
3
文章的剪裁技巧
4
排版的视觉艺术
5
韩寒博客
二、微博
(一)微博的来历
根据百度百科对微博的解释: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底,Twitter在全球已经拥有4.65亿注册用户,每秒钟就有11位用户注册Twitter。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其后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也相继开放。
(二)微博的类型
时政时评类
1
商务营销类
2
政务公关类
3
名人明星类
4
大众草根类
5
(三)微博的写作特征
快捷性
1
碎片化
2
(四)微博的写作技巧
恰当定位突出个性
1
精炼文字言简意赅
2
原创第一时时更新
3
礼貌交流友善分享
4
5
【相关链接】
士兵写博获图书奖 退役后变身成作家
驻伊美国军人科尔比·布泽尔
【特别提示】
博客是私人写作的公开化形式,因此在私人信息的处理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分寸。在博客写作中,博客作者难免会提及各自的生活与情感。但是,如果博客作者不经慎重考虑就随意发布私人信息,则有可能影响现实生活。博客作者在博客文章中提及某些生活细节时,应注意保护本人及朋友的稳私;博客在发布某些私人照片或图像资料时,应注意肖像权和公众道德等问题,尽量避免博客写作给博客作者网下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第五节 BBS帖子
【情景导入】
实习HR的天涯热贴
【知识要点】
一、BBS帖子概述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原本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这样一来BBS就成为大众发表观点,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信息的公共电子空间,也叫网络论坛。
BBS论坛分类
论坛
B
E
C
D
A
新闻类论坛
校园BBS
商业类论坛
社会生活类论坛
专业类论坛
二、 BBS帖子的写作特征
身份隐匿性
1
创作随意性
2
语言网络化
3
影响社会化
4
三、 BBS帖子的写作技巧
独抒己见
1
真实客观
2
有话题感
3
标题醒目
4
语言鲜活
5
【相关链接】
网民发帖曝光 房产局长落马
【特别提示】
网站论坛发帖要文明、守法。网站论坛为网民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在这虚拟的社区里,言论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一方面,要遵守法律法规。传播非法的、庸俗低级的信息资料,传播教唆他人犯罪的资料,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资料,都是违反国家网络管理法规的行为。另一方面,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论坛是一个公共性的交流场所,发帖时要注意避免骚扰性、辱骂性、恐吓性、伤害性的言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定:“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