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 敬畏生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 敬畏生命 教案

资源简介

敬畏生命的教案
【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七年级学生刚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自身认知水平有限,会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忽视生命,轻视生命的价值,因而老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认识。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 -切
道德修养: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
法治观念: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健全人格: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重点:敬畏生命的原因、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难点: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课题导入 出示清明祭祖、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公祭日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的图片。师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敬畏生命。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交流分享自己对教师出示图片的感受和行为原因。 用庄严肃穆的图片营造气氛,引出课题。
【新课讲解】
(一)新课讲解
知识点1 生命至上
环节一:1、敬畏生命的原因
出示学习目标:
1、敬畏生命的原因
2、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3、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八级强震猝然来袭,连我们这里都有震感。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有太多人家园被毁、亲人离去。据统计: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
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生答: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救援活动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展开:人民解放军、消防队员、搜救队员为挽救生命而努力;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灾民,全国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血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人们为守护生命而拼搏;在哀悼日期间,全国下半旗致哀,全国各地,虔诚祈祷,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生命。
灾区人民也在努力,这是永不放弃的吊瓶男孩。这是震后72小时的生还者。7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过了72小时,被埋灾民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而是在顽强的以立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震后102小时,汶川县映秀镇,36岁董凤强被成功救出。这是震后108小时,什邡市红白镇,49岁李克成被成功营救。127小时,146小时,150小时,164小时,甚至震后212小时,38岁崔昌成功获救,生命的奇迹,一次次上演。
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生答: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总结:可见,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 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过渡:正因为生命脆弱易逝,我们畏惧生命,生命坚强神圣,我们敬重生命。这是我们敬畏生命的第一点原因,还有什么原因呢?
马航MH370飞北京失联: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失联,机上239人,包括154名中国乘客一起失去联系。为找寻MH370,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包括飞机、船只、潜艇、卫星在内,花费高达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基于各项搜寻设备每小时的运行成本,美国五角大楼国防专家提供的分析数据显示,在客机失联后第一个月的搜寻中,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越南等国在印度洋和中国南海海域部署的军舰、飞机等项目上投入了约4400万美元。打捞专家表示,实际花费可能是官方公布数字的3--4倍。
思考: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生命至上: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总结:1、敬畏生命的原因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②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
环节二:2、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过渡:生命至上,不仅指自己的生命至上,他人的生命也同样重要。请欣赏沙画视频:
《最美逆行—致那些再也没回来的兄弟》
过渡:这一沙画,是在致敬在8·12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中牺牲的消防人员。
8·12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晚上23:30左右,天津港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其中消防人员99人。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受损。截至2015年12月10日,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生命吗?为什么?
生答:略
师总结:当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地朝着安全出口逃生时,而消防人员却朝着危险的火灾中心搜救。他们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并非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职责所在,更是珍爱他人生命的表现。
2、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知识点2 休戚与共
环节三:3、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过渡:知道了敬畏生命的原因,如何做到敬畏生命呢?
辩一辩:如果在马路上遇见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甲:老人摔倒了,我们应该把他扶起来。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若不及时扶起老人,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而且自己也有老的一天,若到了那时,自己摔倒了也无人来扶,所以要从现在起,营造关怀他人生命的社会氛围。
学生乙:扶老人很危险,弄不好会麻烦缠身,还是不扶的好。
学生丙:扶老人是关怀他人生命的表现,但我会在扶老人的过程中注意一些技巧:比如寻找证人,拨打“110”或“120”,用手机拍摄救护过程等。
总结:①敬畏生命,让我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过渡:关怀他人生命,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这是敬畏生命的第一点要求。还需做什么呢?先来看发生在今年3月5日的一则事件:
2016年3月5日,广东东莞一轿车被后车撞翻,交警认定前车违法变道负全责。后车车主唐锦湘将行车视频传上网,称“只要对方全责就去撞”“只是在维护路权”,这一行为被众多网友指责。
思考:如此“维护路权”,你有什么看法?
生答:略
提示:维护路权是正当的,但采取过激的方式则是错误的。这种方式把自己和他人都置于危险的境地。
总结: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过渡:同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2016年3月5日,一张“淮安洪泽医生跪着手术”的照片感动无数网友,称这是“最美姿势”。照片中的主人公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人民医院脑外科医生赵光元。
2016年3月3日下班后,他开始巡视病房,这时急诊来了位脑溢血患者急需手术。为了便于彻底清除患者脑部的血肿,医生要选择合适的姿势。而赵光元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手术时间长了,只能选择跪在地上为患者手术。4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赵光元跪了近两个小时。 思考:赵大夫本已下班,却跪着做手术,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赵大夫已经下班,却坚持跪着做了两个小时手术,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生命,与他人生命休戚与共。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总结:3、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让我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作为中学生,我们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生命呢?请选择:
积极锻炼身体 遵守交通规则 抽烟喝酒 给老人让座
通宵打游戏 远离毒品 酒后驾车 生病及时就医
同学发生矛盾大动拳脚时及时阻拦 遇到挫折,不放弃生的希望
不在公共场所抽烟
【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
对生命有敬畏之情的必要性 ①当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②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③“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敬畏生命的要求(做法) ①敬畏生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②要关怀他人生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④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走向道德的生活。
【布置作业】
(一)布置作业
1.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的这句话表达了 (  )
A.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B.对生命的敬畏    C.对生命的无奈    D.对生命的遐想
2.生命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触动,我们能感受到的生命是( )
①脆弱的 ②艰难的 ③坚强的 ④有力量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易先生向新闻热线反映,近年来,兰州市政府修建了很多行人过街和地下通道,但时下好多市民不走安全舒适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硬要和汽车争马路。对此,你的认识是( )
①如果只是以自己的需要为标准来生活,人们就很难共同生活 ②漠视交通规则就是漠视生命,对交通规则怀有敬畏之心,就是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③生命是短暂的、唯一的,要珍爱生命 ④强化自身的交通规则意识,会给彼此的生命安全撑起更为牢固的“保护伞”
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他/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及其恶劣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
①敬畏生命,需要意识到自己与他认识共同存在的 ②敬畏生命,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③人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是遵从他人的要求去做道德的事情 ④有了敬畏生命的情感,才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版《武汉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删除了“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等字眼,倡导“见义智为”。你认为这一规定( )
①彰显了敬畏生命的理念 ②会导致社会成员不再遵守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会让更多的人失去自己的道德底线 ③是对见义勇为的否定,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④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让人们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材料分析题
自幼生长在都江堰东风渠边的吴永秀,40年勇救24名落水者,用生命演绎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救人故事,被人们冠以“救水女侠”“救水110”的美称。1975年冬天,17岁的吴永秀奋力救起了一名落水者,当时12月的渠水寒冷刺骨,吴永秀被冻得唇紫脸青。此后40年间,吴永秀在东风渠边救起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有人劝她:“吴老太,一把年纪的人了,该歇歇了。”57岁的吴永秀掷地有声地说:“这是责任!”
(1)“救水女侠”“救水110”,人们为什么这样赞誉吴永秀?
请你帮助被吴永秀救过的“轻生者”改变对待生命的态度。
【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1.本节课优点
精选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享与探究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精心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
在分析案例、填写完整句式、自我反省、夸夸自己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
2.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
本节课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
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结合主题进行分析,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课堂生成资源加以重视,并合理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