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活出生命的精彩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面临一个重要的身份转换期,从小学生变为中学生,身心发展都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意义、明确生命的目标、促进生命的发展,是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框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2.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3.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课题导入 名言导入生成问题 师问:一个人或许贫穷或许富有,也许平平淡淡,又或者跌宕起伏。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闪耀出独属于他自己光辉。那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人或者事呢 他用蓬勃而饱满生命力诠释属于生命的精彩 试着与大家分享呢 结论:其实只要是生命,只要愿意,都可以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精彩。不论是新生新生的婴儿,还是花季的少男少女,又或者是即将走向死亡的垂暮老人。 诵读(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胡适《人生有何意义》)结合师问,回忆并分享故事。 通过名言引领、设问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第一目:贫乏与充盈多媒体展示材料(黄文秀的学生生活)小学:家境贫寒,但阳光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初中:立志努力学习,改变家庭困难,专心学业,帮助家中务农高中:伙食费比同学少一半,但付出却比被人多一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担任学生会干部,组织策划学生活动,乐于为大家服务大学:受党和国家的扶贫资助,加入中国共产党,勤工俭学,参加考研研究生:201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问题:家境贫穷的黄文秀,生活贫乏吗?教师提问:通过观看文秀的生活,你能感受到贫穷与贫乏的区别吗?能具体说一下二者区别在哪吗?(贫穷≠贫乏)(预设)学生回答:贫穷应该指的是没有钱,生活不富裕;贫乏指的应该是生活比较单调。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得知,贫穷并不等于贫乏,贫穷主要指的是我们的物质生活,而贫乏一般指我们的精神生活。教师提问:通过阅读这段材料,你认为文秀的生活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回答:文秀虽然物质生活没有那么富裕,家境比较贫穷,但是精神生活是充盈的、丰富的。教师: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匮乏,文秀的精神生活是充盈丰富的。那她又是怎样使自己的生活充盈起来的呢?学生讨论,分享观点教师归纳总结:①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②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时,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第二目:冷漠与关切展示材料(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学生分析材料的时候呈现文字):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黄文秀刚上任时,不会说桂柳话,村民们对这样一个大学生“第一书记”也表示怀疑。百坭村村主任班智华说:“大家的第一感觉好像就是这个书记是来我们村里走走过场的”。面对猜疑与拒绝,她没有失去信心,白天跋山涉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晚上就住在办公室。坚持深入的开展群众工作,常常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得她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她。倾力扶贫,全村103户贫困户大部分脱贫:黄文秀到村里开展工作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请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等方式,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8年,黄文秀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勤俭节约,把群众的家当做自己的家:黄文秀生活很简朴,却对村里的贫困户非常大方,每当贫困户有困难需要她在经济上援助时,她都慷慨相助,还经常自掏腰包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对她们嘘寒问暖。她还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争取各项补助,让村里苦读多年的寒门学子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当噩耗传来,很多被她生前照顾过的乡亲们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说永远失去了一位好女儿,一位好姐妹,一位真正把他们当亲人的外乡人。结合材料分析:1.村民对黄文秀的态度变化:从( 冷漠 )到( 热情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黄文秀为村民们帮了许多实事,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温暖村民3.这种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村民非常信任和支持黄文秀,在她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努力脱贫。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冷漠,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但是我们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拒绝冷漠。结合黄文秀的事迹,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拒绝冷漠、关切他人。①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②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温暖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第三目:平凡与伟大展示材料与图片:在百坭村的“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去向牌”上,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今日去向情况被标注为“请假”。村委主任班智华说:“村民与村干部觉得她并没有离开,所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怀念她。”教师提问:村民为什么认为她没有离开?(预设)学生回答:一是她的精神,二是她为村民做的实事、扶贫成果还在。教师追问:从黄文秀身上,你看到了那些精神?(预设)学生回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忠于职守……教师提问:那这些精神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小组讨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和黄文秀一样有着同样的精神呢?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学生分享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发现身边就有很多人,虽然普通,但却在平凡中创造着伟大,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然后影响着后续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样,在我们面临生活当中困难的时候,也要不放弃,用自己的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去书写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最后当我们将自己的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会从平凡之中闪耀出伟大,进而活出生命的高度。①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②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课堂小结】(一)课堂小结小结升华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共享收获 教师引领学生完成《长江作业》本框知识点梳理,对板书进行归纳,课堂总结、教师寄语。引导学生完成《长江作业》本框单项选择题。 学生共同完成随堂练习。【布置作业】(一)布置作业1.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下列让生命充盈,方法可取的有( )①阅读好书 ②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③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 ④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大竹县59岁的农民张先桥自筹资金6万元,带动群众把近百人居住的农家大院建成了绿树成荫的新农村。他还在自己承包的10多亩鱼塘边修建环行路,栽种落叶松和行道树。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创造生命价值,应从日常点滴做起B.生活小事看似微小,却闪耀着奉献的光辉C.实现人生意义,必须放弃个人利益D.生命的意义是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的3.吴锦泉,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关心社会,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老人将磨刀挣来的辛苦钱累计37000多元捐给灾区。吴锦泉老人的选择说明( )A.实现人生价值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B.不同的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不同C.只有捐钱才能赢得社会称赞 D.人生价值要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4.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里有这样一段回忆:“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然而,奥巴马并没有一直放纵下去,而是痛改前非,迷途知返。奥巴马的故事告诉我们( )①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 ②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同龄人③要多看自己的长处,少看自己的短处 ④自强的关键是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 )①多干些家务活儿,让家人多一点休息时间 ②每年种一棵树,为家乡留下一片绿荫③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让自己的血液在陌生人的血管里流淌④见到暴恐分子持刀砍杀无辜群众,不顾一切上前阻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6.在山东省省临沂市,广泛传颂着共产党员的哥李学国舍生忘死,跃入滔滔河水,为救落水群众而牺牲的见义勇为事迹。对李学国的事迹认识不正确的是( )A.活着就是为了争名夺利B.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C.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生命,价值就会得到延伸D.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风采四、能力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1)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请你举出2个虽死犹生的历史人物。(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 【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了只要是生命,只要愿意,都可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对于“物质条件对人生是否精彩的影响”这一问题,个别学生存在物质条件决定了人生精彩的错误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三个层面对该观点进行批驳,树立正向观念,引导正向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