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守护生命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自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可能会受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出现思想偏差,从而导致“精神缺钙”。所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道德修养: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法治观念: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健全人格: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 - 些基本常识责任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2.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课题导入 数据展示、话题导入: 1.数据展示谈感受。 2.情境:小文喜欢打篮球,中午为了多打会篮球,他经常不吃午饭;小莉特别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学习,她认为那时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师问:对于这两位同学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交流分享自己对情境中两位同学行为的看法。 通过两个学生中常见的坏习惯,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知识点1 爱护身体怎样爱护身体呢?(1)三幅图片,(锻炼身体、生病去医治、早睡早起)提问:哪幅图片不是爱护身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2)继续看图说话:四幅图片(吸烟、自杀、自残、滥用药物)成长中的我们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在的感受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爱护我们的身体就应该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3)放警报,大喊地震来了(看反应,做总结)学生有着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接下来,我们完成探究与分享活动(交通事故、发生火灾)小组讨论,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任选其一),交通事故(提示:分为公交车和小轿车,从发生时、被抛出、翻车三种情况分析)学生演示,老师评价。爱护身体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识点2 养护精神相声片段,讨论听相声,是不是守护生命?是守护生命的养护精神,相声听到一半,让学生给我继续放下去的理由,即:为什么要养护精神?教师总结:我们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要;精神风貌反映我们的生命状态(2)有人说物质生活比精神生活重要,有人说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重要,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可借鉴教材,可举实例,但要全面思考。总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3)分析鲁迅先生的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给予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补充:徐冰的英文方块字,将书法与英文书写结合,体现的是:创新与爱国。教师:总结升华,我也期待大家共同努力,用自己的实际努力去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课堂小结】(一)课堂小结小结升华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我们要反思自己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做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养护精神,自觉守护生命。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落实本框知识点,形成共识,达成教学目标。【布置作业】(一)布置作业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1.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早睡早起,不吃早餐B.远离有害物质,不吸烟C.适量运动,不乱用药D.饮食合理搭配,不挑食2.参加运动会时,下列做法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是 ( )A.参加比赛前做好准备活动B.比赛结束后立即停下来休息C.临赛前不可以吃得过饱或者饮过量的水D.剧烈运动后,不马上大量饮水、吃冷饮3.爱护生命,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意识的是( )①水性很好,随意去河里游泳 ②公共场所,不忘观察安全出口 ③在加油站,不用手机接打电话 ④网络聊天,不轻易暴露个人信息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4.遇到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远离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去B.如果在房内,靠在墙角弯曲身体C.在四楼时,迅速从楼上跳下D.在教室内,迅速躲到课桌旁,用书包护头5.下列对于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没有物质支持就不可能有精神发育 ②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 ③精神发育不需要物质支持 ④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非选择题6.当地震来临,在教学楼剧烈摇晃,同学们站立都很艰难的情况下,15岁的雷楚年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和勇气。他在短短的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学楼时,楼梯在他的前方垮塌,他只好返回二楼教室,推开窗户抱着一棵树跳到一楼,还没等他跑到操场,教学楼就垮塌下来成了一片废墟。不满12岁的龚辉,地震时被压在废墟里口渴难耐,就咬破腮帮,喝自己的血以寻求自救,在废墟里号召被埋同学挨个喊“救命”,最后成功获救。从雷楚年、龚辉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1.A 2.B 3.B 4.C 5.D6.当灾害或灾难发生时,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迅速作出正确抉择,恰当地使用救护方法。无论如何都不放弃生的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寻求他人和社会的帮助。【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的需要和感知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生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护生命。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纵观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是:1.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之间的次序,做到环环相扣,突出整体效果。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