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买东西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第 1课。本节课共有二个活动主题:第一部分"学会看包装",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商品外包装上的相关信息,学会通过商品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商品,帮助自己选购合适的商品。第二部分"避免购物小麻烦",结合实体店购物或网店购物等多种购物渠道,引导学生探讨购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习通过一些方式避免购物带来的麻烦和纠纷。二、课标要求道德教育:学习合理消费的途径和方法。法制教育:知道法律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活。三、学情分析大部分四年级学生已有一些购买学习用品的消费经验,但独立购买其他生活用品的经验仍较少。学生的消费欲望较强,但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存在购物时可能会因贪便宜买到三无产品、质量不好的产品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等问题,以及对发票、"三包"卡等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他们容易成为消费的弱势群体。因此,本课通过对四个不同部分(两个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购物常识和技巧,学做文明消费者,同时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四、学习目标1、懂得要想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就要懂得买东西的学问,知道凡是正规的商品,外包装上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2、学会通过商品的外包装、小标签、说明书等等来了解商品的信息,认识绿色商品、中国能效标识等标志。3、懂得在购物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产品有无质量检验合格证、商品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等,并且可以通过索要发票等一些方式来避免购物带来的麻烦和纠纷。4、了解网购的优点,同时了解网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会在网上购买价廉物美、称心如意的商品。五、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辨识商品包装上的有效信息,学会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教学难点】:树立一定的维权意识,学习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六、学习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观察、交流七、课前准备 不同种类的商品八、教学过程(一)手指游戏、激趣导入1、手指游戏《我爱逛超市》2、课前小调查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有自己去购物的经历吗?你们都买了什么东西呢?3、揭示课题大家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呢?这里面可有不少的学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买东西的学问》。(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活动一:购物大挑战食品组在购物挑战中出现了分歧:该买哪种包装的瓜子呢?师:请看:这里有两包瓜子,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包呢?生 1:我会选择第一种(预设。以下均同)师:选第一种包装的原因是什么?生 2:第一种商品的包装上有:生产日期、产品名称、配料、地址、保质期等具体信息。活动二:火眼金睛看包装师:孩子们,各组成员现在将买好的商品放到桌子上了。(商品分别有食品,饮料,服装和药品四个种类)1、要求:请各小组仔细观察本组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比较一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观察记录表。2、小组讨论,完成观察记录表3、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通过观察包装袋,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觉得特别要关注的信息是哪些?(有请食品组)活动三:标志面面观。其实,除了刚才说到的信息外,包装上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标志。你们认识吗?1、绿色食品标志。有这种标志的商品,意味着它是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2、中国能效标志。这个标志是为了帮助消费者选择高效节能的产品,耗能等级越低,则意味着你选择的商品越省电。3、中国环境标志。贴有这样标志的产品它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小结:同学们,小标签作用可真大,会看包装,看标签有助于我们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同学们,要是我们再懂得些购物的小妙招,那么你们离聪明的消费者可就不远了。活动四:社会小观察观看三位同学的购物经历,并分析。师:同学们,这几位同学再购物中都上当受骗了。你觉得他们的做法有没有错误呀?活动五:认识小票和发票我们在购物结账的时候,收银员一般会给我们什么呀?1.谈谈怎么处理小票2.看视频了解小票和发票的区别。接下来,我们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怎么规定的。请看课本 31页。(课件)活动六:网购知多少教室的装饰用品,老师在实体店怎么也买不到,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对了,我们还可以进行网购。那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采访,你知道网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分享(三)、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购物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小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处处有购物,我们需要掌握购物的小方法,避免购物带来的小麻烦,进行愉快的购物。希望我们同学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家人进行一次愉快的购物,并注意查看物品的重要信息。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请坐。《买东西的学问》评测练习学习目标:1、掌握购物技巧;2、培养良好购物习惯,做文明消费者;3、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重点:掌握购物技巧,培养良好购物习惯学习难点: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准备: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法的资料我会做:一、填空题:1、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一般都有( )、( )、( )等内容。2、购买食品时,要记得看( )和( ),尽量购买绿色、天然的产品。3、购买物品,接受服务时,一定要( )。4、购物时需要( )。5、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我们要( )。6、( )是国家管理财政、征收税款的重要工具。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小明买带包装的食品时,从不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拿了就走。( )(2)王丽网购买文具时,反复查看网上商品各种信息,货比三家,选了价廉物美的。( )(3)妈妈到超市买了一双鞋,她不怕麻烦,跑到综合服务台去开发票。( )(4)小兰喜欢到小摊上买东西,因为小摊上的东西价格便宜。( )(5)商家对东东说,不报销的东西可以不开发票。( )三、单项选择题:1、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 )A.12345 B.12315 C.125802、新买的水彩笔没水了,你应该( )A.自认倒霉 B.买新的 C.要求超市退换3、网购时不应该( )A.货比三家 B.参考顾客评价 C.哪个最便宜就买哪个5、《 》规定,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知识产权法四、简答题1、购买商品时,要注意产品有无哪些内容?2、在网上购物要注意哪些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增加法治意识 ——《买东西的学问》教后反思《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小麻烦》一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4课第 1课时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包装上的信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对比,找出保证商品质量的信息,并结合实体店购物或网店购物等多种购物渠道,引导学生探讨购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习通过一些方式避免购物带来的麻烦和纠纷。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从而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动脑、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他们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跟随父母或自己独立进行过消费行为了。经过课前调查,部分学生买东西知道要货比三家,要看生产日期等一些购物小知识,但还有部分的学生对商品的包装袋上必须要标明哪些事项,什么样的商品是“三无商品”“假冒伪劣商品”不是很清楚,购买什么样标志的商品更让人放心。也就是说他们对商品的质量以及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包装袋、对比、交流、归纳等学习活动,学习如何从商品的包装袋上发现有用的信息,辨别商品是不是合格产品,结合自己经历的购物体验来获取生活经验,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购买安全健康的商品。这节课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积极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生活经验。布置学生课前提前采访家长网购知识,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弥补了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我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表演在真实购物情境中遇到购物难题,体验如何正确的选购商品,而非纸上谈兵,结合教师最后的点拨和提炼,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购物的常识和行为指南,使教学水到渠成,让每一个环节都紧贴学生生活。三是课堂上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重在让学生在交流、沟通、行动中明理。学生在自主观察、探究的基础上,组内分享经验和收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在知识窗的教学上过于直接,没有给学生交流讨论,自我感知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在教学相关内容的时候先出示内容让学生议一议、认一认、猜一猜,在此基础上,再出示“知识窗”内容,一起读一读以便更好的理解。在时间的规划上,我也有所欠缺,早下课了几分钟,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使课堂内容更充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