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考纲要求】1.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3.理解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6.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 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 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要点诠释:1 、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会聚 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发散是相对 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考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 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u>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测量像距和物距。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u>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 (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要点诠释: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为了保证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该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条直线上,并且在同一高度。考点三、凸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2、投影仪: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显微镜: 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 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5、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要点诠释: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 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考点四、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 远视眼表 现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 因 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 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 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 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如图:矫 正2、眼镜的度数:(1)焦度: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2)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眼镜度数是屈光度数乘以 100。如焦距为 1/5m 的凸透 镜,焦度为 5 屈光度,用它做成的远视镜片为+500 度。(3)度数:远视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的度数为负数。类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经典例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 像距大于小于【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物距的概念。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倍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倍焦距。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解答】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为,物体处于凸透镜的倍和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倍焦距。故选。举一反三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 B.C. D.【答案】D 【解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蜡烛的同侧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且像距大于物距,只有选择项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举一反三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成的像是虚像B.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 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D.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能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解答】由图可知,物距,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AD错误、B正确;C.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故C错误。故选B。经典例题2:如图是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情景,在微重力环境下,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从前方能看到水球中的像,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A. B.C. D.【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根据图示可知,王亚平经过水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A正确。故选:。举一反三2-1: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凸透镜之前,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红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答案】B 【解析】 解:已知,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倒立”是指物体上下、左右均颠倒,故选B.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变化问题经典例题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当物体从距离透镜处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它的像( )A. 先是逐渐变小的实像,然后是逐渐变大的虚像B. 一直都是倒立的像,且是不断变小的实像C. 一直都是倒立的像,且是不断变大的实像D. 都是实像,先是越来越小,后越来越大【答案】C 【解析】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物体从距离透镜处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且一直为倒立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选C。举一反三3-1: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B.C.D.【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解答】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先看到;凸透镜的位置远离图片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看到的为;凸透镜的位置继续远离图片,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接下来看到,最后看到,故四个像的顺序为。故选B。类型三、作图经典例题4:完成如图中的光路图。【答案】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举一反三4-1:如图和图所示的是光通过某种透镜前后的传播情况.请在图和图中的虚线框中分别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答案】解:根据图可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了主光轴,即该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由图可知,发散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均平行于主光轴,说明此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特点的了解及应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类型四、凸透镜成像的生活应用经典例题5: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A. 凸透镜 B. 凹透镜C. 凸面镜 D. 凹面镜【答案】A 【解析】解: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一道光学基础题。举一反三5-1: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 B. C. D.【答案】A 【解析】【分析】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形状相当于凸透镜;当小刚把玻璃杯竖着贴近书看鹦鹉图片时,图片离玻璃杯很近,满足物距小于焦距,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值得注意的是,圆柱形容器会使物体的左右距离变大,而上下距离不变。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透明的物品能形成中间厚边缘薄,如:玻璃杯中盛满水、塑料大棚上的积水、远视镜片等都相当于凸透镜,能具有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或所成像的特点。【解答】玻璃杯竖着贴近鹦鹉图片时,起到放大镜的作用,鹦鹉图片通过玻璃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对于圆柱形的容器来讲,其放大的效果是横向变长,而纵向不变,故只有显示的像是符合要求的。故选A。类型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例题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当蜡烛位于图中的处时,移动光屏到处,观家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紧接着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当把蜡烛向右移动,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答案】同一高度;;完整;放大。 【解析】解: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由图可知,此时,则;挡住透镜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蜡烛向右移动,物距,满足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完整;放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根据凸透镜成像时,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求得焦距;当将凸透镜的部分遮住时,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较暗;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该题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要熟记规律,特别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举一反三6-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若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答案】较暗;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缩小;照相机;远离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前后光线相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蜡烛的像越明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物距大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距处于和之间,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物距等于,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处于和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幻灯机或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物距小于,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根据这个原理制成。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解答】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时,物距大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处在二倍焦距上,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直到二倍焦距处即可。透镜及其应用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红、黄、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D. 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答案】B 【解析】解:、人们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故A错误;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故B正确;C、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而成的虚像则是正立的,故C错误;D、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这样人们才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影像,故D错误。故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凸透镜成像时,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镜面反射时,光线集中反射向一定的方向,漫反射时,光线可以射向各个方向。本题考查了与光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但都属于光学基础知识,应熟练掌握。2.如图所示,将一副眼镜放到太阳光下,依据地面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镜片是( )A. 玻璃镜 B. 平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答案】D 【解析】【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能成实像的是凸透镜。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将眼镜放到太阳光下,由图知,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四周亮、中间暗,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选:。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倒立、放大的像 B. 倒立、缩小的像 C. 正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缩小的像【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距凸透镜即像距;故选A。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处于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蜡烛从移动到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 透镜的焦距是【答案】D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根据,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由图象知,蜡烛在点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故B错误,D正确;A.当蜡烛在点时,由图象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C.将蜡烛从移动到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同时像变小,故C错误。5.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和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A.B.C.D.【答案】D 【解析】解: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所以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故选:。根据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针对本类型的习题,首先明确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还是放大镜,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像距与的大致变化关系为( )A. B.C. D.【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难度不大,要熟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答】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且像距随物距变化越来越慢,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只能接近倍焦距,而不能小于倍焦距,故C正确,ABD错误。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B.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D. 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答案】A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难度。【解答】先用焦距为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中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改用焦距为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在不移动器材的情况下,像会成在光屏的后方;A、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不变,焦距变大,像距会变大,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故A正确;B、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焦距变大,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会大于倍焦距,根据图示可知,无法成清晰的像,故B错误;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光屏向左移动,此时的像距会小于焦距,光屏上不能成像,故C错误;D、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推迟像会聚,所以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玩手机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为了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我国确定每年月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的示意图是( )A. B. C. D.【答案】C 【解析】【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解答】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点为凸透镜的______ ,点为凸透镜的______ ,为凸透镜的______ 。【答案】光心 焦点 焦距 【解析】解:由图可知,点为凸透镜的光心,点为凸透镜的焦点,为凸透镜的焦距。故答案为: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本分,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光心。凸透镜有一个重要的光学性质,就是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之为焦点,它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两个焦距是相等的,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距越短的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强,会聚作用就越强。光心、焦点和焦距是我们研究凸透镜时最常用的两个名词,我们必须熟练了解它们的概念与特点。10.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_______;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_______.【答案】、、 、、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还有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解答】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的是凹透镜;如图,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故答案为:、、;、、。11.一幅如下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下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___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________填“”“”或“”【答案】凸透镜 实 【解析】【试题解析】解: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该凸透镜能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故答案为:凸透镜;实;。透明物质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水、玻璃、水晶、冰等透明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虽然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相同,成像性质相同。12.眼睛成像情况与______成像情况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______作用。【答案】照相机 发散 【解析】解: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这是近视眼,近视眼应该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为:照相机;发散。人的眼睛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相同,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矫正、眼睛的视物原理,属于基础题。13.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是_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_。【答案】倒立;缩小; 【解析】【解析】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镜头的焦距是,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分析】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三、作图题14.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前的入射光线。【答案】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15.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透镜。【答案】解: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即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16.请画出由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四、实验探究题17.小明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们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靠拢,点燃蜡烛,调整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如图甲所示,为了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他们将蜡烛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两端,调节凸透镜至图中的位置,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为寻找此时烛焰的像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光屏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丙所示,为了判断此时的像是否最清晰,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此时若拿掉光屏,则烛焰通过凸透镜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实像,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______。年月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当在水球中注入气泡后,王亚平老师贴近水球,我们能透过水球看到她脸部的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所示,则凸透镜所成的像是王亚平老师脸部的______选填“正”或“反”像。【答案】主光轴上 右 在该位置处来回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 能 便于观察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 反 【解析】解: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光屏上的一点,此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乙所示,,则,,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为寻找此时烛焰的像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右移动;当光屏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丙所示,为了判断此时的像是否最清晰,则接下来的操作是:在该位置处来回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此时若拿掉光屏,则烛焰通过凸透镜能成实像,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如图所示,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所成的像是王亚平老师脸部的反像。故答案为:主光轴上;;右;在该位置处来回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能;便于观察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反。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便于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此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为了判断此时的像是否最清晰,应在该位置处来回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出现;如图所示,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关键是将实验操作要求及结论掌握清楚,仔细分析即可。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考纲要求】1.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3.理解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6.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 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 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要点诠释:1 、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会聚 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发散是相对 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考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 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u>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测量像距和物距。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u>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测量像距和物距。(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 (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要点诠释: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为了保证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该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条直线上,并且在同一高度。考点三、凸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2、投影仪: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显微镜: 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 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5、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要点诠释: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 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考点四、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 远视眼表 现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 因 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 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 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 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如图:矫 正2、眼镜的度数:(1)焦度: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2)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眼镜度数是屈光度数乘以 100。如焦距为 1/5m 的凸透 镜,焦度为 5 屈光度,用它做成的远视镜片为+500 度。(3)度数:远视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的度数为负数。类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经典例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 像距大于小于举一反三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 B.C. D.举一反三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成的像是虚像B.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 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D.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经典例题2:如图是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情景,在微重力环境下,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从前方能看到水球中的像,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A. B.C. D.举一反三2-1: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凸透镜之前,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红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变化问题经典例题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当物体从距离透镜处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它的像( )A. 先是逐渐变小的实像,然后是逐渐变大的虚像B. 一直都是倒立的像,且是不断变小的实像C. 一直都是倒立的像,且是不断变大的实像D. 都是实像,先是越来越小,后越来越大举一反三3-1: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B.C.D.类型三、作图经典例题4:完成如图中的光路图。举一反三4-1:如图和图所示的是光通过某种透镜前后的传播情况.请在图和图中的虚线框中分别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示意图.类型四、凸透镜成像的生活应用经典例题5: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A. 凸透镜 B. 凹透镜C. 凸面镜 D. 凹面镜举一反三5-1: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 B. C. D.类型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例题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当蜡烛位于图中的处时,移动光屏到处,观家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紧接着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当把蜡烛向右移动,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举一反三6-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若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透镜及其应用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红、黄、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D. 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2.如图所示,将一副眼镜放到太阳光下,依据地面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镜片是( )A. 玻璃镜 B. 平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倒立、放大的像 B. 倒立、缩小的像 C. 正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缩小的像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处于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蜡烛从移动到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 透镜的焦距是5.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和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A.B.C.D.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像距与的大致变化关系为( )A. B.C. D.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B.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D. 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玩手机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为了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我国确定每年月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的示意图是( )A. B. C. D.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点为凸透镜的______ ,点为凸透镜的______ ,为凸透镜的______ 。10.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_______;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_______.11.一幅如下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下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___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________填“”“”或“”12.眼睛成像情况与______成像情况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______作用。13.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是_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_。三、作图题14.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前的入射光线。15.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透镜。16.请画出由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17.小明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们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靠拢,点燃蜡烛,调整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如图甲所示,为了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他们将蜡烛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两端,调节凸透镜至图中的位置,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为寻找此时烛焰的像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光屏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丙所示,为了判断此时的像是否最清晰,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此时若拿掉光屏,则烛焰通过凸透镜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实像,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______。年月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当在水球中注入气泡后,王亚平老师贴近水球,我们能透过水球看到她脸部的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所示,则凸透镜所成的像是王亚平老师脸部的______选填“正”或“反”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4讲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原卷版)2024学年苏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docx 第04讲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解析版)2024学年苏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