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核心素养:1.知道万隆会议、非洲年以及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时间(时空观念)2.知道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政策的概念,理解万隆精神(历史解释)3.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分析造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落后的原因(唯物史观)4.通过解读老照片、形势图,了解战后亚非拉人民斗争的史实(史料实证)5.理解和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构建公平合理的新秩序的重要性(家国情怀)名词解释亚非拉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一、万隆会议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亚非国家相继独立问题思考1: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不属于两大集团的亚非国家在独立后共同的诉求是什么呢?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不卷入大国间军事冲突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不卷入大国间军事冲突一、万隆会议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 间地 点参 与 国性 质( 地 位 )内 容重 要 方 针一、万隆会议时 间地 点参 与 国性 质 (地位)内 容重要方针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一、万隆会议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⑤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⑥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⑧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习近平一、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国贡献:遭遇相同:①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②都曾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求同存异同异作用: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的意义:材料一: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材料二:万隆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印度总理尼赫鲁评价说:“亚洲今天不再是被动的了,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卑躬屈膝的亚洲了。今天的亚洲是有活力的,亚洲是充满了生气的。”万隆会议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从1956年至1965年的十年间,非洲共有33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被称为“非洲年”。同时,亚非会议极大地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并且确立了和平共处、国际安全、裁军和反殖等合作方向。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认可,逐渐推行开来二、“非洲年”二战前的非洲一共就三个国家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独立,其他的地方都是欧洲的殖民地,目前非洲现有54个国家观察左图,二战前独立国家有哪几个?二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下降,控制力减弱,西方列强在非洲建立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非洲独立运动从哪里开始?北非二、“非洲年”1.非洲独立运动过程:开始:①利比亚:1951年底 宣布独立②埃及: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推翻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获得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③阿尔及利亚:1962年推翻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高潮:六七十年代绝大多数殖民多家先后获得独立→1960,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结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二、“非洲年”2.非洲独立运动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首先在北非展开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殖民体系崩溃时期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阶段性明显 成果突出知识拓展曼德拉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很早就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1961年,南非获得独立,但其政治、经济仍掌握在少数白人手中。他们多为荷兰、英国殖民者的后裔,歧视黑人,推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黑人不但没有政治自由,而且在占有土地、居住区域、工作机会、行动、婚姻、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1925年,以曼德拉为首的非洲国大党主张通过非暴力斗争方式实现种族平等。1962年,“非国大”党领导人曼德拉被捕入狱,长达27年之久。1990年,迫于国内运动和国际社会的压力,南非政府释放了曼德拉。1991年,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1993,曼德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当选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相关史事该运河开通大大缩短欧亚水运航程苏伊士运河1859年开凿,运河全长190公里,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成为连通欧洲与亚洲最短距离的航线1859年法国开凿,1869年建成通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水上航程。1882年,英国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1956年7月26日 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东西方海运航道。为了控制这一通道,英国在运河地区驻有大量军队。埃及新政权建立后,坚决要求收回运河,最终迫使英国撤走了占领军。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回顾所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背景:二战后,美国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经济、政治的控制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拉美人民掀起了捍卫主权,争取经济发展的斗争易错点:亚非国家争取独立是为了摆脱殖民统治拉美国家是为了摆脱美国的经济或政治控制,不是摆脱殖民统治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古巴革命: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殖民地美西战争后由美国控制材料一 根据“普拉特修正案”的一系列规定,美国有权监督古巴与外国的交往,有权对古巴人的“生活、财产、个人自由”乃至“古巴的独立”等事务进行干预。——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第10版材料二 美军一直占领着古巴的关塔纳摩海军基地,古巴出口的2/3输往美国,全部进口的3/4 来自美国。——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1902年古巴独立,为什么还要进行维护主权的斗争呢?1902年5月,古巴正式独立政治、经济被美国操控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uba)首都:哈瓦那 (La Habana)国庆日:1月1日(1959年)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卡斯特罗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 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古巴最终成为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背景:领导人:斗争:发展道路:2.古巴革命:人物扫描世界上最难杀死的人世界上遭遇暗杀次数最多的人。据古巴安全部门统计,被计划暗杀达638次之多,居各国领袖之首。卡斯特罗则幽默地说:今天我还活着,这完全是由于美国中情局的过错。2016年11月25日,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习近平在唁电中指出, 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古巴共产党和古巴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者,是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古巴国父” ——菲德尔·卡斯特罗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3.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背 景:过 程: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全长约82公里,宽152~304米。运河使太平洋到大西洋沿岸航船缩短了1万多千米,可通过5万吨海轮。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2)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运营(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3)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四、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有何意义?材料一: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粮食基本上实现自给,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同时印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在信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材料二: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中占有大约1/3的席位,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三:1.取得了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开始改变过去落后面貌2.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合作探究一材料: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战后,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解放运动燃遍了整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新独立的国家。拉美地区的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人民逐步收回运河权力。据材料,分析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1)二战给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使其无力在殖民地继续进行统治(2)二战使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意识觉醒、民主力量增长,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持续抗争合作探究二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了,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为何仍不平坦?1.很多亚非拉国家只是获得了政治独立,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2.不合理的旧的经济秩序仍然存在3.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依赖外国,受制于人五、启示①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要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②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③依据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课堂小结1945—1991年,全世界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二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一战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开辟新航路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初步确立殖民体系雏形时期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崩溃巩固练习1. 在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各国所体现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其内涵是( )A.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B.加强国际团结,彻底反对法西斯主义C.坚决反对核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D.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军国主义2.下列会议中,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国际舞台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 D.26届联大B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4.某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万隆会议”“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材料,据此判断,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A.动荡的世界 B.社会主义探索C.冷战中的对峙 D.亚非拉的振兴D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