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碳的单质 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 碳的化学性质 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3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4 二氧化碳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 一氧化碳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 性质 实验活动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元素,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二) 教材分析1“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 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包括 CO、CO2 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方法等。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考 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三)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也 接触过氧气、氢气、水等,对它们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 力,思维方式也正在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还缺乏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经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初中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事物 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同时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示 范引导和严格要求。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 知道三种碳的单质以及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 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3) 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4) 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为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其包括三个课题和一个实验活动 2, 共设计 6 个课时的作业量和一张第六单元的质量检测作业。 前 5 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共有四 部分组成, “要点识记”“基础训练”“综合提升”“挑战自我”。“要点识记”主要是对本课题的 知识点的填写; “基础训练”主要是对主要知识点的比较简单的专项训练; “综合提升”主要是 对本课题的知识点及以前所学知识点进行相关联,题目难度有所提高,让学生在能够巩固基础 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其解题能力和技巧; “挑战自我”主要选择的是与本课题相关知识点的安徽中 考题(如果没有,可选择其他省的),让学生提前接触中考题,也让学生明白其实中考题也并没 有那么可怕,有时也是很容易的。最后用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进行练习,以达到教学反馈的目 的。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了解 C60 分子结构特点;知道不同元素2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作业 1:◆◆要点识记◆◆1.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金刚石是 色 、 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 的物质, 可用于钻探机钻头、 、作装饰品等。(2)石墨是 色的有 光泽而不透明的 状固体,有 感,质 地 ,具有良好的 性。可用于制 、 、 等。(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 不同。(4) C60 分子是一种由 个 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 ,具有很强的 性。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木炭具有 性,是由于木炭具有 的结构。活性炭也具有 性,且比木 炭强,常用于 、 等。1. 参考答案:1 (1) 无 透明 正八面 最硬 裁玻璃(2) 深灰 金属 细鳞片 滑腻 软 导电 电极 铅笔芯(3) 碳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4)60 碳 足球 稳定2 吸附 疏松多孔 吸附 吸附色素 异味2. 时间要求: 5 分钟3. 评价设计完成时间在 5 分钟内,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超过 5 分钟说明教材不够熟悉或者上 课听课效果较差,如果没有填写或者留空则是态度不够端正。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本节课知识点的填空题,测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作业 2:◆◆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1. 参考答案: A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B,说明课上未认真听课;错选 C、D,则是学生未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几种碳单质还3未熟悉。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对几种重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炭黑 B.活性炭 C.木炭 D.石墨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对炭黑的性质不了解; 错选 C,对木炭的性质掌握不牢固; 错选 D,对石墨的性质记忆 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生活实际应用来推测其中有效成分,测评学生对几种非定型碳的掌握度。 作业 3:◆◆综合提升◆◆3.1999 年曾使用“石墨炸弹”使高压电线路短路,这利用了石墨的(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导电性 D.润滑性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学生对可燃性产生的条件及现象没有理解;错选 B,学生对还原性质掌握不够; 错选 D, 说明审题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石墨炸弹”使高压电线路短路这一实例,测评学生对石墨的性质的掌握度。4.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4A.都是黑色固体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没有掌握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错选 C,学生课上未认真听讲; 错选 D,没有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三种碳单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判断题,测评学生对对这三种碳单质的掌握和理解。5.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 C60 等,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如它们都有可燃性, 试写出 C60 在空气 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 参考答案: C60 + 60CO2 60CO2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5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会写反应物 的化学式 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化学 式会写 能 正 确 写 出 各 物 质 的化学式, 及配平 能够完全正确 书写出该化学 方程式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本题测评学生能够及一反三,能够自主推出足 球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作业 4:◆◆挑战自我◆◆6.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普通干电池用作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不同。1. 参考答案: (1)电能 (2)导电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2. 时间要求: 3 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 构(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写成机械能 写成化学能 仅有电 能够完整写 出电能(2) 无意义或空 写成物理, 写成导热性 导热和导 能够正确写5白答案 没有掌握物 理性质的内 容 能,就是想 不到导电 电均写, 思维不够 灵活 出导电,物理 性质及其用 途掌握较好(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答成结构不 同,说明学 生还未记住 专业用语 能写出排列 方式,但未 点出原子种 类,答题不 严谨 碳的排列 方 式 不 同,没有 点出微观 粒子的种 类 能够正确写 出碳原子的 排列方式, 听 课较认真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生活中的普通电池, 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增强学习兴趣, 主要测评学生能 否根据物 质的用途反推出其对应的性质。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了解碳在常温和高温下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熟悉碳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产物; 认 识碳的还原性,能够冶炼金属。作业 1:◆◆要点识记◆◆1. (1) 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 碳的可燃性:当氧气充足时,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氧 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单质燃烧时 能放出大量 ,所以碳单质可用作 。(3) 碳的还原性:木炭与氧化铜反应a.实验现象: ; 。 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4) 还原反应:里的 被夺去的反应。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得到氧,被 ,发 生 反应,具有 性,是 剂。例如:焦炭能使氧化铁还原为铁,化学方程式为: 。另外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61. 参考答案:(1) 不活泼(2) C+O2 CO2 2C+O2 2CO 热 燃料(3) a.黑色固体逐渐转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C+2CuO 2Cu+CO2↑(4) 含氧化合物 氧 氧化 氧化 还原 还原 2Fe2O3+3C 4Fe+3CO2 ↑ C+CO2 2CO2. 时间要求: 5 分钟3. 评价设计完成时间在 5 分钟内, 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 超过 5 分钟说明教材不够熟悉或者上 课听课效果较差,如果没有填写或者留空则是态度不够端正。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本节课知识点的填空题, 测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以及构造出关于碳单质化学性质的 知识点框架,利于记忆和区分各种物质的性质。作业 2:◆◆基础训练◆◆1.为了确保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文件中签署的姓名清晰,签署文件时,国际上一般使( )A.蓝墨水 B.碳素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说明学生生活常识缺乏; 错选 C,对本节课课知识点没有掌握; 错选 D,没有抓住本质 特征。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出题, 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能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测评学生能将学过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抓住其本质。2.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1)此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7; 。(2)实验时酒精灯上加网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时,应先 ,再撤掉 。1. 参考答案: (1) 黑色固体逐渐转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3)撤出导管 酒精灯2. 时间要求: 3 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出一种 实验现象 写实验现象 时点出生成 物的种类 正确写出 实 验 现 象,但有 错别字 能够正确写出实验 现象, 表述清晰明了(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出一种 实验现象 写实验现象 时点出生成 物的种类 正确写出 实 验 现 象,但有 错别字 能够正确写出实验 现象, 表述清晰明了(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写加热,说 明审题不清 仅写集中火 焰 仅写提高 温度 正确写出两个要点, 答题严谨(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一个, 态度不端正 顺序写反, 知识点没有 掌握 顺 序 正 确,但是 有错别字 能够正确写出, 且表 述正确(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一个, 态度不端正 顺序写反, 知识点没有 掌握 顺 序 正 确,但是 有错别字 能够正确写出, 且表 述正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复习回顾课时的内容, 测评学生的听课情况, 以及笔记 情况,考 察学生的态度。作业 3:◆◆综合提升◆◆3.下列物质中,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A.氢气 B.二氧化碳 C.木炭 D.二氧化硫1. 参考答案: C8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审题不清, 氢气不是固体; 错选 B,审题不清且未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错选 D,审题 不清二氧化硫是气体,或是以前学过内容遗忘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推测物质的种类,测评学生对单质碳的掌握情况, 以及温顾以前学过内容。4.试管中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黑色粉末 是( )A.氧化铜 B.四氧化三铁和木炭粉C.氧化铜和木炭粉 D.氧化铜和二氧化锰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化学方程式未掌握; 错选 B,未掌握铁的相关性质; 错选 D,没有掌握新课内容的化学 原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实验现象, 逆推出反应物的种类, 测评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掌握能力, 同时拓 展出铁的 相关性质。5.有关 2CuO+C 2Cu+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uO 具有还原性 B.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C.C 发生了还原反应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1. 参考答案: D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知识点未掌握牢固, 书中明确点出 C 具有还原性; 错选 B,质量守恒没有理解; 错选 C,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拓展出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的氧化反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化学方程式,设计关于此方程式的说法正误题,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对化学方9程式意义的理解。作业 4:◆◆挑战自我◆◆ 6.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 O2 和 CO 含量随时间变化 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 CO 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2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题目没有审清,一开始的切入点就是错误的;错选 C,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点相对薄 弱;错选 D,图像看不懂。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图像分析题,训练学生的灵活分析能力,拓展一些难题,增强优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懂得在实验 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通过探究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室制取 氧气、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 法。作业 1◆◆要点识记◆◆1. (1)药品实验室常用 (或 )与 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2)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确定a. 发 生 装 置 的 确 定 : 选 择 气 体 的 发 生 装 置 时 主 要 考 虑 反 应 物 的 ________ 和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 和 且反应 ;b.收集装置的确定: 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时主要考虑所制取的气体的________ 和10等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因此可采用________ 法收集; 因二氧化碳 溶于水且还能和水反应,故不能用 法收集。1. 参考答案:(1)大理石 石灰石 稀盐酸(2)CaCO3+2HCl===CaCl2+H2O+CO2t(3)a.状态 反应条件 固体 液体 不需加热 b.溶解性 密度 大 向上排空气法 可2. 时间要求: 3 分钟3. 评价设计完成时间在 3 分钟内,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超过 3 分钟说明教材不够熟悉或 者上课听课效果较差,如果没有填写或者留空则是态度不够端正。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本节课知识点的填空题,测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作业 2◆◆基础训练◆◆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 )11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C.大理石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D.大理石和浓盐酸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10 秒3. 评价设计错选 A,未考虑速率过快的问题;错选 C,未考虑到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 行。;错选 D,审题不清,未注意到盐酸是浓盐酸。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药品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对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⑤能否与 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1. 参考答案: D2. 时间要求: 10 秒3. 评价设计错选 A,未考虑颜色与收集方法无关;错选 BC,未考虑到气体的可能性对收集方法也无关。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常见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题,测评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气体的收集方法。作业 3◆◆综合提升◆◆ 3.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 D.验满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10 秒3. 评价设计错选 A,未考虑试管底部易压破;错选 C,未考虑到块状裤底可能会砸碎试管底部;错选 D,余烬的意思等同于带火星,与题意不合。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常见气体制备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制备气体的多处细节操作。。4.实验室常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干燥气体。下面是两种简易的排空气集气装置。用编号填空:(1)实验室收集 CO2 选用__________,收集 O2 用__________。(2)如果要收集 SO2 应选用________,收集 CH4 选用_______。1. 参考答案: (1) A A (2)A B2. 时间要求: 15 秒3. 评价设计本题表面上是考察排空气法集气的方向,其实是考察如何直接判断气体与空气的密度的大 小。做错有两种可能,一为不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二为不会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密度的大小。12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常见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题, 要求学生能掌握,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来推算气体与空 气密度的大小关系。5.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组 药品 实验现象①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 止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从 制 取 和 收 集 的 角 度 分 析 , 一 般 选 择 第 ① 组 药 品 不 选 择 第 ③ 组 药 品 的 原 因 是 。(2) 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 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 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1. 参考答案: (1) 第 1 组反应速率适中,而第 3 组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 (2)反应物都 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都不需要加热。 (3)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 则 已集满。2. 时间要求: 2 分钟3. 评价设计第(1)题答错说明对反应原理了解还不够清晰。第(2)题答错,主要是语言表述不够规 范。第(3)题容易只答一半,出现漏答情况。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综合考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和验满的方法, 渗透对 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作业 4◆◆挑战自我◆◆6. (安徽省中考真题节选)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3查阅资料:常温下, CO2 难溶于饱和 NaHCO3 溶液。(1)仪器 X 的名称是 。(2 ) 实验室制取应 CO2 选用 的发生装置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3)常温下,下列收集 CO2 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 NaHCO3 溶液法1. 参考答案:(1) 长颈漏斗(2) A CaCO3+2HCl===CaCl2+H2O+CO2t(3)b2. 时间要求: 3 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1)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写出, 但字 出现错误, 过 于潦草 能正确写出题目 答案 能熟练识别并正 确书写出仪器名 称 能熟练识别并正 确书写出仪器名 称(2) 第 一 空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写出, 但字 迹潦草或写 成小写 能正确写出所要 求的字母, 但审题 不清连同收集装 置一起写 能正确判断应该 选择的发生装置 能正确判断应该 选择的发生装置(2) 第 二 空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化学式书写 不全。 化学式正确, 但未 配平。 能正确写出, 但是 忘记标上气标。 能运用所学写出 正确的化学方程 式。(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大小写错误。 误选 BC,未认真 审题,思考题意。 根据排水法来思 考, 是否可以用排 饱和碳酸氢钠法。 通过二氧化碳中 的氯化氢气体可 用饱和碳酸氢钠14溶液除杂。迁移到 二氧化碳在饱和 碳酸氢钠溶液中 溶解性较差, 从而 得出 C 答案合理 但不能选择。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是安徽卷真题的节选。题目难度并不算大, 考虑到目前所学内容, 本题还有一部分并未录 入。本题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行综合考查。第四课时课时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并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些化 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作业 1:◆◆要点识记◆◆1.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通常为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二氧化 碳的固体叫 ,其易 吸热,常用作 剂,也可用作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一般情况下不能 ,也不能 。b.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 变成 色,碳酸很 ,易 ,化学方程式为: 。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a.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促进植物的 作用; ② ; ③ ;④ 等。b.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引起气候 ,形成 效应。此外能引起此效应的气 体还有 、 、 等。1. 参考答案:(1)无 无 大 能 干冰 升华 制冷 人工降雨(2) a.燃烧 支持燃烧b. CO2+H2O==H2CO3 红 不稳定 分解 H2CO3 == H2O+ CO2 ↑15c.浑浊 CO2+Ca(OH)2==CaCO3 ↓+H2O(3) a.光合 气体肥料 灭火 化工产品的原料 b.变暖 温室 臭氧 甲烷 氟氯代烷 (氟利昂)2. 时间要求: 5 分钟3. 评价设计完成时间在 5 分钟内,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超过 5 分钟说明对教材不够熟悉或 者上课听课效果较差,如果没有填写或者留空则是态度不够端正。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本课时知识点的填空题, 是为了测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以及构造出关 于二氧化 碳的性质的知识点框架,便于记忆其性质。作业 2:◆◆基础训练◆◆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 , 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 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 参考答案: A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B,对二氧化碳的颜色和气味分辨不清; 错选 C,对“干冰”认识不清;错选 D,对二氧化 碳的密度认识不清。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几种重要物理性质的掌握。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 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 A 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植物的呼吸作用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含碳燃料的燃烧1. 参考答案: A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B、C,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分辨不清; 错选 D,对含碳燃料的燃烧认识不清。16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选择题, 测评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循环的掌 握情况。 作业 3:◆◆综合提升◆◆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对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原理认识不清; 错选 B,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使其 变红的原理认识不清;错选 D,对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的原理认识不清。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辨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掌握情况。4.在蔬菜大棚内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时,常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C.产生温室效应,使棚内温度降低 D.避免火灾发生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C、D,是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分辨不清。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选择题, 测评学生对在实际生活中二氧化碳的运用的掌握情 况。5.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其变红17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能和紫色石蕊反应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C、D,是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使其变红的原理认识不清。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其变红的原因的选择题, 测评学生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 蕊试液使其变红的原理的掌握情况。作业 4:◆◆挑战自我◆◆186.(安徽省中考题节选)某研究小组发现, 维 C 泡腾 品,主要成分见图 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 氢 钠(NaHCO3)柠檬酸(C6H8O7))片(保健药 (如图 2)。【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 CO2 、O2、CO、H2 、N2。小明说:不可能含有 N2 ,因为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 CO 和 H2 ,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 H2 易燃易爆, CO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 CO2 、O2 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实验】实 验 编 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 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 复燃【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_ (填“能”或 “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参考答案: 【猜想与假设】 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含氮元素的物质生成 (也易燃易爆且)有毒【得出结论】 (1) 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 ↓+H2O(2) 不能 若生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当氧气含量过 少时, 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2. 时间要求: 5 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猜想 与 假 设】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的种类不 变这一知识点, 但 不能用语言完整 表述 知道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的种类 不 变 这 一 知 识 点,能用语言大 概表述出来 能熟练运用化学 反应前后,元素 的种类不变解决 问题但语言表达 不够完善 能熟练运用化 学反应前后, 元 素的种类不变 解决问题且语 言表达完美【猜想 与 假 设】 (2)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少数 易燃易 爆的气体 知道少数易燃易 爆且有毒的气体 知道常见易燃易 爆且有毒的气体 知道 常见 易燃 易爆且有毒 的 物质【得出 结论】 (1)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能确定是二氧化 碳,但不能完整的 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确定是二氧化 碳,能完整的书 写简单的化学方 程式 能完整的书写熟 悉的化学方程式 能运用所学书 写陌生的化学 方程式【得出 结论】 (2)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能确定是“不能”, 但理由解释不对 能 确 定 是 “ 不 能”,理由解释基 本符合题意 从要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需要氧 气达到一定的浓 度的角度分析 能认识到物质 与氧气反应, 氧 气浓度不同, 有 可能反应现象 或生成物有可 能不同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维 C 泡腾片相关材料阅读,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 常见气体的相关性 质,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以及要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 度的性质。这样层层递进,来达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的目的。第五课时19课时目标: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并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些化 学性质;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作业 1:◆◆要点识记◆◆1.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通常为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可燃性: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它能够 ,放出 ,火焰呈 ,化 学方程式为: 。b.毒性: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能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人体缺少 而中毒。 c.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①实验现象: ;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3)一氧化碳的用途a. b. 。1. 参考答案:(1)无 无 略小 难(2)a.燃烧 热量 蓝色 2CO+O2 点燃 2CO2 b.血红蛋白 氧气c.①黑色固体逐渐转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CO+CuO △ Cu+CO2(3) a.作燃料 b.冶金工业2. 时间要求: 3 分钟3. 评价设计完成时间在 3 分钟内,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超过 3 分钟说明对教材不够熟悉 或者上课听课效果较差,如果没有填写或者留空则是态度不够端正。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本课时知识点的填空题,是为了测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以及构造出关于一氧 化碳的性质的知识点框架,便于记忆其性质。作业 2:◆◆基础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B.在用 CO 还原 CuO 的实验中,尾气中 CO 的含量很少,可以不必处理。20C.某同学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漏,他立刻拉开电灯开关进行检查。D.CO 没有颜色和气味,民用煤气中常加有恶臭味的物质。是为更好的防止煤气中毒。1. 参考答案: D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对一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不牢; 错选 B,对为什么要进行尾气的处理认识不清;错选 C,对一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不牢。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一氧化碳的性质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对一氧化碳的几种重要性质的掌握情 况 2.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往往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C.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1. 参考答案: D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B、C,是对一氧化碳的毒性这一化学性质理解不清。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生活中的煤气中毒这样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对一氧化碳中毒原理的掌握情况。 作业 3:◆◆综合提升◆◆3.下列物质中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C B.H2 C.CO D.CO2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B,对化合物的概念认识不清;错选 D,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不清。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可燃性、还原性、化合物这三者性质的选择题,测评学生对这三者性质的掌握 情况4.欲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21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 D.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对所学知识只能生记硬背,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错选 B、D,对除杂问 题,搞不清 要除去什么,留下什么。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除杂问题的选择题, 测评学生对除杂问题和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性质的掌 握情况。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 CO 和 CO2 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蒸馏水 C.灼热的氧化铜 D.紫色的石蕊试液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C、D,是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对应的实验现象掌握不牢。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的鉴别问题的选择题, 测评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 质以及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掌握情况。作业 4:◆◆挑战自我◆◆6. (安徽省中考题)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 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1) 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2) 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明据此 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 A 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 (填化学式),22A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3) 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 “实验二”不需要 B 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 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 “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 , 处理的方法是 。1. 参考答案:(1) 氢(或氢和氧)(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uO 黑色固体逐渐转变成红色(3)支持 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 碳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在出气口处放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 火焰上)2. 时间要求: 6 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1)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写出, 但字 出现错误, 过 于潦草 能正确写出题目 答案 能熟练运用化学 反应前后, 元素的 种类不变这一知 识点解决熟悉的 题型 能熟练运用化学 反应前后, 元素的 种类不变这一知 识点解决陌生的 题型(2) 【 假 设一】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写出, 但字 出现错误 能正确写出所要 求的实验现象 能正确写出常见 的化学反应的实 验现象 能运用所学写出 不常见的化学反 应的实验现象(2) 【 假 设二】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不按要求, 写 名称; 实验现 象多写或写 反 能按要求正确写 出化学式; 实验现 象准确无误 能正确写出常见 物质的化学式及 常见化学反应的 实验现象 能运用所学写出 不常见物质的化 学式及不常见化 学反应的实验现 象23(3)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前面两空错 误率非常高, 后面两空准 确率非常高 能正确选择“支 持”,原因解释正 确, 后面两空回答 没有出现错误 本题要想做对的 关键就是要认真 审题, 要做到既要 瞻前又要顾后 在化学解题当中, 在牢记知识点的 同时,一定要做到 认真审题, 很多同 学的失分往往就 在此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通过草酸的分解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 常见化学 反应的实验现象,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尾气的处理等。这样层层递进, 来达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的目的。第六课时课时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在探究中, 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作业 1.以下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 )A.CaCO3 高温 CaO+CO2 ↑ B.NH4HCO3 △ NH3 ↑+H2O+CO2 ↑C.2CO+O2 点燃 2CO2 D.CaCO3+2HCl CaCl2+H2O+CO2 ↑1. 参考答案: D2. 时间要求: 10 秒3. 评价设计本题选择正确答案较容易,但通过 a 选项介绍工业制二氧化碳的方法。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还是考察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原理,与工业制法进行对照,渗透对比的思想法。作业 2.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 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 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倒入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步骤 为___________ (填序号)。1. 参考答案: ③①④②2. 时间要求: 半分钟3. 评价设计24常见错误为将①④颠倒,主要是遗忘实验室添加药品顺序一般为先固后液。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备实验步骤的考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科基本素养。作业 3.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A B C D1. 参考答案: A2. 时间要求: 1 分钟3. 评价设计对”随开随停型“发生装置的原理理解不清楚,不能准确理解图示信息。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拓展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开拓学生思维。作业 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 ① ;⑤ 。(2)当制取较多量 CO2 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 (选填序号)。(③④) (⑤) (⑥) (⑦) (①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⑧资料: 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 碱性。 2、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氨气遇到浓盐酸时冒白烟(生成 NH4 Cl 固25I、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 (选填 “高锰酸钾”或 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 。II、若用右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m”或验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双氧水”)“n”), 检1. 参考答案: (1) 集气瓶、水槽(2) ①②⑦⑧(3) I、高锰酸钾 酒精灯II、n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 m 口,若试纸变蓝,则已经集满。2. 时间要求: 2 分钟3. 评价设计第(1)题答错说明对反应原理了解还不够清晰。第(2)题答错,主要是语言表述不够规 范。第(3)题容易只答一半,出现漏答情况。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1)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能写出, 但字 出现错误, 过 于潦草 能正确写出题目 答案 能准确识别仪器 并正确的书写出 仪器名称 能准确识别仪器 并正确的书写出 仪器名称(2)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仪器不全 仪器多选 仪器错选 抓住“较多量”的 信息,正确选择。(3) I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错选双氧水, 无法确定所 缺仪器 能按要求正确写 出但有错别字 能正确写出 所需 仪器 对所需仪器非常 熟悉,迅速找出所 缺仪器并正确书 写。(3)II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 错误率较高, 主要遗忘多 功能瓶的使 用方法 不能根据题目所 给资料找出验满 氨气的方法 本题要想做对的 关键就是要认真 审题, 要做到既要 瞻前又要顾后 在化学解题当中, 在牢记知识点的 同时,一定要做到 认真审题, 很多同 学的失分往往就 在此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 1: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需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26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合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 石墨与金刚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 石墨和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合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石墨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错选 C,石 墨和金刚石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均属于单质;错选 D,石墨能导电,但合成的金刚石不能 导电,故选项说法错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作业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CO B. CO2 C. O2 D. CuO1. 参考答案: A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B,本节课内容未掌握;错选 C,之前知识点遗忘;错选 D,新课内容没有熟练。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单质碳能与氧气、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本题易 忽略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造成错解,测评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作业 3.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水变成水蒸气 B. 动植物的呼吸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化石的燃料的燃烧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水变成水蒸气与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无关;错选 B,动植物的呼吸是将氧气转化为二 氧化碳;错选 D,煤和石油的燃烧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27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常识进行分析解答,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 用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唯一的方法是光合作用.本题难度不大, 测评学生是否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作业 4.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28(A).(C).连接仪器取用石灰石(B) . 检查气密性(D) . 验满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 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 以免压破 试管,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错选 C,向试管中装石灰石时, 先将试管横放, 用镊子把石灰石放 在试管口, 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错选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 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 测评学生是否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作业 5.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 给大棚蔬菜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B. 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加入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C. 冬天,有一家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结果全家中毒D. 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1. 参考答案: B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和有机物;错选 C,关门闭户在家烤火, 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毒, 能使人中毒身亡;错选 D,“死亡谷”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沉在谷底,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生活实际应用来推测说法错误题,测评学生生活常识以及学过内容掌握程度。作业 6.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是: SiO2 + 2CSi + 2CO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 SiO2 B. Si C. C D. CO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未理解化合价与还原剂之间的关系; 错选 B,还原剂必须是反应物; 错选 D,审题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生活化学方程式推测还原剂,测评学生对课时内容理解程度。作业 7.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 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通入CO反应C. 丁处酒精灯在通入CO前应先点燃,防止CO污染空气D. 乙处固体几乎全变红后,继续通入CO只是为了防止倒吸1. 参考答案: C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CO 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选 B,CO 要早出晚归;错选 D,CO 还有防止生成 铁再次被氧化的作用,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生活实际应用来推测其中有效成分,测评学生对几种非定型碳的掌握度。作业 8:有关CO2 、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 鉴别CO2 、CO: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29B. 鉴别CO2 、CO:将气体通过紫色石蕊试液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1. 参考答案: D2. 时间要求: 5 秒钟3. 评价设计错选 A,对 CO2 和 CO 的性质掌握不牢固; 错选 B,对 CO2 的性质掌握不牢固; 错选 C,对 CO 的还 原性掌握不够牢固。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物质除杂题,测评学生对除杂原则的掌握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力。作业 9.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C60 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的一种碳单质,它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像足球一样的 32面体。由于这个结构的提出是受到建筑学家富勒的启发,因此科学家把C60 叫做足球烯,也叫做富 勒烯。 C60 在常温下为紫红色晶体,有微弱荧光,不导电,有金属光泽,密度为1.68g/cm3 ,可溶于 甲苯等有机溶剂中。 C60 在材料科学、超导体、医学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其独特 的分子结构,可将锂原子嵌入分子内制成高效能锂电池;也可以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置于分子内, 注射到癌变部位,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效力并减少副作用。(1)写出C60 的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下面四幅图中,表示C60 结 构的是 ______(填标号)。(2)区分石墨与C60 晶体的一种简单方法是 ______ 。1. 参考答案:(1)常温下为紫红色晶体【或有微弱荧光、不导电、有金属光泽、密度为、可溶于甲苯等 有机溶剂中(答一点即可)】; D(2)观察颜色2.时间要求: 2 分钟3.评价设计30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 构(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写颜色,未 点出具体 密度或者其 它性质,但 未点明具体 物理性质不 止写一种 能够按要求 正确做答(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选 A,书 本知识未掌 握 错选 B,书 本知识未掌 握 错选 C,书 本知识未掌 握 正确选 D, 书本知识已 掌握(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利用化学方 法 利用物理方 法中的密度 等 颜色不同是 结论,不是 方法 措辞正确, 紧扣题目(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化学式书写 错误 配平错误 反应条件未 注明 能正确写出 方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短文阅读题,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抓住关键点,并要结合课本内容,测评学生 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作业 10.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 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 → (填装置代号),写出A装置中使用催化剂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开 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应在 时,开始收集气体。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连接B 、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在G装置中放置一支燃着的蜡 烛,实验过程中蜡烛熄灭,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 的化学性 质,若将G装置中的蜡烛取出来,改用G装置收集此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 。311.参考答案: (1)铁架台(2)F;E ;2KClO32KCl + 3O2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放到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 已收集满。 2.时间要求: 5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 构(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仪器名称写 错,基础知 识未掌握 写试管,审 题不清 写错别字 能够正确写 出仪器名称(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选 G,基 础知识不牢 直接写 E, 审题不清 顺序写反, 相关知识点 不清楚 正确选对, 并且排序正 确(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选 G,基 础知识不牢 直接写 E, 审题不清 顺序写反, 相关知识点 不清楚 正确选对, 并且排序正 确(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化学式书写 错误 配平错误 反应条件未 注明 能正确写出 方程式(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有气泡 产生 写立即有气 泡产生 有错别字 能够写出实 验现象(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不能燃 烧 仅写不支持 燃烧 有错别字 能完整的写 出相应性质(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写用带火 星的小木条 仅有操作, 没有结论 B 导管处未 点出 能正确写出 操作和结论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气体制备专题,综合度较高,既需要学生的之前学习的基础,也需要本单元知识点掌握的足够牢 固,甚至测评学生的及一反三能力。作业 11.小兵和小东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 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相关问题:【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气态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 。(2)可能是CO2 。(3)可能 。32【设计实验方案】(1)检验CO2 的方法是 。(2)为了检验CO,他们设计的方案是: 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 观察能否存活。后经充分研究后, 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 。(3)他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 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 制成的湿润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 不变色。【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有 生成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 没有 生成C中 有CO2 生成【反思与评价】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1. 参考答案:【猜想与假设】 CO与CO2 的混合物【设计实验方案】 (1)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CO2 (2)CO2 也不能供给呼吸【实验与结论】铜;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思与评价】冷凝的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2.时间要求: 8 分钟3.设计评价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 构猜想与假设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 CO 仅写 CO2 写 CO,CO2, 多写 N2 能正确写出 假设设计实验方 无意义或空 错写燃着的 仅写澄清石 仅有操作, 能正确写出33案 (1) 白答案 小木条 灰水 没有结论 操 作 和 结 论,且没有 错别字设计实验方 案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写 CO 有 毒 错写 CO2 不 支持燃烧也 不能燃烧 表 述 不 严 谨,语言组 织能力差 能正确表述 出原因实验与结论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写 C 或者 CuO 写成 CO2 未点出生成 物的种类 能正确推断 出该物质实验与结论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写 CO2,审 题不清 写生成使试 纸变蓝的物 质,未按要 求做答 写 CO 和 CO2 能正确根据 题目意思推 测出答案实验与结论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错写有气泡 产生,基础 知识点掌握 不牢 某溶液未点 明,直接写 变浑浊 有错别字 能够正确写 出实验现象反思与评价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炸裂, 语言表述不 清 仅写冷凝水 回流 有错别字 能够准确无 误的写出答 案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探究题, 测评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流程完成各个环节, 同时考察学生的基础 知识的掌 握情况,训练学生灵活思维力,形成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作业 12.某兴趣小组取12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了4.4克二氧化 碳。 (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1)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 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2)本实验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解:设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为x。CaCO3 + 2HCl = CaCl2 + H2 O + CO2 ↑100 44x 4.4g34100 44x = 4.4gx = 10g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2)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 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 阻碍碳 酸钙与稀硫酸的接触,导致不能继续反应2.时间要求: 5 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化学方程式 不会 相对原子质 量 不 会 利 用,纯净物 的质量不会 找 小 细 节 问 题, 设 X 时 不 能 带 单 位 能够准确无误 得写出计算过 程(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写生成硫 酸钙 仅点出硫酸 钙微溶 有错别字, 或 者 语 言 组织凌乱 能准确无误的 写出原因,基 础知识掌握牢 固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 本题测评学生能否利用题目已给信息, 算出所求物质 的质量,同时测评实验药品选择问题。(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 用1 单选题 1.2.3.4 √ 简单 改编 22 分钟2 科普阅读题 1 √ 简单 改编3 实验题 2 √ 中等 改编4 探究题 3 √ 较难 改编5 计算题 4 √ 中等 改编3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