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目标:1.物理观念:(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2.科学思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科学探究:(1) 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全过程和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导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难点:设计凸透镜成像实验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蜡烛发出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在 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立的烛焰的像,这个像叫作发光物的 像。在光屏这一侧直接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的 ,这样看到的像叫作 像。2.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火焰、 、 ,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 上。3.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 得到了 、 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了 、 的实像。当物既在1倍焦距与2信焦距之间时,在 得到了 、 的实像。课堂导学1.蜡烛发出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在 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立的烛焰的像,这个像叫作发光物的 像。在光屏这一侧直接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的 ,这样看到的像叫作 像。2.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火焰、 、 ,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 上。3.我们可以看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位置等,取决于 和透镜 的关系。4.当物距 于焦距时。成倒立实像。当物距 于焦距时, 成正立虚像,并且虛像比物体的尺寸 。5.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 得到了 、 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了 、 的实像。当物既在1倍焦距与2信焦距之间时,在 得到了 、 的实像。6. 当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左右不 、上下不 。当成实像时,像与物的 互换、上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当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50cm移到15cm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变大,像距变大D.像变小,像距变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未画出)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A. 蜡烛不动, = 20cm 时,凸透镜在A处B. 蜡烛不动, = 10cm 时,凸透镜在B处C. 凸透镜不动, = 10cm时,蜡烛在C处D. 凸透镜不动, = 20cm时,蜡烛在A处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特点( )A.正立放大 B.倒立缩小C.倒立放大 D.倒立等大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光屏,倒,实,烛焰,虚。2.凸透镜,光屏,直线。3.光屏,倒立,缩小,倒立,等大,光屏,倒立,放大。课堂导学1.光屏,倒,实,烛焰,虚。2.凸透镜,光屏,直线。3.物距,焦距。4.大,小,大。5.光屏,倒立,缩小,倒立,等大,光屏,倒立,放大。6.互换,颠倒,左右,颠倒。课堂练习:1.B;2.A;3.C;4.D;5.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