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册第四章第3节(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自主学习和观察生活的能力。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评价任务】1.独立完成反馈练习1(检测目标1)2.独立完成反馈练习2(检测目标2)3.独立完成反馈练习3(检测目标3)4.独立完成“检测与作业”(检测目标1、2、3)【学习过程】目标引学【想一想】 如何看到它本来的样子?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平面镜【自学阅读】阅读P77“有趣的倒影”部分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指向目标1)的、 的、能成 的反射面叫平面镜。纸笔性评价: 我能得反馈练习1(检测目标1)完成助学知识点一(见助学)平面镜的定义:纸笔性评价: 我能得学习任务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读一读】阅读课本P77-P78“平面镜成像特点”部分,完成下列问题。【想一想】观看实验视频并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①实验中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②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 的要求是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比较物和像的____关系。③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尽量避免此现象,应选用较 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④实验中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 B,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不考虑蜡烛燃烧时长度的变化)表现性评价: 我能得反馈练习2(检测目标2)完成助学知识点二(见助学)1. 试画出图中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2. 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纸笔性评价:我能得学习任务三: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读一读】阅读课本P78“平面镜成虚像”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平面镜成像由 现象形成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虚像用 。表现性性评价: 我能得反馈练习3(检测目标3)完成助学知识点三(见助学)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像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交形成的,所以说我们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其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当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方向去推断光源位置,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笔性评价: 我能得三、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旅,把你在知识、学习方法等的收获以二人一组彼此介绍给对方,时间3分钟。四、检测与作业(一)、必做题1. 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 m,像与他的距离为______m,当他面镜时,则镜中像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 )平面镜,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 身高1.6m的小敏同学从平面镜前2.5 m处面镜,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A. 1.6m B. 大于1.6m C. 小于1.6m D.不能确定3. 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5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4.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选做题1. “猴子捞月一场空”,关于水中“月亮” 到水面的距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等于零 B. 等于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C. 等于水的深度 D. 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2. “探究平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只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 (填“能”或“不能”)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②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纸笔性评价: 我能得总体评价 本节课过程性评价等级中共获得 个A级, 个B级; 本节课结果评价为 级。 根据表现选择一下,给自己:学后反思1.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2.小结在学习中需要求助的困惑与分享自己如何学会的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