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我国的社会保障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围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小高同学展示了以下资料。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优化职工医保基金结构,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②通过再分配完善医保制度,发挥医保防范医疗风险功能③增加职工的劳动性收入,实现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享④减轻参保职工医疗费用负担,推动职工医保更加公平更可持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社区服务站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为辖区内就业需求人员提供电子商务创业、抖音直播、育婴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等培训,实现1次职业培训、3次岗位推荐的就业服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保障包括服务保障,社区服务是一种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B.这体现了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和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C.社区服务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D.社区服务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3.2021年末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相关数据如下图(含注)所示注:2021年全国4680多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了应救尽救。这表明我国( )①基本医疗保险接近全民覆盖,居民的健康权益得到保障②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普遍增加,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③城乡生活困难群众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④我国已建立城乡统一、可持续的高层次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请已超过260万份,有十多个省份的申请人拿到了优待证,享受到了专属优惠。对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的优待是( )①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②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③完善再分配的重要举措④具有褒扬性的社会保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礼记 礼运》中指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说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由此可见,社会保障( )A.可以消除社会矛盾,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B.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C.通过责任共担与风险分摊,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D.不具有强制性,但可以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6.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等用品行业规范发展,提升传统养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这是为了( )①构建养老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②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③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④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广东从2022年1月1日起调整增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我国政府重视解决上述民生问题,有利于( )①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缩小两极分化②进一步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满足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④提高生产效率,稳步增加社会财富,稳定社会生活秩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2年7月1日起,南京市全市低保标准提高到1030元/月,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低保标准的2倍、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低保标准的1.3倍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属于(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9.“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是( )①维护好困难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②将社会保障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其生活质量④提高家庭居民恩格尔系数,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2021年1月1日以来,已有甘肃、山东、江苏、长沙、厦门等10余地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这样做有利于( )①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②落实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③提高劳动报酬,实现共同富裕④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发展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填空题11.社会保障的互助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 ,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要 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2)既要 ,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 相适应。(3)要做到 ,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督(4)坚持 原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3.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原则:坚持应保尽保原则。(2)奋斗目标:加快健全覆盖全民、 、 、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 ,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 相适应。15.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 “安全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 ,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社会保障通过 ,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 。社会保障通过 ,充分发挥 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主观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某省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富裕的基础不断夯实。在家乡还没有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情况下,小王顶住各方压力,毅然辞职回乡创业。十几年来,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和创业伙伴克服困难,建成年销售收入1100余万元的现代化养殖场。组织村里120多名青年党员、回乡大学生、复退军人等年轻人,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在园区创业的青年人提供科技孵化、租金减免、市场销售、品牌打造等系列服务,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为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该省全力稳就业,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等,财政民生支出比例多年保持在80%左右。在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下,一边做减法,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惠企利民;一边做加法,保持民生支出持续增长,确保基本民生,政府用过“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2亿人、1.96亿人、2.39亿人;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10.3%;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涨,调整幅度较前一年增长5%左右;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21种,累计救治患者54.8万名。材料三 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对民生领域的支出不降反增。2018年,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084亿元,增长9.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700亿元,增长8.5%。(1)材料一两幅图表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二、三共同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8.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做好复工复产,有一群最美劳动者,默默奉献,展现普通劳动者的担当。“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我们既要对“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倾听、理解;也要意识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打工人”在就业、收入、健康、退休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支持,他们才能带着坚韧与奋斗,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为支持“打工人”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出谋划策。参考答案:1.B2.A3.A4.D5.C6.D7.A8.B9.A10.A11.社会互助功能12.(1)公平对待(2) 尽力而为 经济社会发展(3)权责清晰(4)应保尽保13. 统筹城乡 公平统一14. 量力而行 经济社会发展15. 社会保障 基本生活权利 国民收入再分配 社会公平正义 风险分滩与责任共担 社会互助16.①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全力稳就业,保障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③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④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17.(1)材料一说明从2013年到2018年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参保扩面效果明显。也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不断完善。(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国家重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逐步完善,这①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的作用,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②有利于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利于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和社会保障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18.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保障“打工人”的收入,切实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面对“打工人”在就业、收入、健康、退休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减震器”的作用,防范和化解“打工人”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