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课时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一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课时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讲义

资源简介

课时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向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2023·全国乙卷)近年来,乡村球赛“火”了。村民把十里八乡的篮球赛亲切地称为“村BA”,把足球赛称为“村界杯”。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
①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②乡村文化阵地需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去占领
③村民需要和接受的文化,就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文化
④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2.(2023·北京高考)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有趣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这一现象说明(  )
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
②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
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
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三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3.(2022·广东高考)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命题感悟:高考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以及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情境,综合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备考中,在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这三块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相关热点加深理解,以培养考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
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共同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决定因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重大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④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作品要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3.建设文化强国
意识形态 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价值引领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社会文明 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文化服务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文化传播 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时政术语]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4.坚定文化自信
原因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要求 ①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归纳提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领导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具体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方向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根本制度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其他方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创造者和弘扬者。(  )
2.(2023·湖南高考,10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
3.融通各种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4.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
5.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
预测一 结合红色文化,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
1.2023年3月19日,湖南郴州市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正式开馆。陈列馆内不仅运用了静态的图文展示,还运用艺术场景复原、雕塑、油画和影音多媒体等多样化展示形式,大大增强展览吸引力、感染力。可见,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旨在(  )
A.通过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引发精神共鸣
B.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C.汲取革命火种,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D.展示光辉党史,丰富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
预测二 依托文化创作的具体实例,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2.(2023·南师附中一模)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为时代背景和故事主线的电视剧《狂飙》开年火爆。该剧映射二十年社会变迁,描摹扫黑除恶征程。该剧扎根生活,反映现实,洞见时代洪流中的复杂人性,感触错综命运背后的不变初心,实现了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向统一,收视和口碑一路“狂飙”。由此可见,该剧的成功在于(  )
①追求细节,全景式还原了国家扫黑除恶和人民生活的历史真实经历
②立足于人民生活实践,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共鸣
③传播正能量,向观众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带给观众以温暖与敬意
④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预测三 依托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的措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2023·扬州四模)2023年5月,国务院相关部委发布《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旨在(  )
A.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B.系统梳理文物和文化遗产,归纳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C.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D.准确研究和解读文物信息,丰富优质文化消费产品
预测四 结合具体的文化情境,综合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4.(2023·南通四模)长期以来,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理论主要来自西方国家。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沿着和平发展道路,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巨大存在和稳定力量。面对这种变化,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新的解释困境,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呼声越来越高。材料启示我们(  )
A.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需要新的价值共识
B.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C.新时代展现好中国形象,需要借鉴、融合西方理论
D.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课时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典题精研
1.A [“村BA”“村界杯”等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乡村文化阵地需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去占领,①②正确。村民需要和接受的文化未必是先进的文化,并非都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③错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主要任务,④错误。故本题选A。 ]
2.A [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可看出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主要途径”的说法夸大了体育运动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3.C [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并不属于落后文化,而且对腐朽文化应采取抵制态度,①错误。材料体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方式的变化,但未体现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问题,况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④排除。]
澄清微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5.×。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命题猜想
1.C [A是意义,不是目的,不符合题干要求。党史陈列馆会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但这并非建设党史陈列馆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党史宣传可以展示光辉党史,但无法丰富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D说法有误。]
2.C [任何文艺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对历史事实有艺术加工和改编,并不是还原历史真实经历,①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④错误。]
3.A [“归纳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不是目的,B错误。应是发展文化事业,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C错误。“准确研究和解读文物信息”不是目的,D错误。]
4.D [题干未涉及全球治理体系,且应该是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不是变革,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明交流互鉴,B、C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