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田径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田径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7年级体育与健康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部分组成。一助跑起跳,二过杆落地(以过杆为主〉,三测量步点完整技术,四复习,五测验。整个课的重点是过样技术,难点助跑与起跳和过杆落地协调用力相衔接。重点体验和学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动作,采用不同的跳跃练习方法和过杆、过橡皮筋练习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弹跳力,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敢于面对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促使学生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另外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责任意识,体现体育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新鲜有趣的体育活动。他们的身体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他们肌肉力量弱,身体易疲劳。作为个体,又具有其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动作。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高度的跳高动作,并且能够理解跳高的基本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其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
1.跳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2.跳高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3.安全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五、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师对跳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跳高的基本知识。
2.示范法:教师进行跳高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跳高的技术和动作要求。
3.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跳高练习,逐步掌握跳高的技术和动作要求。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学生对于跳高技术和动作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重点:跳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教师提问跨越式跳高分四个部分,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个部分吗
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2).学生尝试过斜杆,分组尝试,找出不同跳跃斜杆方法的学生出来示范,从中找出与本节课重点跨越式跳高过杆的方法相近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分组练习。
(3).教师提出让学生用过斜杆的方法来过橡皮筋,带着一个问题去练习,过斜杆与过橡皮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组尝试练习。
2.讲解:教师对跳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跳高的基本知识。
跨越式跳高动作方法:从侧面沿直线助跑,与横杆垂直的夹角约 35~45 度,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应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本节课难点:(1).起跳点位置。(2). 摆动腿摆动的高度。教师示范完整的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针对个别错误动作进行改正。
3.示范:教师进行跳高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跳高的技术和动作要求。
4.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跳高练习,逐步掌握跳高的技术和动作要求。
5.交流: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要求。
八、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2.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进行跳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思考和探索跳高的技巧和方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