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青岛版)第4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青岛版)第4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资源简介

第16课 水蒸发
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
水蒸发是指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水蒸气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因为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人刚从泳池出来会觉得冷,是因为水蒸发吸收了热量。
人刚洗完澡觉得冷,是因为水蒸发吸收了身体上的热量。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夏天往地上洒些水能降温,这是因为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10.探究水蒸发吸热的实验
探究水蒸发吸热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是否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实验材料:水温计、纱布、杯子、水、支架、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用纱布包好、观察温度计的度数。
(2)将包好的温度计放入水中(水温与室温保持一致)。拿出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现象:将水温计拿出水面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
实验结论: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11.当温度升高之后,水蒸发的速度会大大的加快。
12.在一定范围内风速越大,空气的流动越快,越有利于水汽和空气的对流和交换,加快水的蒸发。
13.水的面积越大,蒸发量就越大。
14.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空气流动(通风).蒸发面积有关。
15.实验:加热(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
(1)在两个瓷盘里分别加同样多的水,把一个瓷盘里的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另一个不加热。
现象:加热的瓷盘里的水蒸发得快。
结论:加热(温度高)可以加快蒸发。
(2)把两个面积不同的瓷盘加入同样的水,把它们同时放在阳光下,观察现象。现象:面积大的瓷盘里的水蒸发得快。
结论:蒸发面积大可以加快蒸发。
把两块同样大小、同样湿度的毛巾,一块放在通风处,另一块放在室内。现象:通风处的毛巾蒸发得快。
结论:有风可以加快蒸发。
水与水蒸气的联系与区别:
第17课 水沸腾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借助图表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是在处理信息。
2.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4.冷水变热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5.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一样吗?
答:在山顶和山脚下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越往山顶气压越低,山顶气压低,沸点低,山脚气压高,沸点高。
6.高压锅是怎样把饭煮熟的?
答:因为用高压锅煮饭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所以使用高压锅煮饭更易熟。
7.【实验名称】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笔、计时器
【实验过程】
(1)在铁架台的上面和下面各组装一个铁圈,下面的铁圈垫上石棉网,石棉网上放上少半杯凉水,下面放上酒精灯。
(2)在铁架台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3)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直至水冒泡翻腾。
(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二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会很快从水里冲出。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一般情况下是100℃)时,水会不停地翻滚、冒泡,烧杯里的水不断减少。水冒泡后继续加热,水温不再升高。
【实验结论】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沸腾。冷水变热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再升高。此时的温度称为水的沸点。
【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用法分四步:拿开灯帽,放在一边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2)观察过程中,注意安全,最好佩戴护目镜,观察时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被开水烫伤。
8.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已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
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酒精最少不少于 1/3;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
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
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
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9.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第18课 水蒸气凝结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2.用酒精灯给铝片加热时,要来回移动铝片,让铝片均匀受热。
3.露珠一般出现在清晨或夜晚温度较低的时候,附在叶上的水汽凝结成水珠。
4.生活中的凝结现象:蒸茏中散发“白气”,碗内的开水散发“白气”,水壶内水被烧开后壶嘴冒“白气”。这些“白气”都是液态的小水珠。
5.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的视线。怎样防止小水珠出现?(如何防止车窗起雾?)
答:解决方法有四个:第一,开窗形成对流除雾。第二个开冷风除雾。第三个开热风持续加热除雾。第四个用除雾剂。
6.【实验名称】验证小水珠的形成原因
【实验目的】探究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实验材料】火柴,酒精灯,烧杯,铝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半杯等量温水(不冒热气)。
(2)用试管夹夹取一片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回移动铝片让其均匀受热,再加热4到5分钟;另一片铝片不加热,放在一旁备用。
(3)将两片铝片同时盖在烧杯上,观察两块铝片表面的变化。
(相同条件: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铝片相同、盖铝片的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一块铝片是冷的,一块铝片是热的。)
【实验现象】
加热过的铝片表面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没有加热的铝片表面有小水珠出现。
【实验结论】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形成小水珠。在科学上,我们把小水珠叫作液态的水,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第19课 水的三种状态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2.水在自然界以冰、水、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它们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3.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做了哪些事?(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冷冻保鲜,人工降水,晒衣服,海水晒盐,水缸冻裂等,水的三态变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4.自然状态下有哪些固态的水?
答:冰、雪、霜、冰雹等
5.【实验名称】测定水结冰时的温度
【实验材料】小铁桶、塑料杯、温度计、冰块、食盐。
【实验步骤】
(1)在小铁桶内放少量的水和一层冰块。
(2)把装有少量水的塑料杯放人小铁桶中的冰块上,将塑料杯放在小铁桶中间部位。
(3)在铁架台上挂一支水温计,将水温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塑料杯的水中。
(4)往塑料杯周围继续放入冰块,让冰块包裹着塑料杯,注意冰块的高度不要超过塑料杯杯口。
(5)往冰块上撒食盐,注意观察塑料杯中水的变化,每隔一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记录水的相应温度。
(6)记录水结冰时的温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塑料杯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气态,液态,固态是水的三态。水由液态到气态叫作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到固态叫作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温度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冰、水、水蒸气就是水的三态。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
水的三态变化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有着重要影响。冰具有浮力,可以使得在冬天结冰的湖泊和河流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水体过快蒸发。液态水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蒸气则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发和降水,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