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强化手册(青岛版)第2单元 水循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强化手册(青岛版)第2单元 水循环

资源简介

期中知识强化手册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水循环 知识点
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
知识点:
第5课、雾和云
1.“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这句诗描写的是高空的云和山间的雾。
2.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雾,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
3.制造“雾”
(1)在烧杯中倒入不冒“白气”的温水,杯中除了水还有看不见的水蒸气。
(2)把冰块接近杯口时,烧杯上方会出现一团“白气”。把冰块拿开,“白气”会逐渐消失。
(3)“白气”是杯中的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
4.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5.模拟雾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材料】烧杯、温水、冰块、镊子。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
(2)用镊子夹取一块冰块,接近烧杯口,观察现象。
(3)把冰块移开,观察现象。
(4)重复上述步骤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冰块接近烧杯口,烧杯口有“白气”(“雾”)出现;把冰块移开;“白气”会逐渐消失。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第6课、露和霜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描写的是露和霜会在不同季节出现,主要受温度影响。
2.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冬天,草坪上有霾。冬天的窗户玻璃上也会出现露或霜。
3.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4.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
5.露和霜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露和霜的成因
实验材料 小水桶、冰块、盐
我的猜想 桶的外壁会有水珠
实验步骤
(1).小桶外壁擦干,不留水珠,把冰块放桶里降温,观察桶的外壁。
(2).小桶外壁擦干,不留水珠,往冰块上放些盐之后再放桶里降温,观察桶的外壁。
实验结论
当温度下降但仍高于0摄氏度时,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露。
当温度下降并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小冰晶,形成霜。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霜。
第7课、雨和雪
1.雨和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2.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3.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4.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就是冰雹。
5.雨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雨的形成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铁架台、石棉网、装半杯水的平底烧瓶、烧杯、冰块等。
我的猜想 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形成的。
实验步骤
(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
(2).在烧杯底上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温度更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烧瓶中的水,水蒸发,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受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增多汇成水滴降落下来。
实验结论 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形成的。
第8课、小水滴的旅行
1.
2.我国有句关于雪的谚语“瑞雪兆丰年”。大雪盖在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可以保护农作物不受冻,还能将土地表面和农作物根部的害虫冻死。
3.下雨和下雪都能增加降水量,缓解旱情,增加生活用水的储量。
4.水循环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实验材料 酒精灯 火柴 支架 烧杯2个.玻璃片2块. 水.细沙 水袋.
我的猜想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落到陆地上,循坏往复,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到空气中
实验步骤
1).取烧杯A盛2/3水,放到支架上,放好酒精灯。
2).取玻璃A上面放置一冰袋,成45度角置于烧杯上方。
3).取破璃B上面覆一层细沙,置于玻璃A下方,且稍微倾斜。
实验现象
1).烧杯A里的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冷玻璃A变成小水滴。
3).小水滴落到玻璃B上越积越多。
实验结论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