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项复习-小古文阅读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项复习-小古文阅读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小古文专项复习


01
做题步骤
02
主要题型
03
小古文练习题
第一步:仔细分析题目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第一步:仔细分析题目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题目。我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题目。因为大部分题目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如:郑人买履,陶侃惜谷。
小古文做题步骤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小古文做题步骤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小古文做题步骤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四种类型:①词语解释题
②句子翻译题(包括划节奏)
③内容理解题
④人物形象分析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小古文做题步骤
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句子翻译题(包括划节奏)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纸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划节奏:据意断节奏。
人物形象分析题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①寻找标题或文中直接评价人物的词语或句子。
②通过概括人物形象来了解人物:
a 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b 抓住人物描写;
c 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加以分析;
d 注意人物之间的对比。
小古文解题方法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⑤,揖让进退,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释: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人:商贩。④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
1.文中的孟子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奉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乃去,舍市旁 及孟子长________ 3.翻译句子。复徙居学宫之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昔孟母, ”。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亚圣
在......安家
等到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择邻处
我得到的启发是:孟母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迁居三次。这说明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节选)
大抵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②。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
1.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
2.短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读书要先 , 在此基础上进行 ,这样才能有所得。
3.短文告诉我们读书应该怎样读?请在文中用“_____”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可以知道,熟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熟读
精思
久远不忘,自晓其义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jié)①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②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诘:谴责;问罪。②鞭:抽打
1.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尝出游_________ 聊取之耳_____________
执而鞭之________ 家给人足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文写出“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百姓勒于农植,家给人足”的原因是(原文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我觉得陶侃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
曾经
随便
代词,指持稻的人
丰足
你既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
执而鞭之。
珍惜粮食,关心百姓
·
·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④,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②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③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④公大兄无奕女:谢安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
1.读一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俄/而雪骤。
C.撒盐空中/差可拟。 D.即/公大/兄无奕/女。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兄妹二人中,“兄子”把白雪比喻为__________,“兄女”把白雪比喻为__________。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C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柳絮
撒盐
我觉得把雪比作柳絮更好。因为柳絮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没有这种意境美。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
C
小古文专项复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