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概念的概述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概念的概述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4.1概念的概述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 习 目 标
1.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
基础知识
概念的含义
1.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 的思维形式。
2.概念与属性
(1)属性:事物的 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 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 。
(2)概念与属性的关系: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 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3.概念与语词
概念只有通过 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 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 ,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 。
(2)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相容关系
①含义: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 ,为相容关系。
②种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 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 是相同的。
③图示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2)不相容关系
①含义:两个概念 相同部分,为不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
②种类:不相容关系中有两种特殊情况,即 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两个具有 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 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③图示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概念,其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组至少出一人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一: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
学生们大笑起来,从此把那只没有羽毛的鸡称作“柏拉图的人”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笑话?
自主探究二: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和B“毕业班全体师生”
②A“海南省的城市”和B“海口市”
③A“我校的教师队伍”和B“我校全体教职员工”
④A“河北省”和B“北京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准确把握概念,能为我们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奠定基础。下列是同学们在学习概念的相关知识中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数字技术中,“大数据”和“区块链”是交叉关系
②“马”和“白马”在外延不相容关系上是属种关系
③“元宇宙是网络数字绿洲”是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
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内涵上是反对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概念的概述”的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探究“概念间的关系”这一知识内容时,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例如,“沈阳”和“辽宁省省会”
②乙同学: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马”和“动物”两个概念就是属种关系
③丙同学:矛盾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比赛结果“输”和“赢”就属于矛盾关系
④丁同学: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所以“初中生”与“高中生”是反对关系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23·全国·高二期末)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由此可见,概念( )
①来源于被反映的对象,具有主观性
②经过思维改造和加工,具有客观性
③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
④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具有概括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下图反映的概念外延关系是( )
①相容关系 ②交叉关系 ③矛盾关系 ④不相容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以下定义与“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一定行为的自由”违背的逻辑规则相同的是( )
A.动产是不动产以外的物
B.证据是打官司决胜负的关键砝码
C.商品就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D.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三、课堂小结(自我总结)
四、课后练习
1.(2023春·山东济南·高二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校考期中)概念正确是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假设A、B为两个概念的外延,运用欧拉图来表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相容关系,则下列选项的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全国文明城市”和B“全国卫生城市”
②A“中国”和B“福建省”
③A“马”和B“动物”
④A“先锋模范党员”和B“优秀扶贫干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对下列概念外延的划分,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②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③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④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
A.①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B.②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C.③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D.④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3.中国(a)在亚洲(b),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c),也是发展中国家(d)。以下哪一组图表正确地刻画了上述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
A. B. C. D.
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个对“儿童”下的定义( )
A.正确,是对儿童本质属性的反映
B.正确,遵守了必要的逻辑规则
C.错误,没有概括全部的外延
D.错误,违背了定义不应使用比喻的逻辑规则
5.实体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这一论断( )
①揭示了实体经济的外延
②揭示了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
③揭示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叉关系
④指明了实体经济和物质生产活动之间的种属关系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发小”是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通俗而言就是“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死党、小伙伴”。而外交新闻发言人赵立坚还把“发小”解释为“发言人办公室小伙伴的爱称”。上述两种解释( )
A.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B.表明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C.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都不是概念的范畴
D.违背了矛盾律,两者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7.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因此,在研究命题、推理之前必须首先研究概念。关于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这个词似乎很抽象,很陌生,所以并不是在广泛地运用
B.思想离不开语言,但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并不是十分重要
C.任何一个概念都要借助语词来表达,但是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够表达概念
D.我们掌握概念,不用掌握和了解语词的多样性
8.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指出,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下面关于个人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信息的内涵揭示的是其“量”的规定性,反映的是“有哪些”
B.个人信息的外延揭示的是其“量”的规定性,反映的是“有哪些”
C.个人信息的内涵揭示的是其“质”的规定性,反映的是“有哪些”
D.个人信息的外延揭示的是其“质”的规定性,反映的是“有哪些”
9.(2023·高二课时练习)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并把它们反映到头脑中来,才能产生“人”的概念。这说明( )
A.“人”的概念等于人本身 B.“人”的概念只抓住“人”的共性及本质属性
C.“人”的概念专指某个具体的人 D.“人”的概念与人之间没有关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