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空气(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空气(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1.空气的组成、作用。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一)导入新课
相较环境恶劣的太空,地球却是生命的绿洲,这全归功于大气,它是保护我们的屏障。从我们生活的地表,到山巅云层,直至宇宙边缘,是空气庇护着我们。
(二)新课讲授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空气,它是一种气体吗?1773年10月,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减少约1/5。加热红色粉末,得到汞和氧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
步骤1:汞+氧气氧化汞;
步骤2:氧化汞汞+氧气;
步骤3:步骤2得到的氧气和步骤1剩余的氮气混合,得到“原来”的空气。
实验说明
1.密闭容器内氧气与液态汞反应,气体减少导致压强降低,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密闭容器内被消耗的氧气体积等于玻璃钟罩内吸入的液体体积,将隐形的东西显性化,测出氧气的含量。
2.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人们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氮、氙、氡等稀有气体。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2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老子写过“一气化三清”,意为气是无所不包的,氧气混合在空气里。我们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用品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②药品:红磷、水。
选择的药品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该药品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态或液态,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忽略不计。不能用木炭、硫、铁丝、镁等代替红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归纳总结
巧记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操作要点
导管注水要提前,
红磷足量是关键,
保证装置不漏气,
冷至室温后读数。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思考讨论
能否用碳、硫、铁代替红磷?
不能。碳、硫的燃烧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知识拓展
1.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的原因:
(1)装置漏气;
(2)红磷的用量不足或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
(3)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注意事项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红磷要过量;
③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 ④弹簧夹要夹紧;
⑤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要快;
⑥塞塞子要迅速;⑦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⑧烧杯中的水要足量。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成分 氮气N2 氧气O2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空气成分巧记忆
无处不在是空气,体积分数要牢记,
莫与质量混一起,氮七八、氧二一,
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注意: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也可能有所不同。
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比较稳定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地区和气候而异。如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则水蒸气含量就大。
知识点3 纯净物和混合物
物质按组成成分的多少如何划分?
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不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空气,矿泉水等。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可以用N2来表示;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为O2、CO2等。红磷(P)和五氧化二磷(P2O5)也是纯净物。
归纳总结
1.纯净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海水,河水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在化学中属于纯净物。
2.带“混合”字样的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冰水混合物(纯净物);带“纯净”字样的不一定为纯净物,如:纯净的空气(混合物)。
(三)巩固练习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 )
A.N2
B.CO2
C.O2
D.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故选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选B。
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故选B。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单质
B. 空气纯净物
C. 空气是混合物
D. 空气成份,按质量计算,氧气为21%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21%,故D错。故选C。
5.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A.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防止热的生成物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因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为了观察水进入瓶中的体积,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不符合题意;B.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防止胶皮管漏气,不符合题意;C.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减少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逸出,减少误差,不符合题意;D.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做法错误,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会小于五分之一,符合题意。故选D。
(四)课堂小结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2.空气的成分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本堂课通过对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到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在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模仿设计,此实验是模拟科学家的实验,有部分学生进入误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