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变阻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4《变阻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变阻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变阻器(如滑动变阻器、旋钮变阻器等)。
学生学会将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并能调节其阻值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中的变阻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验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变阻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实验探究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理解变阻器如何通过改变自身电阻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数据的正确记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变阻器相关知识的动画或图片。
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准备:
预习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课堂要点。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些电器可以调节亮度或音量吗?是什么元件在起作用?”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变阻器,它是电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件,可以帮助我们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新课讲解】(25分钟)
1. 知识点详细讲解(10分钟)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讲解不同类型变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滑动变阻器通过滑动触头来改变电阻,旋钮变阻器通过旋转旋钮来改变电阻等。
强调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调节电流、分压等。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对话,让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2. 实验探究(15分钟)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等。
实验步骤:
a.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连接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接入方式。
b.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置,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和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c.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电路连接要正确、牢固;测量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注意实验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互动环节】(5分钟)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使用变阻器的经验和技巧。
提问与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提升】(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不同类型变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探究结果。
强调变阻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在家庭电路、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变阻器的相关问题。
五、课后练习
选择题
1.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的____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一个标有“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它的阻值变化范围是____Ω.
2.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瓷筒可以用胶木筒代替
B. 接线柱应有两个,有四个接线柱的不能用
C. 线圈可以用裸导线绕制,也可以用带绝缘漆的铜线绕制
D.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与线圈接触处,彼此是绝缘的才对
3. 旋动旋钮式变阻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电阻丝的长度发生变化 B. 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发生了变化
C. 电阻丝的材料发生了变化 D. 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发生了变化
4.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的____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一个标有“5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其中“1A”的意思是____.
填空题
1.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的,说明了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除此之外,导体的电阻大小还与____、____有关(填写两个因素).
2.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____来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____大小.
3.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2A”的字样,其中50Ω表示____,2A表示____.
4. 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它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电阻线的____来改变电阻的器件,当电阻线作滑片处于它的最____处时(填“大”或“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
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变阻器的原理、类型、使用方法和实验探究等知识点。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否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教学方法方面:
分析导入环节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反思实验探究环节是否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实验设计或指导方式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评估学生互动环节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方面: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 后续改进方面: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探索更多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利用仿真软件或动画演示等。
加强与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阻器现象和科技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