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简介

遵守规则的教案
【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当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他们在进行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以及各种规则规范。如何让学生自觉去遵守规则,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只有首先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只有懂得了要遵守规则,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不同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正当需要,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之心,认同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
2.树立正确的自由观,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3.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4.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自觉遵守规则。
【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如何维护社会规则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大家都乘坐过公交车,那么请问在上公交车之前,等车的人们是文明有序排队上车还是插队推搡着上车呢?你支持哪种方式?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我们都支持文明有序排队上车。因为这样合情合理,既不浪费大家的时间,还能保持心情愉快。这也是我们遵守规则的表现。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时内容——遵守规则。
【新课讲解】
(一)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二:《生活现象大家说》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遵守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的例子吗?课件图片中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因为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再分析这些实例的影响,让学生更加理解在公众场合我们规则的重要性。再有针对性的分析课件中三幅图片中的现象,让学生更加切实的感受到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板书)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板书)
设问: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不是意味着有规则就有约束,有约束就不自由,规则太多对生活会带来诸多不便呢?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板书)
探究活动三:播放视频《“中国式过马路”理由万千》,做课堂小调查:
同学们,你们闯过红灯吗?为什么?
如果有交警在,你们还会闯吗?
同学们,你们认可视频中行为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有些同学严于律己能够做到自我约束(自律),如果做不到,我们就需要有老师、家长、社会的监督(他律)。而中国式过马路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规则的漠视,遵守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
设计思路:通过课堂调查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需要自律、他律。通过学生理性分析视频《“中国式过马路”理由万千》让学生理解,我们要遵守规则就需要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
二、自觉遵守规则(板书)
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板书)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板书)
探究活动四:
假设你来当一天的交通劝导员,在你工作中如果遇到了不讲理的行人闯红灯,你是如何劝导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对话。要求内容积极,思想健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生操作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要自己遵守规则,还要对于其他不遵守规则的人积极劝导,当然劝导有一定的技巧,要做到“有礼”、“有理”、“有节”。
设计思路:通过本活动的设计,希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一定的劝导技巧。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对于规则我们不仅要做到自觉遵守还要做到坚定维护规则。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板书)
1.坚定维护规则(板书)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探究活动五:思考如果遇到“不善”的红绿灯,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不适应我们生活需要的,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设计思路:通过进一步深化对交通规则的认识,让学生理解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不是完美的。
积极改进规则(板书)
(1)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怎样自觉遵守规则?我们要坚定地维护规则我们如何改进规则呢?下节课在讲解。 学生谈本节课收货,齐声朗读。 巩固新知, 情感升华。
【布置作业】
(一)布置作业
1.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如“禁止闯红灯”“禁止大声喧哗”“禁止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之所以要有这些规则,是因为(D)
A.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有了社会规则,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C.有了社会规则,公民就能任意行使权利
D.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2.荆州秀才王密深夜拜见杨震时,带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杨震身上体现的品质是(A)
A.自律 B.他律 C.法律 D.风俗
3.“法律之内完全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A.公民的自由是随心所欲的
B.公民拥有绝对的自由
C.公民的自由受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D.遵守法律就意味着失去自由
4.“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许衡的话告诉我们(B)
①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我约束、严于律己 ③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等外在约束 ④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的话说明了(C)
A.我国的社会规则还不完善
B.公民要随意行使自由和权利
C.公民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D.遵守社会规则就是做到他律
6.《民法总则》作出多处修改说明(A)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我们要将规则外化于行
③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 ④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怎样对待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六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安排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活动五的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别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