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九年级
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未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40分)
(一)甲骨惊世界,中华文明传
◎完善知识展板
“一片甲骨惊世界,蕞(zuì,形容小)尔一邑震寰宇。”郭沫若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一片甲骨”,指的是汉字源头甲骨文;蕞而“尔一邑 ① ”,便是甲骨的最早出土地——河南安阳yīn ② 墟。
【A】细细品味这些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笔力道勾、意态天真,展现出3000多年前先民的创造力跃然眼前。中华文化就在这一笔一画中奠 ③ 定了基石。
【B】“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000多个,目前可释义、可读、可识的约1500个。”专家宋镇豪感kǎi ④ 道,“一代代研究者在小小龟甲兽骨上探索精微的内涵,为研究古文字演变无所不为,一个个学术谜团因此解开。”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甲骨文也“火”了起来。【C】“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让甲骨文成为数字空间里的社交新宠。
【D】汉字生根在中华大地上,绵延千载,记录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富有活力。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1.填写展板中空缺的字音、字形。(4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展板文字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遒劲 B.精微 C.无所不为 D.当之无愧
3.展板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感受汉字魅力
4.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书法本是个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也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 “永字八法”是书法笔画的八种基本类型。请参照示例,任选一种笔画写一句话,鉴赏“永”字的笔画之美,句式不限。(请回避示例笔画)(4分)
示例一:你看那一点,像高峰坠石,在形态之外更让人理解生命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立文化自信
5.在古文字视角下,我们阅读古典诗文能感受别样的美感,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请将下面诗文补写完整。
(10 分)
字象与意象 诗文积累
山 千种风貌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目 遇之成色用 (3)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兼葭》) (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鸟 形神毕肖 (5)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其五》) (6)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春 破土而出 (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千帆竞发,万木逢春的 昂扬景象,用以劝慰好友白居易。 (8)面对暮春百花纷谢,美好 易逝的时刻,李商隐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
(二)孝亲百善先,敬老美德佳
6.班级正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8分)
(1)下面是汉字“孝”的演变过程,其字形演变始终体现着“老者在上,小子在下”的构字特征。请你据此探究“孝”字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分享生活中主动践行“孝亲敬老”的经历。请完善下列对话。(3分)
小宏:我成绩有了进步,回家就主动分享给爷爷,他也为此高兴。同时,我还主动教会了爷爷使用微信浏览朋友圈,爷孙俩其乐融融。
小渝:你这不能算作孝敬长辈,不符谷“孝”字的内涵。
小树:我不认同小渝的观点。因为 ① 。我认为在当下“孝”字的内涵也包含 ② 。
(3)适逢同学小语的太爷爷过九十大寿,同学们给小语出主意:请他从书法名家窦老师写的对联中选择一副作为贺礼。( )(3分)
A.年逢花甲福满满,寿奕子孙乐融融 B.九老曾留千载寿,十年再进百龄觞
C.吉日迁居万事如意,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D.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评论助研读,名著照万象
7.请你为《红星照耀中国》《简 爱》各选择一条合适的评论,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对评论进行阐释。(8分)
评论1:小说的逻辑是将人打出“常轨”,偏离正常的生存状态,突破常态心理结构,并把潜在的意识、人格挖掘出来,在情感的失衡和恢复平衡的过程中,揭示人性的奥秘。
评论2:纪实性作品,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类作品,为读者带来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既能观照历史也可映射未来。
评论3:与其说这部作品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目标的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人的信仰启示录。这部作品,极严格地按照当时的意识形态和已有文学写作规范创作而成。
(1)我为《红星照耀中国》选择____________,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4分)
(2)我为《简 爱》选择____________,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 11题(15分)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凡公①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②丰乐③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④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⑤,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⑥《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⑦优游⑧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⑨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⑩.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注释:①公:欧阳修。②即:至h③丰乐:丰乐亭,为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④醒心:醒心亭,处于滁州西南丰乐亭东山上,也为欧阳修所建。⑤滋:滋生、蔓延。⑥韩子退之:韩愈,字退之。⑦君:指宋仁宗。⑧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⑨夷狄:泛指少数民族。⑩隅:角落。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 B.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俱备
C.名之者谁/名之以见其实 D.或醉且劳矣/或遇其叱咄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选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多用对偶句进行描摹,如“负者歌于途”对应“行者休于树”,描画滁人之游,生动传神,也令音韵谐美。
B.甲文叙事角度巧妙,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似旁观者,既避免了第一人称写作给人以炫耀政绩之感,还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趣。
C.乙文语言简练精准,以“饮”和“望”两字,概括区分了“丰乐”和“醒心”二亭不同的用途:前者用于饮酒,后者用于览胜。
D.甲、乙两文恪守传统“记”文以记事为主的规范,都记录欧阳修与众人游乐的事迹。同时,融入了一定的抒情、议论,削弱了作者的主体性。
11.一方山水,两座名亭。欧阳修借“醒”与“醉”所传达的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2 16题。(22分)
路过,路不过
张一白
①2016年冬,我开始读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剧本。
②那时,离我2007年拍《好奇害死猫》已经9年,离2009年拍《秘岸》也7年了。这两部电影,开始也并非专门为重庆而作,都是我在读剧本时,强烈地嗅到了一种味道,才决定在重庆拍的。
③多年来,我就如风中之犬,等待着能再次嗅到那专属于这个城市的人间味道。读完剧本,我就给张嘉佳提了一个要求,虽然故事写的是南京,但我一定要在重庆拍,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④后来,朋友老周一直跟我说要把印制二厂的老厂址做成文创园的设想,我拗不过面子,同意去二厂逛逛。没想到,这却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
⑤那天在下雨,二厂几乎还是一个废墟。我们沿着楼梯一层层往上走,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味。但每层楼梯拐角的窗户都吸引着我,窗框破烂不堪,绕着蛛网,就像一个个奇妙的取景框,一层层引导着外面的风景,野生的树丛,矮旧的楼房,对岸的远山,灰暗的天际,那些还残留着的碎玻璃上,仿佛能听到溅落的雨滴声,急促而清晰。跨上天台,那条穿城而过的嘉陵江,伴着急促的雨滴和涌动的云层,奉的一下,扑面而来,令人瞠目结舌。
⑥老周还在喋喋不休着关于天台的设想,我置若罔闻。走过湿漉漉的地面,站在天台最边沿,望着雾茫茫的远山近水,我不经意地问:“我打算把‘全世界'的主场景放到这里拍,可以不?”那个时刻,我已经知道,在这部电影里,这个城市的人间烟火才是真正的主角。
⑦多年前,我家就住在距印制二厂不远的枇杷山后街。那是两幢青砖楼围成的一个院子,里边住户很多,有一家入阁楼外就是一方天台,那里到处都是杂草和青苔,裂缝还用泥巴、水泥轻率地抹了两下填平。大人出差时,他家孩子就招呼全院的娃儿去他家玩。
⑧在光线充足视野辽阔的天台,我们总是有无尽的少年力气和想象力,把这个方寸之地当成游乐场,当成舞台,当成战场,搬演着各种有头无尾的戏剧故事。晚上就把纸壳做的幻灯机支起来,用手电筒光把画在糖果纸上、玻璃片上的人形,投在晾在天台的床单上,一齐哼着音乐,学着电影中的台词,放着我们自己的电影。也许那就是我最早的电影实践了吧?
⑨盛夏热浪袭人,大人们都出来歇凉,在院坝和街头,高谈阔论,说古论今。而我们却在天台上,顺着屋脊,踩着瓦片,爬到高处,纵目远望,忧愁着自己何时才能长大成人。热风从指缝和两腿之间,缓缓吹过,穿透身体。在风中依稀能听到瓦片破碎的声音,其实那是骨节在隐秘地拔节生长。
⑩在重庆,如果说上坡下坎的巷子、曲里拐弯的街道是它的日常生活的地图手册,而那些隐身在高楼大厦、居民楼之上的天台,就是人们欲望和梦想的栖息之地。
天台成了我拍重庆的最重要的视觉元素。我始终觉得《好奇害死猫》从剧本到成片,廖凡演的那个在生活底层奋斗的小保安,在楼顶天台的一角望着远方顺流而下的长江的那幕场景,才是我内心最隐秘的场景,他的远眺就是我的远眺,他的视线就是我的视线。世界如此喧嚣,只有伫立远望家乡,才会力量渐
若干年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中那个天台上的广播电台,邓超饰演的主持人的娓娓诉说,不就是对都市苦闷和压抑生活的宽慰和回应吗?电影开头,每每看着镜头中天台上的广播电台,隐约于千山万水的朦胧烟雨中时,我就想告诉大家:那是我的天台,再冷的夜,也会有灯光;再大的雨雾,也会有遮挡;再无助的时候,总会有千家万户,人间明亮。
2018至2019年,回重庆在母校拍《风犬少年的天空》时,我只有一个想法,要拍学校楼顶的天台。其实现在的校舍并非我当年读书时的那座楼,准确地说,我就没在这个校舍上过学,可不知为何,我就有这么一个奇怪而固执的念头,觉得那里一定会有一个天台,那里一定埋藏着许多青春的秘密和愿望。只要 上到那宽阔的天台,就能晒到炽烈的太阳,吹到呼啸的风。
许多个在校园拍摄的昼夜晨昏,看着在天台上奔跑跳跃的彭昱畅他们,我总会蓦然惊觉,很多很多年前,在那里曾经也有个登高远眺多愁善感的身影,那就是少年的我自己。
(选自《芙蓉》2023.4,原文有删改)
【散文 内容梳理】
12.请概括本文围绕天台写的四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 写法思辨】
13.编辑统稿时不慎删去了以下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段文字应放在文中哪两个自然段之间?说说理由。(4分)
在我看来,都市的人生何其渺小、脆弱和孤独。我原本想把电影中那间广播电台设在重庆解放碑商圈的高楼之中,让它兀自耸立都市中空,置身玻璃丛林。
[A]③④之间 【B】 之间
应放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 语言品味】
14.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跨上天台,那条穿城而过的嘉陵江,伴着急促的雨滴和涌动的云层,轰的一下,扑面而来,令人瞠目结舌。(品味加点词表达效果)(3分)
(2)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世界如此喧嚣,只有伫立远望家乡,才会力量渐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 视角明晰】
15.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作为体验主体的过去视角,即过去的“我”;二是作为回忆主体的现在视角,即现在的“我”。请结合本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交织运用双重视角写作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 情思探究】
16.本文情感细腻,思考多元。请你联系链接材料,探究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思。(4分)
链接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7 20题。(18分)
【材料一】
①中国古代的艺术具有一种飞动的美感。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而中国古代雕刻常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②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兴旺,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③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④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不但有动物,还有人。
⑤不但建筑内部,就是整个建筑的外在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材料二】
“亚运美学里的中国风”点亮梦想、惊艳世界,堪称用“美”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记者:将“中国风”与体育精神相融合,成为大型体育赛事设计美学新趋势。如何看待近年来体育赛事设计中洋溢的“中国式浪漫”?
蒋玉辉(四川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总设计师):向传统借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体育场馆设计的重要价值取向。近年来,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体育场馆,其设计和审美理念悄然发生变化,从过去相对粗放式的设计向着更细腻、更有文化底蕴、更追求品质的方向转变。比如,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传统自然观和空间营造理念。其外立面创新使用“外实内透”的隔栅设计,满足了场内观众“望山见水”的需求,突破了传统体育场馆相对封闭的空间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屋顶“太阳神鸟”图案、落客区的“神鸟”照壁雕刻等,则于细节营造中彰显厚重的地域文化。
记者: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大型体育赛场设计美学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大众的共鸣共情?
袁由敏(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主设计师):如果说视觉形象是地表上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它所承载的内涵就是地下不可视的发达根系,它们既联系着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教育等,也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神之花发于文化之根,文化乡愁源自精神传承。元代画家黄公望于富春江畔,绘就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如今这幅画“跃动”在亚运会射击综合馆。该场馆设计从《富春山居图》尾端的山形轮廓中取材,并采用传统飞檐斗拱的建构理念,微微反曲的屋顶悬挑而出。场馆整个东侧及南侧的立面上,3万多块铝合金单元格栅,以“百叶为笔,阳光为墨”,用不同的投影面积,勾绘出一幅“活”的《富春山居图》。
蒋玉辉:因地制宜,贴近大众的生活和情感,发挥好审美引领作用,体育场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比如凤凰山体育公园主场馆,设计师从传统茶文化生活中提取“盖碗茶”这一元素,并将其融入足球场设计,使当地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与文化生活产生关联,从而建立起人、场馆、城市之间的情感联系。
——(选自《人民日报》2023.10.8,第八版《让世界读懂中国的“美学之窗”》,有删改)
【材料三】
17.根据几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走砸的一项是( )(3分)
A.一件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上有植物花纹,按宗白华先生说法来推断,其很可能是唐代以后的作品。
B.近年来体育赛事设计中洋溢的“中国式浪漫”,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C.视觉形象根植于文化,其枝繁叶茂的结果是文化之根和精神传承共同使然,所以要重视文化和精神。
D.凤凰山体育公园的设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其设计美学能够更好地引发大众的共鸣和共情。
18.以下是根据材料一设计的思维导图,哪项最符合选文的写作思路?请说明理由。(4分)
我选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古代建筑“整个建筑的外在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但有人认为古代建筑这种的外形动态之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已然淡化。你是否同意后者看法?请根据材料二、三整理出两则事实论据支持你的观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体现“飞动之美”、呈现体育场馆新型设计和审美理念、引发“大众共情共鸣”等角度为龙兴足球场落客区(含观众座位区和观众进退场区)提供三条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
目前龙兴足球场落客区设计(如上图所示):观众座位分区线条为直线,无线条起伏;座位区整体色彩暂以白色为主,兼以红、橙点缀;看台廊檐天花板为混凝土平面。观众进退场区通道墙壁为大理石平滑立面;走廊地面为灰色防滑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5分)
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真是想不到,小小的鲁国竟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真是想不到,活泼机灵的闰土多年后竟会变得辛苦麻木;真是想不到,一只小狗竟能映照出堂堂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性;生活中也有太多的想不到,有时真想不到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真想不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
请以《真是想不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2)初三年级计划在寒假期间开展红色革命文化研学活动。你作为初三年级学生代表,请选择重庆一处红色革命文化纪念地作为本年级此次研学活动目的地。同时,给校长写一封信,请他支持该活动,并划拨相应经费。
答案
语文知识及运用(40分)
甲骨惊世界,中华文明传(24分)
(4分)蕞尔一邑 yì 殷墟 奠diàn定 感慨
(3分)C 【解析】“无所不为”贬义词,意思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
(3分)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展现出3000多年前先民的创造力”和“3000多年前先民的创造力跃然眼前”两种表述杂糅。B项语序不当,D项宾语残缺,“记录着”后面需要补充“的历史”。
(4分)示例1:你看那一竖,如中流砥柱,让人感受到正直坚毅的力量。
示例2:你看那一横,潇洒如流云,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的领悟。
示例3:一竖写出,如同枯瘦老藤,写出对坚强生命的致敬。
(评分标准:选择+形态+联想,标准放宽点)
注意:1.必须择取图片中“永”字的其余7种笔画之一;2.正确把握字形笔画形态,给2分;并合理联想,挖掘出情思、人格的内涵,给2分。)
(10分)(1)山岛竦峙
万里赴戎机
白露未晞
静影沉璧
飞鸟相与还
征蓬出汉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2分)(1)“孝”的上部是个老人,下部是个“子”,可以推知就是子女尽心尽意地扶持、侍奉、赡养长辈。
(评分标准:围绕这字形上“老”下“小”进行推测,明确子辈、长辈的关系,答出“承担”扶持、侍奉、赡养的相关语意即可,不用解释字形。)(2)(3分)①孝顺不仅是赡养、照顾长辈生活等物质方面(2分)
②还包含了陪伴、达成期许、聆听想法等精神层面的孝顺或填沟通、倾听、体谅(方式)、关怀、理解、耐心(心态)(1分)
(评分标准:针对情境中当下孝顺老人的方式或者心态的转变,概括归纳出与6(1)题答案有别的词语。)(3)(3分)B 【解析】首先关注对联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关键词,根据是否贺寿联进行排除。C项中的“迁居”一词属于恭贺乔迁,D项中“齐眉”“比翼”等与祝福爱情和谐相关,故可以排除。同时题干中说明“太爷爷过九十大寿”而A项中“花甲”指六十岁,所以最佳选项为B。
(8分)
(1)(4分)选择:评论2。(1分)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作品,作者斯诺通过实地采访,真实地介绍了中国红色革命的原因、毛泽东等红色革命领导人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经历等情况(2分)打破了当时国民党对中国红色革命的歪曲与毁谤,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1分)更让全世界窥知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并预知红色革命可能改变中国未来(1分)。第一次以外国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红军历史。(新视角1分)
(评分标准:选择1分+真实性2分+新视角、观照历史或映射未来任选1分)
(2)(4分)选择:评论1。(1分)示例:简年幼时就被打出了生活常轨。年幼时父母双亡,疼爱她的舅舅也离世,其孤苦无依的独生,就是偏离正常的生存状态(1分),在本该享受爱与温暖的年龄感受到是舅母的冷漠、精神虐待甚至是表兄的暴力。简这一被打出常轨的经历成了她反抗性格形成的土壤,环境的不和谐让她在失衡与寻找平衡中,变得极度谦卑(自卑、敏感、孤僻)又极度自尊,以至她一生都在为寻求公平、平等、尊严而努力(2分)。
(评分标准:选择1分+偏离常轨1分+人物性格特点2分)。
注意:学生能够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对评论要点进行分点阐释即可。
8.(3分)A 【解析】野芳发而幽香,发:开花。朝发白帝,发:出发。B选项,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俱备,时:季节。C选项,名之者谁/名之以见其实,名:命名。D选项,或醉且劳矣/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9.(4分)(1)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意趣。
10.(3分)D 【解析】《醉翁亭记》同《岳阳楼记》一样,到没有恪守传统“记”文以记事为主的规范,多用骈偶句,融入了更多议论、抒情的成分。这种写法创造了宋代游记散文铺排议论的模式,增强了抒情倾向和文学色彩,是游记从文体本位向审美本位转变的经典之作。
11.(5分)11题评卷建议:
建议采取分层赋分。
若学生作答“醒”与“醉”表达了欧阳修相同情志并能够从纵情山水和与民同乐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给5分,角度不全则扣两分。
若学生作答“醒”与“醉”表达了欧阳修不同情志,并能够清晰、精准地围绕文本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情感内涵的丰富程度不同,即《醒心亭记》还包含了替君主分忧,替人才呼吁,替生民、万物用心。上述答案最多给3分。
【解析】关于作答不同情志的不合理性分析:此处不同是理解为情志不同,还是情志表达的语言和方式不同?即《醉翁亭记》中“醉”是表象,“乐” 是根本。那么我们也能理解“醒”也是表象,两文都是借亭抒情。再者就是我们如何理解“与民同乐”的内涵,这应该理解为儒家士子的政治追求,需要全面理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当然也包括了替君分忧、兴修学堂等方面。(教参内容)
(评分标准:相同1分+内容分析各1分+与民同乐2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文学类文本(22分)
12.(4分)①和朋友在二厂天台,我确定“全世界”电影的主场景拍摄地。②少年时在伙伴家天台,玩乐游戏(少年时在伙伴家天台,搬演戏剧故事、放映“电影”);③盛夏在天台眺望远方,忧愁成长。④拍《好奇害死猫》时,与在天台远眺的电影角色产生共鸣。⑤在母校天台拍《风犬少年的天空》,回想年少时的自己。
评价标准:每点1分,其中少年部分分开概括也可每点得1分。(5选4)
13.(4分)选择A。该段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我”读剧本后,确定重庆为拍摄地(1分),“我原本想”与下文“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相呼应,也为下文我更换主场景拍摄地做铺垫(1分),使文章结构严谨,意脉流畅(1分)。
14.(6分)
(3分)拟声词(听觉或营造视听共生的表达效果)(1分),生动写出了嘉陵江呈现在眼前的突然,突出其给作者带来的巨大视觉冲击力、声势浩大、猝不及防(1),表达作者观景产生的强烈震撼感(1分)。
评分标准:手法1分+特点1分+情感1分
(3分)现代都市生活有很多苦闷和压抑(这个世界充满喧嚣,生活、奋斗不易,都市人生何其渺小、脆弱和孤独)(1分),但家乡承载了童年的快乐、亲人的温暖、成长的历程,那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1分),能让自己在面对复杂喧嚣的世界时,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1分)。
评分标准:怎样喧嚣1分+从家乡获得什么1分+什么力量1分
15.(4分)作者有时运用体验主体(过去视角)对过往进行记叙、描写,比如运用体验主体回忆年少时在天台游戏、播放“电影”、登高远眺(2分);在抒发情感和表达感悟(议论)时运用现在视角,比如看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开头的电台后,运用了回忆主体(现在视角)抒情议论(2分)。
(评分标准:过去的我内容2分+现在的我的内容2分)
注意: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如何交织运用双重视角即可,对视角的分析可以结合文中其他情节内容。
16.(4分)①从选择电影拍摄地来看,作者表达了对故乡深深地眷恋(1分);②从回忆年少时在天台的游戏、远眺场景来看,作者表达了对年少时光的怀念(1分);③从作者与电影角色产生的共鸣来看,作者对能够给自己带来力量的家乡充满感恩(1分);④成年后,理解和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梦想、追求和挣扎、苦闷和压抑(该点为必答点,意合即可)(1分)。⑤渴望用电影艺术传播温暖和力量,给予观众以宽慰(1分)。(答案4选3)
(二)实用类文本(18分)
17.(3分)答案:C。【解析】“视觉形象根植于文化,其枝繁叶茂的结果是文化之根和精神传承共同使然”表述有误。从材料二袁由敏的说法“视觉形象是地表上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它所承载的内涵就是地下不可视的发达根系,它们既联系着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教育等,也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得出:视觉形象根植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教育等,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18.(4分)选择A。(1分)材料一第①段首先开宗明义,陈述观点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具有一种飞动的美感。”,第①段其余内容和第②段内容则是通过事实论据对该观点进行阐述,(1分)故①②段写作逻辑为并列关系;第③段进一步得出“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的观点(1分);第④⑤段从“内部”和“外在形象”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飞动之美”进行分述,(1分)其为并列关系。
评分标准:选择1分+①②段1分+3段阐述1分+④⑤段阐述1分
(5分)不同意。古代建筑这种的外形动态之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没有淡化(或仍然延续)(1分)。事实论据一:亚运会射击综合馆采用传统飞檐斗拱的建构理念,微微反曲的屋顶悬挑而出(2分);事实论据二:重庆两江新区龙兴足球场曲线宛如跃起腾飞、盘旋上升的巨龙,同时在设计也融入了“火凤凰”、“飞轮”和“风车”的动态概念(2分)。(例举亚运会射击综合馆墙体立面的《富春山居图》设计也可给分,但例举东安湖体育公园屋顶“太阳神鸟”图案、落客区的“神鸟”照壁雕刻的设计不得分,这属于细节,突出的是地域文化,而非建筑“整个外在的形象”。若回答同意后者观点,只能用“凤凰山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作为印证材料,最多得3分。)
评分标准:材料二论据+材料三论据
20.(6分)
①体现“飞动之美”角度的改进建议:看台廊檐天花板可以用“火凤凰”图案装饰(1分)。早在《鲁灵光殿赋》就有将凤凰图案作为建筑内部装饰的记载,体现了“飞动之美”。(1分)(学生回答座位分区线条调整为曲线,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②呈现“体育场馆新型设计和审美理念”转变角度的改进建议:观众进退场区通道墙壁的大理石立面雕刻上“火凤凰”图案(1分),是“古代巴人重要图腾,体现传统文化”,能够“于细节营造中彰显厚重的地域文化。”(1分)
③引发“大众共情共鸣”角度的改进建议:座位区整体色彩调整为以红、橙色为主,兼以橙、白色点缀(1分)。红、橙色能够体现重庆“勇于拼搏、火热向上城市气质及红色城市基因”,进而实现“因地制宜,贴近大众的生活和情感,发挥好审美引领作用”。(1分)(学生回答进退场区通道墙壁立面雕刻“飞轮”图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评分标准:建议+理由(理由一定来源于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