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简介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和阐述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掌握欧姆定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验证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适用性。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验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使学生认识到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欧姆定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开关、灯泡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欧姆定律相关知识的动画或图片,以及实验演示视频等。
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准备:
预习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课堂要点。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吗?它们是如何在电路中相互作用的?”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将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的电路问题。”
【新课讲解】(25分钟)
1. 知识点详细讲解(10分钟)
讲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I = U/R,强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正比和反比关系。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各支路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结合实例,讲解欧姆定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方法。例如:在串联电路中,如果已知电源电压和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求出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在并联电路中,如果已知各支路的电阻和电源电压,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的电流等。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对话,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其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2. 实验探究(15分钟)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适用性,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开关、灯泡等。
实验步骤:
a. 串联电路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串联电路,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连接以及电阻箱的接入方式。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值。分析数据,验证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适用性。
b. 并联电路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连接以及各支路电阻的接入方式。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各支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值。分析数据,验证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适用性。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电路连接要正确、牢固;测量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注意实验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过程,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互动环节】(5分钟)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提问与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回答问题。例如:“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有哪些实际意义?”等。
【总结提升】(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方法、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强调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掌握了欧姆定律,我们就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的电路问题。”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欧姆定律的相关问题。例如:“如果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会对电流和电压产生什么影响?”等。
五、课后练习
选择题
1. 关于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电压一定时,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D.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2. 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且R1>R2,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I1与I2的关系是( )
A. I1>I2 B. I13. 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两端的电压为1.5V,R2两端的电压为4.5V,R1+R2=600Ω,则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 )
A. 100Ω、500Ω B. 500Ω、100Ω C. 300Ω、300Ω D. 200Ω、400Ω
4. 有两个电阻R1和R2,且R1A. R1和R2串联 B. R1和R2并联
C. 只接入R1 D. 只接入R2
填空题
1.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用公式表示就是____;它的两个变形公式是____、____。它是____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9世纪初期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2. 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变形得R=U/I,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3. 两个电阻甲和乙,电阻值分别为20Ω、40Ω,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则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____。
4. 把电阻R1和R2与一个电源、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串联电路,接通电路后,如果小灯泡越亮,说明连入的电阻越小,请说出这种判断的依据。这种根据灯泡的亮度比较电阻大小的方法存在什么不足?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
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公式和应用实例等。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电路分析问题。
2. 教学方法方面:
分析导入环节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反思实验探究环节是否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实验设计或指导方式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评估学生互动环节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方面: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 后续改进方面: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探索更多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如利用仿真软件或动画演示等。
加强与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电路现象和科技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