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对金属腐蚀原理的探析,加深学生对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初步建立化学电源的基本模型,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及模型认知能力。2. 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据推理得到实验结论,初步形成分析推理、对比归纳的能力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3. 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激情,感受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学习者特征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初步理解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原理与电解池原理的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加考虑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思维、探究能力。2.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实验,学生对此充满了期待。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电化学防护原理。难点: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原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以小组合作及实验探究的形式突破。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义环节一 探究保暖贴的发热原理 学生结合保暖贴说明书思考发热原理 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设计问题,引发思考环节二 探究保暖贴发热原理中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究铁-碳-食盐水是否形成原电池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探究电极产物 结合资料卡片信息,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环节三 构建金属腐蚀模型 从装置维度和原理维度思考构建模型 模型构建,掌握学习方法环节四 探究析氢腐蚀原理 结合文献研究数据分析解释 SO2、NO2 会加重钢腐蚀原因。 文献研究,探析原理环节五 完善金属腐蚀模型 结合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原理完善模型 模型完善,模型应用环节六 探究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 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为港珠澳大桥设计防腐方案 学以致用,培养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节七 金属腐蚀的应用 了解金属腐蚀虽然带来巨大的危害但是仍可以被应用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培养学生对事物发展的认知。环节八 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演示情景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九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和思路,设计一款食品脱氧剂 学生通过教材资料及所学知识,设计食品脱氧剂。 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