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课前预习
(一)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
含义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必要性(原因)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在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和 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部门集中决策)
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和消费者分散决策)
3.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 、供求、 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 ”,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 ②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③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拓展:供求,即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 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
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 ①“不能调”:对一些非商品性生产部门,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②“不让调”:如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不能由市场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③“调不准”: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弊端) ①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 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②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③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
单靠市场调节的危害 ①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②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 ③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④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二)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 含义 (是什么) 市场的基本要素: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 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构成的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整体。(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
为什么 要建设 (1)地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 (2)原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怎样建设 (1)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像体育竞赛离不开竞赛规则一样,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①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②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
相关链接:
1.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是社会成员可以共同享用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某物品时,并不会减少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某物品时,无法排除他人也同时消费该物品。根据程度不同,公共物品分为:纯粹型公共物品、混合型公共物品等不同类型。
垄断:一种是某一行业,只存在一家企业,完全处于垄断地位,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另一种是某一行业,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大部分产品和市场份额,虽然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它们通过协商或合谋决定市场价格。
《中央定价目录》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权限和范围的清单。2020年5月1日起,我国施行新修订的《中央定价目录》,目录包括输配电、油气管道运输、基础交通运输、重大水利工程供水、重要邮政服务、重要专业服务、特殊药品及血液等7类16项。目录中强调,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项目,自动进入本目录;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项目,自动退出本目录;根据价格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进展,定期修订本目录;本目录不包括地方定价项目,地方定价权限和适用范围由地方定价目录确定。
)
归纳提升
1.市场调节的过程(难点)
2.市场规则及其作用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内容 对市场秩序的作用
市场准入规则 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规则 反对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
市场交易规则 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规则,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3.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重点)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原因 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 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
表现 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属于主观故意。 决策盲目、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调整滞后,造成损失;赶不上趟、社会产品积压
举例 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非法垄断、走私盗版、欺行霸市 跟风生产 鸡蛋涨价,某人还在卖活鸡,当他“杀鸡取卵”开始卖鸡蛋时,活鸡又开始涨价,最后“鸡飞蛋打”
解决 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种皆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4.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作用(了解)
(1)既要肯定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又要看到市场调节存在着局限性。绝不能因为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其问题的存在,放任市场经济自由发展,否则,将会给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
(2)不能将市场经济的两个方面等同。市场调节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其弊端是次要的。要充分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而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5.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了解)
(1)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
①从市场调节角度看,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性。
②从国家角度看,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府监督不力。
③从企业角度看,有的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缺失。
(2)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国家: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打击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②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
④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
企业:①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诚信经营。
②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个人:①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护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②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三、易混易错
区分市场调节的弊端:为了“吸引顾客”,在麻辣烫里加入罂粟壳( )。张三家养猪挣了大钱,全村看到后也跟风养猪,供大于求,导致猪肉价格下跌,没有卖到好价钱( )。李四家发现今年石榴好卖,于是把桃树砍了种石榴。没想到等到石榴成熟时,桃子又开始紧俏( )。
构建体系(画一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