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3.1贯彻新发展理念
课前预习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内涵 (是什么)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求 (怎么做) 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 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生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 ,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意义 (为什么)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 ,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 。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为什么)
(1)理论原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2)现实原因:要着力解决好 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 ,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什么)(重点)
内容 注重解决的问题 重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 举例
创新发展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①科技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四大发明、制造强国。 ②除此以外还有:文化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
协调发展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①区域协调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②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绿色发展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①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②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③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④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
开放发展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共享发展 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民生建设与公共服务; 脱贫攻坚;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3.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地位和内在联系)
(1)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
(2)联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相关链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易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
格尔提出,
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
二、归纳提升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了解)
(1)原因: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措施
①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②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③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2.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三、易混易错
1.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析: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解析:
3.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解析:
4.系数越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越少。(  )解析:
5.科学技术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解析:
6.连一连:
(1)创新发展 A.发展不平衡问题
(2)协调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3)绿色发展 C.发展动力问题
(4)开放发展 D.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5)共享发展 E.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构建体系(画一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