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节 认识浮力 说课课件 (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第一节 认识浮力 说课课件 (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认识浮力
物理
01
教材分析
目 录
02
学情分析
03
教学方法
04
教学过程
05
板书设计
1
教材分析
Part one
《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九章第一节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这一节是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等知识展开的,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教学。同时,浮力知识在日常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维目标
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过程
通过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精神
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知识
与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学生认知
教学重难点
浮力的概念;
称重法测浮力。
重点
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2
学情分析
Part two
—— 八年级学生 ——
已经学习了力,二力平衡,压强等相关知识;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动手动脑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为薄弱;
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优势
逆势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HOW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传统的知识讲解
抽象枯燥
失去兴趣
3
教学方法
Part three
启发式讲授法
实验探究法
观察、讨论
分析,交流
并配合交互式白板,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分析,交流讨论,实验建模等方法。体现了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基本理念。
结合学情分析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4
教学过程
Part four
教学环节
01
02
03
04
05
情景导入
5分钟明确目标
科学探究--称重法
15分钟攻克重点
规律应用
5分钟强化认知
概念生成
深度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10分钟突破难点
5分钟抓住重点
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
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上
飞走的小狗
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
乒乓球浮不浮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环节
概念建立
感受浮力:让学生按压乒乓球,谈感受
浮起来的过程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力
教学环节
概念建立
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G
F拉
F浮
教学环节
概念建立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并做演示实验,让他们充分认识浮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思想。 
教学环节
称重法测浮力
小组代表1
小组代表2
将石块逐渐浸入水中
将铁块逐渐浸入水中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称重法测浮力
01
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实验数据,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02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了称重法测浮力
03
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和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环节
深度分析--浮力产生原因
教学环节
深度分析--浮力产生原因
教学环节
深度分析--浮力产生原因
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教学环节
深度分析--浮力产生原因
教师演示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采用比较直观的实验现象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该实验不需要学生做出准确的解释,只要观察出两次的区别。然后利用建模的方法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思考,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探究分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规律应用
想一想:水中的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了吗?
5
板书设计
Part five
为了便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
采用提纲契领的板书形式,在黑板的左边写教材的大点,
以及每一个大点下的知识要点;在黑板右边画草图,书写
学生的猜想、结论等辅助性内容。
板书设计
认识浮力
二、大小(称重法)
F浮=G-F拉
一、定义
三、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