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教科版)第3单元 计量时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教科版)第3单元 计量时间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
思维导图
)
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
(
知识点
)
1. 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古人可以根据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自然现象,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去判断时间。
2.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 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了计时仪器——日晷;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了天文仪器——圭表。
4. 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或者蜡烛粗细很均匀,没有风等外在干扰),燃香或者蜡烛的长度变化基本是匀速的,从而可以用于粗略的计时。
5. 水流特点: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
应用:水流的这些特点可以用来计时。
6. 水钟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水钟中的水能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因此通过水量的变化就能确定经过的时间。
7.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8.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9. 工作原理:水钟通过一定的装置,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从而能用来计时。
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0.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 沙漏是利用能流动的沙来制作的计时工具。
12.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个发现并解释了摆的等时性。
13. 摆的性质: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制作原理:根据这种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14. 自制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是同一个摆 1 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15. 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
16. 不同的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各不相同。
17.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绳的长度有关系,摆绳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绳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8. 制作一个 1 分钟能够摆动 60 次的摆。如果 1 分钟摆动的次数超过 60 次,就要增加摆绳长度,减慢摆动速度;如果 1 分钟摆动的次数不到 60 次,就要减少摆绳长度,加快摆动速度。
19. 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 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的规律。
20. 石英钟表的计时原理: 石英晶体受到电池电力影响时,和音叉一样会产生有规律的振动。
21. 当今世界,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 2000 万年才误差 1 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