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理解不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4.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可持续发展。学习过程情境建立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学习过程任务1:阅读教材101--108页,标划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1)阅读教材108页自学窗,梳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2)阅读教材P101-102,写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概 念内涵原则(3)阅读教材P104-106,画出可持续发展实施主体及其在实施中的关系示意图和列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任务2:案例分析。阅读教材103页,填写表格《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17个目标分别归属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内涵?(填写序号)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任务3:活动探究。阅读教材104页活动材料,提出你对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看法。任务4:合作探究探究可持续发展内涵之间的关系(2)了解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并回答以下问题。绿色经济 是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工业经济是为了满足人类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需要而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循环经济 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有哪些?(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回答)(2)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3)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任务5:典例解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晾晒储存。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1)图为河西走廊地区示意图,图示区域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祁连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3分)(2)从气候条件评价其对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玉米制种的影响。(2分)下图为该区玉米秸秆利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选择填空)。(2分)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4)玉米种植及其秸秆利用过程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3分)任务6:当堂检测。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在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类应该( )①积极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②转变观念,大力开发极地资源 ③调整生产行为,发展循环经济 ④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蓝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个公众应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据此回答2~3题。2.下列公众行为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A.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B.减少煤炭使用,大量使用电能C.多开私家车出行,减少对公共交通的压力D.多选择带有环境标志的商品3.下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使用不能体现“节能减排”的是( )A.新疆地区使用太阳能B.东南丘陵地区使用沼气C.山东半岛沿海发展风能D.山西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4~5题。4.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5.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14年3月29日,全球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的活动主题为“蓝天自造”。据此回答6~7小题。6.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7.“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A.酸雨蔓延 B.水污染严重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回答8~9题8.“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协调论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9.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0.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11.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开始逐步减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经济增长放缓 B. 人口规模减少C. 环保政策改变 D. 农业生产萎缩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B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4、5、6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793平方千米,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材料二: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材料三: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4分)简述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4分)答案任务五:(1)北温带 (1分);沿交通线(铁路、公路)分布/或沿山间谷地分布/或靠近绿洲分布(任答1点得1分); 西北-东南向(1分)(2)气候:有利:光照条件好,有利于玉米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光照好和干燥也有利于玉米的晾晒等;不利:降水量少,不能满足生长期水分需求等(答案合理即给2分)。(3)B(2分)(4)经济(1分);生态(1分);社会(1分)任务六:1.C 2.D 3.D 4.D 5.B 6.C 7.C 8.C 9.D10.C 11.C12.(1)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2分)。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地减少(2分)。(2)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1分);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1分);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1分);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1分)。(3)清洁生产(可持续经济发展)(1分);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1分),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1分)、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