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上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学是研究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捕食(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细菌分解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呼气产出水柱)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通过排汗;排尿;呼出气体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刺鲀、含羞草)○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蘑菇属于真菌;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种子萌发成幼苗。)○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⑧、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不是生物)2.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感官:眼—看 耳—听 鼻—闻 手—摸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调查1.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范围大:抽样调查。范围小:逐个调查。人口普查、森力资源的清查等不能估算。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基本方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法。3.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等典型食虫植物:猪笼草1六上生物提纲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 的科学。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 、 、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 、 等有机物);动物捕食(动物不能自己制造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 );细菌分解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 (鲸呼气产出水柱)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呼出 。○3、生物能排出 (动物通过 ; ; 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 )○4、对外界刺激作出 ——— (刺鲀、含羞草)○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蘑菇属于真菌;许多植物产生 ,种子萌发成 。)○6、生物具有 和 的特性○7、除 外,生物都由 构成⑧、生物能 环境,也能 环境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不是生物)2.科学研究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感官:眼— 耳— 鼻— 手—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调查1.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 和调查 、制定合理的 (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 、撰写范围大: 。范围小: 。人口普查、森力资源的清查等不能估算。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 、3.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 、 、○2按照生活环境分: 、○3按照用途分: 、 、 等典型食虫植物:2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发生变化)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海藻分布)、温度、水等生态因素 (花开放时间:光、温度)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科学研究方法: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6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重点掌握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这个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要会找实验变量)②.探究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对照性原则③.对照实验:实验组、对照组(作用:作对照)④.为什么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⑤.实验结果处理:对全班各组的结果或多次实验的结果求平均值。求平均值的好处: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捕食关系、②竞争关系、③合作关系 (“捕”、“竞”注意书写)4.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使生物在某种环境中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课本 P21例子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保护色、警戒色、拟态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相对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适应:骆驼\骆驼刺—干旱,海豹---寒冷,旗形树---风. 等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存在使环境变了)举例子(影响: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等等)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4.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3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 的总和)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发生变化)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和 的因素。因素—— (海藻分布)、温度、水等生态因素 (花开放时间: 、 )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科学研究方法: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6步): ― —— —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重点掌握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这个条件就是 。(要会找实验变量)②.探究实验的原则: 、 、③.对照实验:实验组、对照组(作用: )④.为什么用多只(鼠妇)做实验?( )⑤.实验结果处理:对全班各组的结果或多次实验的结果求 。求平均值的好处: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 关系、② 关系、③ 关系 (“捕”、“竞”注意书写)4.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 、 , 和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使生物在某种环境中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课本 P21例子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保护色、警戒色、拟态适应是 存在的,也是 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适应:骆驼\骆驼刺—干旱,海豹---寒冷,旗形树---风. 等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存在使环境变了)举例子(影响: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等等)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 、 ,形成了一个 。4.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 能力。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素都有一定的 范围。4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块很大的烂木头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2.生态系 绿色植物——生产者(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统组成 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3.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5.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逐步消耗,物质反复循环,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注意 DDT的例子: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将碳储存在体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到空气中。(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统一的整体。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如森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最稳定)7.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第四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注意:每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陆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海洋生态系统(产氧量)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最易被破坏)人工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是主要消费者)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塘泥肥田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5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 内, 所形成的 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 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 、 、 、 等2.生态系 绿色植物—— ( 在光下能制造 ,统组成 有 机 物 中 储 存 着 来 自的能量)生物部分 动物———— (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 为食)细菌、真菌— (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3.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5. 和 沿着 和 流动的。能量逐步 ,物质反复 ,沿食物链 (注意 DDT的例子:富集)。营养级越 ,生物数量越 。生产者将空气中的 固定并转化为 ,将 储存在体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 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 返回到空气中。(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 都是通过 实现的。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统一的整体。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形成一种 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但这种 ,超过则会遭到破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 ,生态系统的 越强,生态系统就越 。(如森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最稳定)7. 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第四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注意:每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陆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海洋生态系统(产氧量)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最易被破坏)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是主要消费者)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塘泥肥田的高效 生态系统6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2.生物圈的范围:○1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2水圈的大部(绝大多数生物在水面以下 150米以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立足点”)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分析,都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作出假设:假设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设想,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假设是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或经验之上的。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 (书本 44页,要掌握各个结构名称及作用) 识图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镜壁朝自己(2)对光: 一转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四转” 二转转换器 选低倍镜三转遮光器 选大光圈四转反光镜 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一放”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三转” 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眼)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7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 以及它们所生活的 。2.生物圈的范围;○1 (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2 绝大多数生物在水面以下 150米以内的水层)○3 (“立足点”)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分析,都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 的、的。作出假设: 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设想,是对 的预测。假设是建立在 和已有 之上的。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 (书本 44页,要掌握各个结构名称及作用) 识图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 ,一手托 ,镜壁朝自己(2)对光: 一转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四转” 二转转换器 选低倍镜三转遮光器 选大光圈四转反光镜 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一放”把玻片标本放在 上(标本要正对 中心),用 压住;转动 ,使 缓缓下降,直到 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三转” 转动 ,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 为止;(眼)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8(4)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取下装片 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到两旁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将反光镜竖起3. 目镜、物镜的比较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 无 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反比)物镜 有 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正比)4.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高倍镜 低倍镜区别如下:放大倍数 大 小视野明亮程度 暗 亮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细胞数目 少 多观察到的范围 小 大5.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6. 装片的移动方向跟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装片移动方向的问题7.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的倍数)8.视野暗,调亮:转动、调节 使用反光镜 凹面镜遮光器 大光圈9.物象模糊,调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10.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镜、物镜、装片11.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应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12.对光完成后显微镜不能移动。一旦移动需重新对光。13.换高倍镜后,不能动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必须使可见光能够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楚物像。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1.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①擦,用洁净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往装片上滴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③撕,取生物材料,把观察材料放在载玻片水滴中;④展,用镊子把材料展平;⑤盖,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⑥染,滴稀碘液染色;⑦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碘液,使碘液浸润标准的全部。9(4)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取下装片 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到两旁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将 竖起3. 目镜、物镜的比较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 无 越 放大倍数越 ,越短放大倍数越 (反比)物镜 有 越 放大倍数越 ,越短放大倍数越 (正比)4. 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高倍镜 低倍镜区别如下:放大倍数视野明亮程度换高倍镜后,视野变 细胞数目观察到的范围5.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6. 装片的移动方向跟物像的移动方向是 的。装片移动方向的问题7.放大倍数= 数× 数(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的倍数8.视野暗,调亮:转动、调节 使用反光镜 凹面镜遮光器 大光圈9.物象模糊,调清晰,调节:10.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 、 、11.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应 ,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12.对光完成后显微镜不能移动。一旦移动需重新对光。13.换高倍镜后,不能动 准焦螺旋,只能调节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必须使 能够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楚物像。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1.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①擦,用洁净纱布把 和 擦拭干净;②滴,往装片上滴一滴 以维持 ;③撕,取生物材料,把观察材料放在 中;④展,用 把材料展平;⑤盖,盖盖玻片,让 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 ;⑥染,滴 染色;⑦吸,用 从 另一侧吸 ,使碘液浸润标准的全部。102.常见玻片标本: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按保存时间分:临时装片、永久装片。3.看课本 53页植物细胞图,说出各部分结构、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质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③液泡——贮藏营养物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⑤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2.看课本 56页动物细胞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结构。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技能训练:建立模型:模型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19世纪 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内容包括①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112.常见玻片标本:切片(用从 材料上切取的 制成)涂片(用 的生物材料经过 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 的少量材料制成)。按保存时间分: 、 。3.看课本 53页植物细胞图,说出各部分结构、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 ,控制 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 排到细胞外。②细胞质—活细胞的 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 。 是细胞质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 能转变成 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③液泡——贮藏 ,液泡内的 中溶解着多种物质。④细胞壁— 和 作用⑤细胞核——控制生物的 和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1.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 、 (生理盐水)、 、 、 、 、 。(1)用洁净的纱布把 和 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 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5)用 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 ,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用 从 的另一侧吸引,使浸润标本的全部。2.看课本 56页动物细胞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结构。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 、 和 。技能训练:建立模型: 是用来显示 的表现手段,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19世纪 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 ”,内容包括① ②③12第二章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1. 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不含碳的小分子叫无机物,这种物质不能燃烧,包括水和无机盐;另一种含碳的大分子叫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透过性。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4.我们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 DNA,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5.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在火上烧。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6.生物体 50%以上由水组成。成人的身体约含 60%的水,2/3的水存在于细胞中,1/3的水存在于细胞外。7.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完成的。8.动物体活动能力很强的肌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9.综上所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其中的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第二节 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特点:由一个细胞构成,常见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眼虫。13第二章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1. 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细胞的生活需要 和 。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不含碳的小分子叫 ,这种物质不能燃烧,包括 ;另一种含碳的大分子叫 ,包括 。2.细胞膜:控制 ,对物质有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 转变成 储存在 中;线粒体,分解 ,将 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4.我们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 。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 ,控制着 。5.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在火上烧。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 ,烧掉的物质就是 。6.生物体 以上由水组成。成人的身体约含 的水, 的水存在于细胞中, 的水存在于细胞外。7.细胞的边界是 ,细胞膜将 与 的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控制 的进出,细胞与外界的 ,是通过细胞膜来完成的。8.动物体活动能力很强的肌细胞中,含有大量的 。9.综上所述,细胞的生活需要 和 。 可以控制物质进出,和 是能量转换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其中的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细胞是是 、 、 的统一体。第二节 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特点:由一个细胞构成,常见生物: 、 、 、变形虫、眼虫。142.看图说出课本 67页草履虫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结构 纤毛 口沟 表膜 食物泡 胞肛 细胞核 伸缩泡、收集管功能 运动 进食 呼吸、排泄 消化 排遗 营养、生殖 排泄3、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4、单细胞生物虽然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可以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等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两个新的草履虫。5、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眼虫可以用来监测水质的污染状况。我们吃的松软可口的面包离不开酵母菌的作用。小球藻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作为高蛋白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害: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体健康;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淡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水华,使水质变坏,危害渔业。6、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能独立的进行全部生命活动;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生命活动的,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1.生物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体积由小变大。 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152.看图说出课本 67页草履虫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结构 纤毛 口沟 表膜 食物泡 胞肛 细胞核 伸缩泡、收集管功能 、 、3、草履虫能对外界的 作出适当的反应4 、 单 细 胞 生 物 虽 然 身 体 只 由 一 个 细 胞 构 成 , 但 也 可 以 独 立 完成 、 、 、 等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 产生两个新的草履虫。5、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许多单细胞生物是 。 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可以用来监测水质的污染状况。我们吃的松软可口的面包离不开 的作用。 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作为高蛋白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害:如 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体健康;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 ,危害渔业。淡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 ,使水质变坏,危害渔业。6、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 ,能独立的进行全部生命活动;生物体( )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生命活动的,即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1.生物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的 、 和 。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并且变成 ,体积 。 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 。162.细胞的分裂:(在生物体中,有一部分细胞是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的分裂和分裂时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变化: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过程:分裂时,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3、最后,若是动物细胞,则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分裂时,细胞核的变化最明显。细胞核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生物体经过细胞分裂,才能使自身的细胞数目增加,机体长大,才能繁殖后代。2.人体细胞的寿命:短命细胞如人的血细胞;中等寿命的细胞,大多在肝、肠、胃、脾、肾等部位;长命的细胞是横纹肌细胞和神经细胞。3.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正常细胞癌变后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肿瘤;二是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动物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就形成了组织。1.动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组织 分布 主要功能上皮组织 皮肤表面、各种管腔的内表面、腺体 保护、分泌结缔组织 分布最广泛如骨组织、血液、脂肪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肌肉组织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收缩、舒张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中的脑、脊髓 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①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②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172.细胞的分裂:(在生物体中,有一部分细胞是有 能力的)细胞的分裂和分裂时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变化:细胞分裂就是 。分裂过程:分裂时,1、 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随后 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 。3、最后,若是动物细胞,则是 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 和 。细胞分裂时, 的变化最明显。细胞核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 ,先经过 ,然后 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 与 保持一致。生物体经过 ,才能使自身的细胞 ,机体长大,才能繁殖后代。4.人体细胞的寿命: 如人的血细胞; 的细胞,大多在肝、肠、胃、脾、肾等部位;长命的细胞是 和 。5.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 。正常细胞癌变后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 ,并且可以不断 ,形成 ;二是侵入临近的 ,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 、和 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动物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就形成了 。1.动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组织 分布 主要功能上皮组织 皮肤表面、各种管腔的内表面、腺体 保护、分泌结缔组织 分布最广泛如骨组织、血液、脂肪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肌肉组织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收缩、舒张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中的脑、脊髓 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①每个细胞群都是由 , 、 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 。②不同的 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18③动物或人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并常以某一种组织为主,如心脏和胃主要有肌肉组织构成,大脑主要由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④胃腺具有保护和分泌胃液的功能;胃壁有较厚的肌肉层,能够收缩使胃产生蠕动;在胃壁内还分布着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⑤人体还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3.干细胞是指既能分裂又能分化的细胞,它存在于早期的胚胎、骨髓、脐带和胎盘中。4.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3.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分生组织一般存在于芽和根尖中)。组织名称 细胞特点 功能分生组织 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较小 终生保持分裂能力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 保护功能输导组织 细胞排成管状 输导物质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藏营养物质机械组织 细胞壁厚 支持和保护4.植物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有一群能够长久地保持细胞分裂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5.分生组织是产生和分化其他各种组织的基础,由于它的活动,植物体不同于动物体和人体,可以终生增长。6.分生组织的分裂作用可以使植物体纵向生长。19③动物或人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并常以某一种组织为主,如心脏和胃主要有 构成,大脑主要由 和 组成。④胃腺具有 和 的功能;胃壁有较厚的 层,能够收缩使胃产生蠕动;在胃壁内还分布着许多 和⑤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人体还有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等。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 - - - - 。3. 是指既能分裂又能分化的细胞,它存在于早期的胚胎、骨髓、脐带和胎盘中。4. 移植用于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 、 、 、 、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 - - - 。3.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分生组织一般存在于 中)。组织名称 细胞特点 功能分生组织 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较小 终生保持分裂能力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 保护功能输导组织 细胞排成管状 输导物质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藏营养物质机械组织 细胞壁厚 支持和保护4.植物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有一群能够长久地保持 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叫做 组织。5. 组织是产生和分化其他各种组织的基础,由于它的活动,植物体不同于动物体和人体,可以终生增长。6.分生组织的分裂作用可以使植物体 向生长。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