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相传为施耐庵学生;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作者简介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全书可大致分为: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三国演义背景本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在此之前,曹操大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盛,准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战派的主张,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徐州之兵不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军。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周瑜为了要打败曹操,决心用反间计除掉蔡、张两人。曹操手下的蒋干盲目自信,以为可以凭交情去劝说周瑜降曹,结果送上门去充当了周瑜实行反间计的助手。预习(biàn﹒yi)不须请示灵活处置。(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yǐlǐ)曲折连绵。(dìng)系船的石墩。(gōng)古代用兽脚做的酒器。(ān)熟悉。(zhào)船桨。(shèng)能承担,能承受。(huī)将帅的大旗下。 可以便宜行事万弩齐发迤俪前行碇石觥筹交错谙习水战一齐轮转橹棹不胜酒力献于麾下预习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指军中参谋。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青、徐之兵二人久居江东干到江左虽从江北到此鸣鼓呐喊而进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现为帐下幕宾经出辕门开端(1-3段):三江口战败,周瑜窥寨发展(4-6段):周瑜设计,蒋干被惑高潮(7-8段):周瑜泄密,蒋干窃书结局(9-10段):曹操中计,误杀蔡张尾声(11段):闻讯除忧,周瑜大喜情节结构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阶段对课文进行划分,并以人物为主线为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题解1、蒋干是谁?2、“中计”指中谁的计?3、“计”指什么计谋?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5、设此计的原因呢?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7、计谋的结果呢?1、曹操帐下幕宾。2、周瑜的计。3、反间计。4、杀蔡、张二人。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6、亲往探寨。7、曹操误杀此二人。巧施反间计周瑜定计制止说降入帐共寝蒋干中计蒋干来访大会群英蒋干上钩决定除掉蔡张二人起因曹操中计周瑜计成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情节结构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情节结构3、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情节结构4、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5、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情节结构明确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情节结构6、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情节结构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7、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8、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情节结构明确: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9、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情节结构明确: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②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情节结构10、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11、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12、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情节结构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①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可以说除去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大喜”。周瑜设计都安排了哪些内容?安排给自己的——如何堵住蒋干劝降:先声夺人;不给机会;表明心迹。安排给下属的——①文武百官着盛装准备参加群英会;②命人假造蔡张二人的密信,清理寝帐中其他文书,将此信放于往来的书信中;③安排所谓的“江北来人”;④下令辕门军士不得阻拦蒋干返回江北。蒋干是怎样中计的?求胜心切,却劝降不成;焦躁不安,渴望收获!蔡张密信——梦中呓语——江北密报——与事实相符,产生怀疑确定“密信”的真实验证“密信”的内容三堵同榻共寝见面堵嘴宴会堵意观营堵心蔡张密信佯装大醉梦中呓语江北密报六诱走投无路自投罗网周瑜设计蒋 干中计反间计人物分析周瑜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称“周郎”,东汉末年名将,其指挥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他于战后两年即病逝,年仅三十六岁。人物分析二笑:三笑:四笑:五笑:六笑:一笑:闻笑识人为蒋干送上门助施反间计而高兴看透来意,暗笑蒋干欲盖弥彰虚情假意稳住蒋干,以使其上钩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麻痹蒋干彰显成就地位,表明抗曹决心再显显赫地位,绝蒋干劝降之念这几次“笑”表现出周瑜潇洒豪放和对巧施反间计充满自信的思想性格。人物分析情节知人年轻气盛精通战术 有胆有识机敏果断豪放自信文雅潇洒足智多谋1.毁书斩使 2.挫败曹军3.暗窥曹寨4.定反间计5.款待蒋干6.舞剑作歌7.施反间计8.细作来报 料事如神人物分析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明确: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人物分析蒋干蒋干(生卒年不详),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末年名士、辩论家。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曾受曹操指派前往东吴游说周瑜为其效力,干回后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但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愚弄的小丑形象。人物分析听声音(语言描写)立功心切口出狂言为人轻率志大才疏人物分析⑤潜步出帐,径出辕门,却自以为得计。观其行(行动描写):①曹操“言未毕”就出来应命,迫不及待的想立功;③起床偷视,轻易相信信的内容,不做判断;④伏床装睡、窃听周瑜谈话,却不识真伪;自命不凡盲目自信自作聪明志大才疏②同帐共寝时,因立功未成,无法复命而焦躁不安;人物分析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明确: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人物分析曹操曹操(公元155年7月~公元220年3月),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庙号太祖。人物分析如何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1.用人多疑,是他中计误杀蔡瑁、张允的思想基础;2.轻信了蒋干的话,说明他骄傲轻敌,刚愎自用;3.斩杀大将后知错不认,傲慢无礼,虚荣心强。人物分析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明确: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