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围绕“自我成长”“学校领域”“家庭领域“三个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根据“学习”“学校”“安全”“家庭”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温暖的地方”4个单元 12课,其中第四单元“家是温暖的地方”是重点单元。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分别聚焦学生的三个活动主题:理解父母的爱、表达父母的爱、认识家庭,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爱父母,增进学生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长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几个学段都有所体现。学生升入中段后第一次学习与家庭有关的主题,“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是本单元的核心。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第 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进行编写。《父母多爱我》是本单元中的第一课,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本课教材包含了“父母默默的爱”“多一些理解”两个活动主题。第一课时《父母默默的爱》这一框题,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从生活细节中感受父母的爱之深;第二课时《多一些理解》这一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学会理解父母的做法,聆听父母的心声,能够用沟通的方式解决和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两个框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爱的方式,并唤起对父母的爱,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教育价值:本课旨在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落实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精神”素养中“批判质疑”这两个基本点,学会换位思考,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树立爱父母、爱家庭的文化情感。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回忆,发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2.通过交流感人故事,理解父母的爱无私深沉。3.交流生活中对父母不理解的做法,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4.理解父母爱的方式,了解父母心声,培养感激、感恩之情。教学重难点1.从日常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的普普通通的小事里发现、体会父母对我们默默的爱。2.学生交流生活中对父母不理解的做法,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3.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爱的方式,了解父母心声。环节 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发现爱 从日常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的普普通通的小事里发现、体会父母对我们默默的爱。 回忆日常生活中父母为孩子做的点点滴滴,从中感受父母默默的爱。 留心观察一天当中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小组内先说一说你记录内容。 展示图片素材1-11,体会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爱的剪影,情景再现,唤起回忆,引领学生感受父母默默的爱。爱的故事 回忆生活中令人感动的故事,从中体会父母无私的爱。 观看微视频故事(素材视频2):《风雨中的爸妈》。说一说自己的感人故事。 1.谈一谈哪一个画面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2.分享自己的故事 3.配乐 朗 诵《父母的爱》 视频播放感人画面,更加直观,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不一样的爱(理解父母的爱) 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爱的方式,了解父母心声,培养感激、感恩之情。 1.案例讨论分析,理解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2.结合自身的经历,理解自己的父母。3.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1.观察图片情景,学生小组内讨论,寻找隐藏着的爱。 2.结合自身经历,回忆以前有没有不理解父母的时候。 3.在接受父母的爱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像父母表达我们的爱 1.多媒体呈现案例图片,更加直观。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2.播放素材视频 3,微视频播放父母在一些大灾大难的面前是如何保护孩子的,视频内容呈现的视觉冲击,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感恩之心。拓展升华 由家庭小爱升华祖国大爱。 呈现社会中各行各业为国做的贡献。 观看感受体会,激发博爱之心。 播放视频素材4,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音、视频特点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博爱之心。思维导图《父母多爱我》教学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提倡“百善孝为先”,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理解、感恩父母。 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教学。比如在体会妈妈怀孕很辛苦的阶段,用书包代替宝宝,让孩子前背走动,进行弯腰、蹲起等动作体验父母的辛劳,并进行采访。除此,还有家庭情景表演与角色扮演、看《当父母老了》绘本、欣赏视频、针对孩子行为进行思维进析、同桌讨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更为真实、亲切,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 本课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以回忆父母为你做的事为引入,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消除学生课前紧张的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做好准备。安排学生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并有逻辑的叙述出来,从所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搜集学生生活中为父母做的小事,照片展示出来,明确我们对交母微不足道的关心也能让他们感到莫大的温暖。将生活中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引入课堂,深入浅出,使感恩这种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言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明白父母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中,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 教学课前准备要更加细致,可以发放一张纸写好时间点、让他们根据时间点,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从而完成表格,让他们更有逻辑顺序地讲述清楚父母一天的劳动,体会他们的忙碌辛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