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部编版八下第一单元土地改革一、土地改革背景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每逢灾年,饿殍遍地。——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材料二: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材料一: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耕地占有比例情况1949年10月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改。1949年冬,华北及河南部分地区共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土改。②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一、土地改革背景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使中国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的,而没有资金,没有数百亿银元的资金投资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那就不要想加快我们的工业化。”--1950年,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进行土地改革还有什么原因?③巩固人民政权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一、土地改革背景1.时间:2.地区:3.法律依据:4.内容(实质):1950年—1952年底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二、土地改革过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地主所有农民所有私有5.具体措施:①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②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6.性质:反封建的民主改革(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二、土地改革过程农民正在学习《土地改革法》二、土地改革过程第二章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章内容和相关史事说说土地改革的特点和目的是什么?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相关史事特点: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目的: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二、土地改革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7.结果:二、土地改革过程拓展: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相关史事1959年,西藏翻身农奴参加选举二、土地改革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953-1958年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1959年以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三、土地改革意义项目 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分配形式是否有剥削相同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土地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地主剥削农民不存在剥削都是土地私有制(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1.政治:①彻底摧毁存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材料: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三、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相关史事“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毛泽东2.经济:①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土地改革背景时间法律依据内容意义1.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土地。1950年—1952年底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仍是私有制。)第3课 土地改革知识归纳1.政治:①彻底摧毁存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2.经济:①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归纳总结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保家卫国,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筹备建立巩固政治上:西藏解放军事上:抗美援朝经济上:土地改革第一单元体系建构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确立了土地公有制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2.从1950年到1952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C.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DA随堂练习3.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BD5.(2021·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5)右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一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A.“耕者有其田”的梦想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D.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C6.(2019·重庆B卷)11.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